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個暖心小視屏,對理解后面的議題會有所幫助。 大伙兒都知道了,央視315花了很大篇幅曝光了“刷單內幕”,不少人頓時就感覺無形中被無良商家們戲耍了,一股怒氣直沖腦際,當然也有些心細的同志一聽到刷單小頭目年入60萬,更多的是后悔自己沒能摻和一腳撈上一筆。 俺很早以前就提筆想弄一篇文來說說這個話題,但是苦于碼字太費神,就一直擱置了,315一爆各路解讀悉數露面,不少都是政治正確的廢話空話套話。 本貼面世可謂激于義憤。 刷單是什么? 說事先定義,今天說的是電商平臺的刷單,不是那種個人拿兩三個手機,享受多次新用戶優惠的占便宜行為,也不是以養家糊口、甚至是發家致富為目的,不擇手段套取平臺補貼的另類職業刷客(容易帶壞小朋友,不表)。 “刷單是店家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獲取銷量及好評吸引顧客。一句話來解釋就是,除了不發真東西,其他的環節都是正常購物的流程?!?/p> 關鍵性的一環就是發貨的時候發的是空包,發空包一般兩個套路: NO.1 真實發貨:這里的真實貨到當然不是發真實的把商品出去了,而是由平時真實使用的快遞幫你發一個空包過去,就是事先準備好空包裹(或者塞點垃圾什么的),然后像正常發貨那樣,由快遞公司來收取。這種方式可以說是最安全的,已經基本上可以說是真實發貨了,但是這樣做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問題, 一般這種發貨的成本在3-10元不等,這個價格是由發貨方和當地快遞員的合作程度決定的,如果平時就量大,價格就會很低。 NO.2 網絡代發空包:這一種是第一種的“升級版”,不用再生活中自己發送空包,就需要在一些網站上注冊,填入物流信息(包括發貨地址和收貨地址),馬上獲取一個單號,就可以使用這單號在淘寶點擊發貨。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簡單,成本低,非常適合刷單使用。 刷出銷量和好評,對店鋪是個綜合性的提升,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店鋪信譽提高,寶貝搜索排名提升獲得更多曝光,而銷量和好評作為消費者做出決策的參照物直接促進成交轉化。刷單作為一種推廣手段,起初一般用來做新店鋪或者新上貨品的冷啟動。當各大電商平臺的競爭日趨白日化,刷單幾乎成為店鋪運營過程中的常規動作。 刷單能治嗎? 可控,沒治,刷單是電商平臺之“癌”。 光看定義不少人認為刷單似乎是有法子制止的,但實質上無論你反刷單的機制如何高明在邏輯鏈條上刷單都無可避免。因為刷單模擬的是真實的交易流程,本質上也是買賣雙方的一種“交易”,刷手拿服務費賣家得銷量好評,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就算有懲治機制,如果不打入刷單組織內部,對于一筆交易是否涉嫌刷單難以界定。 反刷機制的增強只能提高刷單門檻的門檻和成本,而無法從根本上消滅刷單,尤其是對比真實買賣還“真”的人肉刷單,根本無計可施。電商平臺各色牛逼反刷機制,作為平臺的一種治理手段,用不用怎么用完全基于平臺的綜合收益。 其次,在某些情況下一定限度的刷單本身對平臺長期來看是有利的,是對平臺內容的有利建設(這么理解,給消費者造出一個如夢似幻的購物天堂),能夠促進銷售額的增長。 反刷機制為何無法禁絕刷單(以京東為例): 針對刷單,京東反刷單系統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維度:對參與刷單的賬號,建立風險評估和異常賬戶識別模型,對參與刷單的賬戶進行限制和懲罰;識別刷單的目標店鋪、商品,對其進行歷史跟蹤、降權、懲罰;建立獨立的反刷單運營團隊,針對系統識別和人工舉報的刷單行為,進行核實和懲罰處理,并將結果反饋給識別系統,從而使識別系統自動地學習到新的人肉刷單特征和識別辦法。 見招拆招: 首先,刷手若模擬真實購買者,甚至比真實用戶的購買習慣還逼真(比如要求貨比三家、要求最低的瀏覽時長、要求滾動瀏覽高度及停留時間等),我這樣的糙老爺們一般直奔主題看下展示頁就下單了,這么一比是不是得把對你們平臺最放心的那波用戶全關“異常賬戶”里頭? 第二條沒啥可說的,正常邏輯; 第三點的人工舉報刷單怎么看都像笑話,況且系統再牛逼也不能把有正常購物習慣的賬號當異類處理了。來個終極大招吧,就算平臺方有反刷的火眼金睛,賣家一刷就能給逮起來,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呢?新的產品類目以及新店鋪較難完成冷啟動,平臺內容顯得凋敝看似人氣冷清,銷售總額必定受影響,長期來看對平臺是巨大的損害(這是禁絕刷單的情形)。賣家活不下去談何平臺,買家自不必說,你讓我一次不痛快試試。 買家該慌嗎? 慌個丁日,之前俺在《如何把握網路營銷的命門》一文就說過了,營造出來的成交氛圍與出售的商品好壞并沒有直接關系。普通消費者實質上反對的是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而不是刷單。刷單跟賣假冒偽劣商品沒有半毛錢關系,更談不上讓普通消費者利益蒙受損失。刷好數據既可以賣假貨坑爹也可以賣優質產品賺良心錢,就像善意的謊言——如果我不賣命的打扮自己,你就無法發現我的美。 真實世界很微妙,不消說法律,道德也不好橫豎一刀切個是非。在這個場景,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結果論,以消費者是否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論。 作為正常的買家,擦亮眼睛,冷靜看待銷量,好評,店鋪信譽等參照物,綜合品牌,店家人品等多個維度進行判斷。同時,記得留下自己的客觀評價給后來者做參考。 此外平臺一般還是傾向于討好消費者,不敢懈怠。 送幾句話給賣家 對于賣家,不管怎么玩,起碼的操守還是要有的,因為你沒節操撈一筆的收益絕對小于被打擊的成本+機會成本。而且俺也樂于看到平臺織造更嚴密的制度之網將亂來分子徹底清除,不姑息。 但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 1,店鋪剛剛開張,沒人敢吃第一個螃蟹,刷個單做點鋪墊怎么也說不上十惡不赦。 2, 現實中似乎大多數人都很樂意給信得過的新開淘寶的親朋好友“刷”個單。 3, 平臺不能對某些行為趕盡殺絕并不意味著你可以為所欲為,但你可以堅持死不要臉賣好貨。 4, 一個腦子門清的賣家應該是變著法將美好的事物帶給買家,注意積累自己的口碑,有一票死忠粉,刷單的錢都能免了。 5, 在信任危機面前,嘗試拓展不同的入口,如以專業知識,技能等內容甚至自身人品做背書,反而是新的機會點。 平臺呢? 傳聞最早的時候,平臺沒有流量,淘寶的前幾筆交易還是馬云的家屬刷的。為的是什么?是給商家信心。好不容易有人來開店,咱得想辦法留住他們??!所以馬云可以算是刷單的開山鼻祖。 平臺要想搭建一個生態系統,就注定不可能在任何問題上玩一刀切,水至清則無魚。至于有些人大呼在美國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刷單這樣違背誠信的行為,我想說的是,就算這屬實,也絕對不是美國人民有多高尚,而是其背后圍繞誠信有一套規則在約束——違背誠信的成本大大高于失信的利得。 若刷單肆無忌憚,有毀掉平臺聲譽的危險,同時平臺官方推廣渠道盈利受影響。這意味著,平臺有一定的寬容度,但絕不意味著商家可以亂來。 比打擊刷單更緊要的是嚴控商品質量,打擊假冒偽劣,這真正關乎平臺生死存亡沒有半點商量余地。如果平臺上的貨品質量不成問題了,一個新店躺在那不少人可以大膽吃螃蟹了,伴隨反刷單機制的強化店鋪對刷單的關注度自然會降低。 至于平臺對刷單的態度,大家自己去搜搜資料就是了,花邊料也有不少,比娛樂八卦帶勁多了。 話題太大,掛一漏萬,只是想盡可能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來看待刷單這個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