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叫《五臟讓你咳,你不得不咳》,內容來自《皇帝內經》,意思是咳嗽不僅僅是肺部感染,心、肝、脾、肺、腎都可以讓我們咳嗽。昨天的醫案是脾咳最好的例子,今天我們就講肝咳。
肝咳的病機就是肝氣不疏,肝氣犯肺,肝經有熱導致的,那用什么治療呢?小柴胡湯! 家家戶戶常用的治療感冒的小柴胡顆粒,其實功效并不主要是治感冒的,這個千古名方被我們誤會的太久了。我們先來看看小柴胡湯的組方吧。 小柴胡湯:柴胡30克,黃芩15克,姜半夏15克,人參(也可用黨參)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棗2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劑量來自《中醫十大類方》 柴胡微寒,入肝膽經,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黃芩氣寒,入肝膽經,泄熱止煩;半夏氣平,入肺胃經,下沖逆而止咳嗽,降濁陰而止嘔吐;人參、甘草、大棗入脾胃經,補中益氣和胃;生姜性溫,入脾胃肝肺經,解表散寒,降逆止嘔。 這么一說就可以看出來了,只要是肝膽郁熱的病,小柴胡都可以治療。在《傷寒論》里,小柴胡是少陽證方(少陽是指膽經),適應癥為:寒熱往來(忽冷忽熱)、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它其實主要的功效是解表清熱,疏肝和胃的。 它之所以可以治療感冒,是因為我們感冒常見的癥狀有:寒熱往來(忽冷忽熱),口苦咽干,不想吃東西。這時候用小柴胡,一次3-4包(顆粒劑藥物含量小),一日三次,效果就非常的好。 碰到感冒初期流清鼻涕時吃,也很有效的原因是,它里面有生姜解表散寒,又有人參、甘草、大棗提補正氣,很容易將剛剛感受到的寒邪散出去。如果萬一寒邪入里化熱了,小柴胡里的柴胡和黃芩又可以發揮疏肝理氣,清熱除煩的藥性,用來退燒,和解表里。 我們平時為什么常常會覺得喝小柴胡沒用,一是因為也許我們感冒時并沒有出現上述“小柴胡證”的癥狀,二是因為現在一袋小柴胡顆粒里的劑量太小了。一整大盒的量都比不上一劑湯藥,再加上顆粒制劑后藥性還有損失,所以我們如果按照盒上的計量吃,藥力不夠,自然就沒用了。 既然小柴胡是治療肝膽有熱的藥,所以它一定可以治療肝膽方面的疾病。在日本,小柴胡作為漢方比較常用的藥方,被研究的很透徹,并且一度被廣泛使用于治療肝炎(并不是每種肝炎都適合,要辨證使用)。 今天,我再介紹幾種小柴胡能治療的常見病,很多都是你們想也想不到的。 1、解酒護肝 我們常見的酒后癥狀多為: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頭暈頭痛。這是小柴胡典型的適應癥,藥方里面的成分本來就是疏肝理氣、清熱解毒、解表散寒的,對于解酒效果很好。同時小柴胡還理中和胃,保護胃粘膜,止嘔降逆。。。。 2、結膜炎 結膜炎為什么能治?因為肝開竅于目啊,而且肝經也經過眼睛。結膜炎是西醫的病名,在中醫里其實就是肝經有熱在眼睛上的體現罷了。小柴胡清肝膽經熱,治療這個是份內的工作,完全對證啊。用時可以用菊花或者金銀花泡的水沖服小柴胡。
中耳炎是孩子常見的多發病,尤其是夏天游泳以后,有水進入耳朵引發炎癥。小柴胡是治療中耳炎初期最好的家庭用藥。為什么呢?因為膽經的循行路線中“耳部分支:從耳后(完骨穴)分出,經手少陽的翳風穴進入耳中”。所謂炎癥,其實就是有熱證,此時用車前草或者蒲公英煮水,沖服小柴胡3-5包(此時劑量要大一些),可以很有效的治療中耳炎。如果臨時找不到蒲公英和車前草,也可以用小柴胡 雙黃連口服液代替。 4、偏頭疼 膽經的循行路線,在頭部就是沿著頭部兩側,所以偏頭痛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膽經有熱。此時用車前草或者馬齒莧煮水,沖服小柴胡3包,一日三次。對于緩解和治療偏頭痛效果很好。 5、手足口 去年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講甘草瀉心湯可以治療手足口病,因為手足口其實就是肝經有熱引起的病證,而甘草瀉心湯就是清肝經之熱的。那小柴胡為什么也可以治呢?因為肝膽同氣,小柴胡一樣可以清肝經的熱毒。所以如果學校發現有手足口病,家庭最好的預防和治療辦法,就是讓孩子服用小柴胡顆粒 雙黃連口服液。 哎,小柴胡到底能治療多少病,我也搞不清楚,這就是中醫藥方的神奇。它就像打仗時候的排兵布陣,演繹起來千變萬化。所以你們常笑我只會用溫膽湯,那也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溫膽湯的治療范圍一直在刷新我對它的認知。 但不管溫膽湯還是小柴胡,它體現的都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只要是痰濕引起的病,溫膽湯都能治。只要是肝膽經有熱,小柴胡就是良方。至于病名,那些都是西醫起的,莫要被迷惑和束縛才好。 梁冬曾經寫過一段話,我覺得就是對中藥方最好的闡述。他說:“幾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浸潤濡養著中醫這棵寶樹奇葩,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用藥治則,無不閃爍著哲學的思辨之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對立、制約與依存,看似玄而又玄,但無處不反應著樸素的真理。七情配伍,相使、相須、相惡、相殺,一方之中竟有排兵布陣般的謹慎嚴密,大氣渾然,每一方不知包孕了多少哲理在其中。” 這就是“大道至簡,至簡則美”的中醫。 親,請把你們自己治療的醫案發給我吧,讓更多的人分享你們的感受。合作及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