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性質是C 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 C.半半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2.1860年洗劫和燒毀圓明園的外國侵略軍是B A.1894年日本侵略軍 B.英法聯軍 C.1858年俄國侵略軍 D.1900年八國聯軍 3.1895年簽訂的將中國領土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是D A.1942年《南京條約》 B.1860年《北京條約》 C.1858年《天津條約》 D.《馬關條約》 4.1843年,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張是B A.維新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師夷長技以制夷C.嚴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D.維新變法以救亡圖存 5.太平天國在1853年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D A.《十款天條》 B.《原道覺世訓》 C.《原道醒世訓》 D.《天朝田畝制度》 6.提出《資政新篇》這一具有資本主義色彩改革方案的太平天國領導人是B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楊秀清 D.石達開 7.戊戌維新時期,譚嗣同撰寫的宣傳變法維新主張的著作是D A.《新學偽經考》 B.《變法通義》 C.《日本變政考》 D.《仁學》 8.為對抗維新變法而發表《勸學篇》的洋務派官僚是C A.李鴻章 B.左宗棠 C.張之洞 D.劉坤一 9.1919年,李大釗發表的系統介紹馬克思學說的文章是C A.《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B.《Bolshevism的勝利》 C.《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D.《科學的社會主義》 10.1920年11月,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產業工會是B A.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 B.上海機器工會 C.北京長辛店工人俱樂部 D.京漢鐵路總工會 1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B A.三民主義 B.新三民主義 C.新民主主義 D.社會主義 12.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制造的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的事變是D A.中山艦事件 B.馬日事變 C.四一二政變 D.七一五政變 13.1930年1月,毛澤東進一步闡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文章是C A.1928年10月《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B.1928年11月《井岡山的斗爭》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14.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師地是D A.陜北保安 B.陜北洛川 C.陜北瓦窯堡 D.甘肅會寧、靜寧 15.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侵略中國東北的事變是A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16.1933年5月,國民黨西北軍將領馮玉祥領導成立的抗日武裝力量是A A.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B.晉中回民支隊 C.東北抗日聯軍 D.東北抗日義勇軍 17.1940年,在棗宜會戰中以身殉國的國民黨愛國將領是D A.佟麟閣 B.趙登禹 C.謝晉元 D.張自忠 18.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抗日戰爭處于A A.戰略防御階段 B.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943年)C.戰略反攻階段(1943年---1945年)D.戰略決戰階段 19.1950年6月,中共七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中心任務是C A.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B.完成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C.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 D.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20.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B A.加工訂貨 B.和平贖買 C.統購包銷 D.公私合營 21.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被概括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C A.農業合作化 B.農業機械化 C.社會主義工業化 D.社會主義現代化 22.新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中心環節是A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優先發展沿海工業 C.優先發展輕工業 D.優先發展內陸工業 23.新中國第一次正式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奮斗目標的會議是C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C.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 24.“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D A.“一月風暴”的興起 B.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覆滅(1971年9月13號) C.“天安門事件”的爆發(周恩來逝世) D.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垮臺(1976年10月6號) 25.1964年,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C 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B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C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D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發射成功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間是C A.1949年 B.1956年 C.1971年 D.1972年 27.1978年,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會議是A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C.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 28.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為進一步對外開放而作出的戰略舉措是D A.建立廈門經濟特區 B.建立珠海經濟特區 C.開發、開放海南經濟特區 D.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29.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B A.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計劃為主、市場為輔的經濟體制 D.市場為主、計劃為輔的經濟體制 30.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B A.與時俱進 B.改革開放 C.快速發展 D.以人為本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CD C.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D.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32.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愛國將領有 ABCDE A.左寶貴 B.鄧世昌 C.林永升 D.丁汝昌 E.劉步蟾 33.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B A.社會制度腐敗 D.經濟技術落后 3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AB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35.五四時期,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有ABCD A.馬克思主義研究會B.互助社 C.新民學會 D.覺悟社 36.中國早期共產黨組織出版的通俗工人讀物有ABCDE A.《勞動界》 B.《勞動者》 C.《勞動音》 D.《勞動與婦女》E.《工人周刊》 37.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的三大政策是ABC A.聯俄 B.聯共 C.扶助農工 D.平均地權 38.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四大家族壟斷的大銀行有ABCD A.中央銀行 B.中國銀行 C.交通銀行 D.中國農民銀行 39.在半半封建的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條件是ABCDE A.政治經濟發展極端不平衡 B.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 C.國民革命的影響 D.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向前發展E.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各項政策的正確貫徹執行 40.1928至1929年間,毛澤東主持制定的土地革命文件有AB A.《井岡山土地法》 B.《興國土地法》 C.1946年《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 D.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是什么? (1)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以自強求富為目標,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發展軍事工業,同時也發展若干民營企業; (2)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洋務派開辦了一系列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3)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洋務派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介紹西方近代的科學文化知識; (4)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重義輕利、商為四民之末的觀念都受到很大的沖擊; 42.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什么? 答:(1)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2):進步勢力是指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是抗日戰爭的主要依靠力量,使整個策略的中心環節; (3):中間勢力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爭取中間勢力需要一定的條件:一、共產黨要有充足的力量;二、尊重他們的利益;三、同頑固派作堅決的斗爭,并能取得勝利。爭取中間勢力是黨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十分重要的任務; (4):頑固勢力是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抗日派,即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親英美派。同頑固派作斗爭時,應堅持有理、有力、有節的原則; 43.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的過渡性經濟組織形式及其性質是什么? 答: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的過渡性經濟組織形式有三種(1)互助組,這是具有社會主義的萌芽;(2)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實行土地分紅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原則。這具有半社會主義的性質;(3)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這具有社會主義性質;采取這種逐步過渡的方法,是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一項重要的創造; 44.陳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內容是什么? 答:陳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內容,即: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計劃生產是主體,一定范圍的自由生產為補充;國家市場是主體,一定范圍的自由市場為補充; 45.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是什么? 答: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基本完成;第二步,到二十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在增長一倍,人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1905至1907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同改良派論戰的主要內容及重要意義是什么? 答:論戰的主要內容。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這是論戰的焦點;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會革命。重要意義。第一,論戰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實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參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論戰使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三民主義思想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強大;這個勝利,為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斗爭奠定了思想基礎。 47.統一戰線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之一,其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統一戰中存在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勞動者的聯盟,主要是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這個是基本的,主要的;一個是勞動者與非勞動者的聯盟,主要是勞動者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有時還包括與一部分的資產階級的暫時的聯盟,這是輔助的、同時又是重要的。 必須堅持第一聯盟爭取建立和擴大第二聯盟。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關鍵,是堅持工人階級及其領導權,率領同盟者向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對同工人階級爭斗領導權的資產階級采取又斗爭又聯合的政策。 全國2013年4月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的時間是 A A.1851年1月B.1853年3月C.1856年9月 2.標志太平天國由盛到衰轉折的事件是B D.1864年6月 A.北伐失利B.天京事變C.安慶失守 D.天京被圍 3.1911年4月,資產階級革命派在黃興帶領下舉行的起義是C A.惠州起義B.河口起義C.廣州起義 D.武昌起義 4.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是B A.《欽定憲法大綱》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民國約法》 D.《總統選舉法》 5.1913年,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反對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發動了A A.二次革命B.護國戰爭C.第一次護法運動 D.第二次護法戰爭 6.1914年7月,孫中山在東京正式成立的革命黨派是D A.興中會B.中國同盟會C.國民黨D中華革命黨 7.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C A.梁啟超在上海主辦《時務報》 C.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8.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導火線是C A.北洋軍閥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B.北洋軍閥與日本簽訂“西原借款”合同 C.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D.華盛頓會議上中國外交的受挫 9.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譯者是B A.李大釗B.陳望道C.陳獨秀D.蔡和森 1O.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的會議是B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B.嚴復在天津主辦《國聞報》 D.周恩來在天津創辦《覺悟》雜志 D.中華革命黨 11.1928年12月,在東北宣布“改易旗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的是D A.張作霖B.馮國璋C.馮玉祥D.張學良 12.1930年8月,鄧演達領導成立的中間黨派是A A.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B.鄉村建設派C.中國青年黨D.中華職業教育社 13.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是A A.南昌起義B.秋收起義C.廣州起義 D.百色起義 14.1930年1月,毛澤東明確提出“以鄉村為中心”思想的重要著作是C A.《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B.《井岡山的斗爭》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對本本主義》 15.1935年,北平學生發起的抗日救亡運動是B A.五卅運動B.一二·九運動C.五·二〇運動 D.一二·三〇運動 16.1938年3月,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取得勝利的戰役是A A.臺兒莊戰役B.桂南戰役C.棗宜戰役 D.中條山戰役 17.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最關鍵的階段是B A.戰略防御階段B.戰略相持階段C.戰略反攻階段 D.戰略決戰階段 18.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延安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是A A.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B.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 C.反對官僚主義以整頓作風D.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1945年8至10月,國共雙方舉行的談判是B A.西安談判B.重慶談判C.南京談判D.北平談判 20.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挑起全面內戰的起點是D A.重點進攻陜甘寧邊區B.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C.大舉圍攻東北解放區D.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 21.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宣言》正式提出的口號是C A.和平、民主、團結B.向北發展,向南防御C.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D.將革命進行到底 22.1948年1月,在香港正式成立的中國民主黨派是A A.中國民主同盟B.中國農工民主黨C.中國民主促進會D.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23.1950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爭取C A.全國大陸的完全解放B土地改革的徹底完成C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D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后勝利 24.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國共產黨在黨政機構工作人員中開展的運動是C A.肅反運動B.整風、整黨運動C.“三反”運動D.“五反”運動 25.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建立的主要途徑是A A.沒收官僚資本B.沒收帝國主義在華企業C.沒收民族資本D.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和財產 26.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體是D A.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27.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報告所圍繞的基本方針是B A.獨立自主,艱苦創業B.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C.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D.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8.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思想的領導人是C A.毛澤東B.周恩來C.陳云D.鄧小平 29.1962年初,中共中央召開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是A A.“七千人大會”B.廬山會議C.南寧會議 D.武昌會議 30.1967年,老一輩革命家對中央文革小組錯誤做法的抗爭被誣稱為D A.“一月風暴”B.“反攻倒算”C.“右傾翻案”D.“二月逆流”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事業主要包括ABCD A.派遣留學生B.興辦近代工業C.創辦新式學堂D.建立新式海陸軍 32.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ABCD A.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B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C洋務企業管理具有腐朽性D頑固勢力多方阻撓 33.康有為宣傳變法維新的著作有ABC A.《新學偽經考》B.《孔子改制考》C.《人類公理》D.《變法通義》 34.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體現為ABCD A.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B.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 C.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D.在改革社會風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5.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立的中間黨派,其社會基礎主要是CD A.農民階級B.工人階級C.民族資產階級 D.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 36.毛澤東提出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基本內容是BCD A.統一戰線B.土地革命C.武裝斗爭D.農村根據地建設 37.1935年1月,遵義會議解決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是BC A.政治問題B.組織問題C.軍事問題D.經濟問題 38.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是AC A敵我之間的矛盾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C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39.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宣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要實現ABCD A.農業現代化B.工業現代化C.國防現代化 D.科學技術現代化 40.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中國在尖端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ACD A.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C.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 B.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發射成功 D.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42.中國國民黨一大對三民主義的新闡釋是什么? 4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新中國經濟工作方針是什么? 45.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意義是什么?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是什么? 47.為什么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全國2013年7月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規定中國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歸英屬香港界內”的條約是(D) A.《南京條約》C.《辛丑條約》 B.《天津條約》 D.《北京條約》 解析:通過不平等條約,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占中國領土,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破壞。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段和昂船洲,“歸英屬香港界內:。 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條約》——允許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黑龍江以北60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去烏蘇里江以東40余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中國西北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1881年——《改訂伊犁條約》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去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及澎湖列島給日本。 2.1895年,在《救亡決論》一文中響亮地喊出“救亡”口號的是(A) A.嚴復C.梁啟超 B.孫中山 D.康有為 解析:林則徐: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組織翻譯 英國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編制《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礎上編纂了《海國圖志》,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外國先 進的科學技術,以期國家富強來抵御外國侵略。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西放的先河。洋務運動中有馬建忠、王韜、鄭觀應等的早期維新思想,主張變革封建專制制度。 救亡圖存與振興中華。甲午戰爭后,中國人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 1895年,嚴復《救亡決論》喊出了“救亡”口號,此后嚴復翻譯了《天演論》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規律同樣適用于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他指出根據這個規律,中國如果拒絕變革,就將被先進的西方民族所淘汰。(1898年正式出版)。 1898年4月,康有為疾呼,亦要求中國人發憤自救。 1894年11月,孫中山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 3.1899年11月,強租廣州灣,把云南、兩廣劃為勢力范圍的帝國主義國家是(B) A.英國B.法國 D.日本C.意大利 解析:邊疆危機和瓜分危機 19世紀70至80年代,英國從印度侵入西藏,又從緬甸侵入云南;法國從越南侵犯廣西;俄國從中亞入侵新疆;日本吞并流球,侵犯臺灣。中國陷入了嚴重的“邊疆危機”之中。 1898年3月,德國強租膠州島,將山東劃入自己的勢力范圍。 1899年11月,法國強租廣州灣,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兩廣割讓給他國,滇、桂、粵三省便成了法國的勢力范圍。 1898年2月,英國要求清政府不得將長江沿岸各省租與他國,長江流域成了英國的勢力范圍;6月,強租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島嶼的中國領土99年;7月強租威海衛。 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國讓予他國,福建成了日本的勢力范圍。 1889年9月至11月間,美國照會各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即美國可以獲得他國在中國獲得的所有權益。 4.天京事變后,率部出走的太平天國領導成員是(B) A.李秀成C.楊秀清 B.石達開 D.韋昌輝 解析:1856年9月,發生了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后被殺,翼王石達開率部出走后敗亡。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和軍事力量,造成了嚴重的危機。 提撥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 5.清政府于1861年設立的綜理洋務的中央機關是(C) A.同文館C.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B.江南制造總局 D.外務部 解析: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綜理洋務的中央機關,任命恭親王奕?、大學士桂良、戶部侍郎文祥為總理衙門大臣。 6.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張是(A) 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B.師夷長技以制夷 D.維新變法以救亡圖存 解析:《勸學篇》共二十四篇,四萬余字,“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所謂“本”,指的是有關世道人心的綱常名教,不能動搖;所謂“通”,指的是工商學校報館諸事,可以變通舉辦。全書貫穿“中體西用”精神,主張在維護君主專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技藝,并以這種新技藝“補”專制舊制之“闕”,“起”清廷統治之“疾”。張之洞倡導的“新舊兼學”中的“新學”亦包括“西政”,這比早期“中體西用”論者的“西學”=“西藝”的觀點進了一步,擴及“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諸項,但對“設議院”等涉及政體的部分諱莫如深。一言以蔽之,張之洞的公式是:“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 7.闡述在中國進行民主革命的正義性和必要性,號召人民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共和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著作是(A) A.《革命軍》C.《警世鐘》 B.《仁學》 D.《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解析: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駁斥康有為的保皇觀點,歌頌革命是“啟迪民智,除舊布新”的良藥,強調中國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鄒容的《革命軍》,闡述了在中國進行民主革命的正義性和必要性號召人民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共和國”。 陳天華的《警世鐘》和《猛回頭》,抨擊了外國列強瓜分中國的罪惡圖謀,揭露了清政府的賣國行徑,號召人民推翻這個“洋人的朝廷”。 8.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C) A.科學、進步C.民主、科學 B.獨立、富強 D.自由、民主 解析: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民主主要是指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導造就法國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還提倡個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提倡以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 9.引發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是(D) A.袁世凱復辟帝制C.五卅慘案 B.中共“三大”的召開 D.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解析: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會議對中國代表團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將德國在山東獲得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 10.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C) A中共杭州西湖會議的召開C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B中共“三大”的召開D中國國民黨“二大”的召開 解析:民黨一大成為第一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大會的成功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1.1930年6月至1930年9月,中國共產黨內出現的主要錯誤傾向是(C) A.“左”傾盲動主義C.“左”傾冒險主義 B.“左”傾教條主義 D.“右”傾機會主義 解析:在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左'傾錯誤先后三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機關取得統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傾盲動錯誤,認為革命形勢在不斷高漲,盲目要求“創造總暴動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地認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進入高潮,盲目要求舉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攻打和奪取武漢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陳紹禹(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 12.把毛澤東排除在中央根據地紅軍領導地位之外的會議是(C) A.中共六大 B.中共六屆三中全會C.中央蘇區黨組織第一次代表大會 D.中共六屆四中全會 解析:1931年11月初,中央蘇區黨組織在贛南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把毛澤東的主張說成“狹隘的經驗論”、“富農路線”和“極嚴重的一貫右傾機會主義”,主張反右傾,開始排斥毛澤東對黨和紅軍的領導。 13.1936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于(B) A.陜北保安地區C.陜北瓦窯堡地區 B.西康甘孜地區 D.甘肅會寧、靜寧地區 解析: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央紅軍與1935年10月抵達陜北吳起鎮,與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1936年7月,賀龍,任弼時領導的紅二、六軍團在西康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紅 二、六軍團組成紅二方面軍;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與甘肅會寧、靜寧勝利會師,標志著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 14.1932年3月,日本在其侵占的中國東北地區建立傀儡政權(A) A.偽滿洲國C.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B.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D.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解析:1932年3月1日,制造了偽滿洲國的傀儡政權,成為殖民統治的工具。 15.標志著國民黨由片面抗戰逐步轉為消極抗戰的會議是(B) A.國民黨五全大會C.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 B.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 D.國民黨六全大會 解析: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決定成立“防共委員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蔣介石還將抗戰到底的含義解釋為“恢復到盧溝橋事變以前的狀態”。這標志著國民黨由片面抗戰逐步轉變為消極抗戰。 16.1941年,陜甘寧邊區參議會副議長李鼎銘提出提案,建議根據地(B) A.在政權機關工作人員的名額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 B.實行精兵簡政C.成立民主聯合政府D.開展大生產運動 解析:中國著名開明紳士、陜北愛國民主人士李鼎銘,先后當選米脂縣參議會議長、陜甘寧邊區參議會副議長、邊區政府副主席,以他建言“精兵簡政”的遠見卓識而名垂中國近代史冊。 17.1944年9月,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中共參政員是(D)A.周恩來C.毛澤東 B.彭德懷 D.林伯渠 解析:944年9月,中共參政員林伯渠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8.1945年10月,國共雙方通過重慶談判簽署(A) A.《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B.《國共合作協定》C.《國內和平協定》 D.《國共停戰協定》 解析: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10月10日,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確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19.吹響了國統區愛國學生運動的第一聲號角并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是(A) A.一二·一運動C.五·二〇運動 B.一二·九運動 D.抗暴運動 解析:1945年發生在昆明的“一二.一”運動,以“反對內戰,爭取自由”為基本口號。它吹響了國統區愛國學生運動的第一聲號角。 20.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48年9月12日發起的重大戰役是C A.平津戰役 B.淮海戰役 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 21.新中國成立初期,指導新解放區農村土地改革運動的文件是C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2.1950年2月,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B A.《中蘇友好條約》 B.《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C.《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D.《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23.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A A.和平贖買 B.國家資本主義 C.互助合作 D.股份制 24.社會主義時期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是C A.解決敵我矛盾 B.解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C.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D.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25.中共八大提出的建設方針是D A.多快好省 B.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C.可持續發展 D.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26.1979年3月,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首次明確提出A A.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必須堅持“兩個凡是” D.必須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 27.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C A.為彭德懷徹底平反 B.為“天安門事件”徹底平反 C.為劉少奇徹底平反 D.為陳毅徹底平反 28.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B A.計劃經濟 B.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C.自然經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9.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B A.《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B.《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C.《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D.《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30.中國收回香港的時間是A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31日 C.1999年1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中國半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DC A.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B.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 C.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D.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 32.甲午戰爭前西方列強迫使中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AB A.《南京條約》 B.《中法新約》 C.《辛丑條約》 D.《馬關條約》 33.《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有BCD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設新聞官、設“暗柜”,用以監督官員 C.興辦學校、醫院和福利事業 D.“準富者請人雇工” 34.洋務派興辦民用企業的主要方式有ABD A.官督商辦 B.官商合辦 C.商辦 D.官辦 35.下列學會由維新派創辦的是BCD A.廣學會 B.南學會 C.強學會 D.保國會 36.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有ABCD A.改革官制、整頓吏治B.改革兵制,訓練新軍C.改革學制,提倡新學 D.獎勵工商,興辦實業 37.在中國抗戰的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組織的大戰役有AC A.武漢會戰 B.第三次長沙會戰 C.淞滬會戰 D.桂南會戰 38.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中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濟綱領是ABC A.沒收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歸農民所有 B.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C.保護民族工商業 D.沒收外國壟斷資本在華企業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39.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有BCD A.闡明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B.規定了全國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 C.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D.在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問題上,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 40.1956至1957年上半年反映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并取得積極進展的事件有ABC A.《論十大關系》的發表 B.中共八大的召開 C.《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發表 D.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 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在中國的統治。為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2)宣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和民國的建立。它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3) 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開啟了思想進步和民族覺醒的大門。 (4)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 (5)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42.中共二大制定的綱領的主要內容。 中共二大通過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分析,明確指出加給中國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資本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的封建勢力”,因此“反對這兩種勢力的民主主義革命運動是極有意義的”。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它在當前階段的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 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這是在半半封建社會條件下, 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二大還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應該是一個“群眾黨”,黨不僅“內部要有適應于革命的組織和訓練”,而且“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民眾里面去”,黨必須是不離開群眾的。 43.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地位。 ①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有:第一,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保證中國革命的繼續向前發展。第二,選出了以瞿秋白為書記的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三,毛澤東在發言中著重闡述了農民問題和武裝斗爭對于中國革命的極端重要性。 ②八七會議的歷史地位。八七會議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出路,為挽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一個歷史轉折點。 44.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特點。 1、內容: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以工業化為主體,三大改造為兩翼,二者是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這條總路線的實質是改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為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45簡述陳云在中共八大發言中提出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 陳云在中共八大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行“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設想,即: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濟和集體經濟是工商業的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濟是國家經濟和集體經濟的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按照市場變化在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的自由生產是計劃生產的補充;在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里,國家市場是它的主體,一定范圍內的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是國家市場的補充。陳云這個設想,不僅突破了蘇聯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模式,而且涉及到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發揮其作用的問題。這個設想為中共八大決議所采納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的歷史地位。 這個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爭由中國軍民獨立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開始,發展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融為一體,始終把日本陸軍主力牢牢地牽制在中國戰場,造成了日軍的重大傷亡。中國抗日戰爭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因外敵入侵而割地、賠款、出讓國家主權的屈辱歷史;使中華民族空前覺醒和團結,愛國主義精神得到極大弘揚;光復了自甲午戰爭以來的失地,臺灣、澎湖列島等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長達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國之一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燦爛篇章,為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樹立了光輝的旗幟,極大地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第二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它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響。 47.中共十三大的歷史貢獻。 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貢獻是系統地論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十三大指出: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十三大系統地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全國2013年10月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最早對興辦洋務的指導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A.馮桂芬B.馬建忠C.王韜 D.鄭觀應 2.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建立的新式海軍的主力是B A.福建水師B.北洋水師C.南洋水師 D.廣東水師 3.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規模較大的近代軍事企業是B A.馬尾船政局B.江南制造總局C.天津機器局 D.湖北槍炮廠 4.1898年,為對抗維新變法而發表《勸學篇》的洋務派官僚是C A.李鴻章B.左宗棠C.張之洞 D.劉坤一 5.戊戌維新時期,維新派在上海創辦的影響較大的報刊是D A.《萬國公報》B.《國聞報》C.《湘報》 D.《時務報》 6.戊戌維新時期,譚嗣同撰寫的宣傳變法維新主張的著作是D A.《新學偽經考》B.《變法通義》C.《日本變政考》 D.《仁學》 7.在武昌起義前夕的保路運動中,斗爭最激烈的省份是C A.湖南B.湖北C.四川D.廣東 8.1911年4月,資產階級革命派在黃興帶領下舉行的起義是B A.惠州起義B.黃花崗起義C.鎮南關起義 D.武昌起義 9.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是A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華民國約法》C.《欽定憲法大綱》D.《中華民國憲法》 10.1913年,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斗爭是A A.“二次革命”B.護國戰爭C.護法戰爭 D.北伐戰爭 11.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中國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人是B A.陳獨秀B.李大釗C.陳望道D.毛澤東 12.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運動是B A.新文化運動B.五四運動C.國民會議運動D.五卅運動 13.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學成立的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是D A.新民學會B.覺悟社C.互助社D.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1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起點是A A.香港海員罷工B.安源路礦工人罷工C.京漢鐵路工人罷工D.省港工人罷工 15.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的C A.中山艦事件B.整理黨務案C.四一二政變D.七一五政變 16.國民黨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性質是B A.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B.封建的買辦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C.私人資本主義 D.國家資本主義 17.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是A A.毛澤東B.周恩來C.項英D.王稼祥 18.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內出現的主要錯誤傾向是C A.“左”傾盲動主義B.“左”傾冒險主義C.“左”傾教條主義 D.右傾保守主義 19.1928年12月,毛澤東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是在C A.古田B.永新C.井岡山D.瑞金 20.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并同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于D A.四川懋功地區B.西康甘孜地區C.甘肅會寧、靜寧地區 D.陜北吳起鎮 21.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侵占中國東北的事變是A A.九一八事變B.一·二八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 22.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策劃建立的傀儡政權是B A.偽“華北自治政府”B.偽“滿洲國”C.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D.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23.1933年5月,在張家口領導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國民黨愛國將領是D A.蔡廷鍇B.蔣光鼐C.李濟深D.馮玉祥 2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的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會議是A A.瓦窯堡會議B.洛川會議C.中共六屆六中全會D.中共六屆七中全會 25.1945年8月至10月,國共雙方就和平建國問題舉行的談判是B A.西安談判B.重慶談判C.南京談判D.北平談判 26.1948年4月,毛澤東系統闡明中國共產黨土地改革總路線的著作是C A.《新民主主義論》B.《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C.《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D.《將革命進行到底》 27.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后,我國在經濟上處于領導地位的是A A.私人資本主義經濟B.國家資本主義經濟C.合作社經濟 D.國營經濟 28.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時間是A A.1949年B.1950年C.1953年D.1956年 29.新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中心環節是A A.優先發展重工業B.優先發展沿海工業C.優先發展輕工業D.優先發展內陸工業 30.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標志是D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先后頒布的重要文件有CD A.《原道覺世訓》B.《十款天條》C.《天朝田畝制度》D.《資政新篇》 32.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事業主要有ABD A.興辦近代工業B.建立新式海陸軍C.推行預備立憲D.創辦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 33.遵義會議集中解決的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是AC A.軍事問題B.政治路線問題C.組織問題 D.思想路線問題 34.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ABCD A.粉碎了國民黨“圍剿”紅軍、消滅革命力量的企圖 B.把革命大本營轉移到西北,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準備了條件 C.保存并錘煉了中國革命的骨干力量 D.播撒了革命火種,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35.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是ABC A.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B.堅持革命的武裝斗爭 C.加強共產黨的自身建設 D.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36.1956年至1957年,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取得的理論成果有BCD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論十大關系》 C.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37.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整風運動中反對的錯誤傾向是ACD A.主觀主義B.自由主義C.宗派主義D.官僚主義 38.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宣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要實現ABCD A.農業現代化B.工業現代化C.國防現代化D.科學技術現代化 39.1961年,中共八屆九中全會制定的關于國民經濟的指導方針是ABCD A.調整B.鞏固C.充實D.提高 40.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毛澤東提出的對待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方針是ABCD A.百花齊放B.古為今用C.洋為中用D.推陳出新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1905—1907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改良派論戰的意義是什么? 第一,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使人們清楚的認識到革命的必要性,從而加入革命的行列。第二,使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和三民主義思想得到更加廣大廣泛的傳播,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壯大,為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斗爭奠定了思想基礎。 革命派的局限性是: 第一,未能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不敢旗幟鮮明的提出反帝口號。反而希望爭取帝國主義的支持。第二,停留在對民主制度的形式的理解上,缺乏對民主建政的深入認識,其方案也不十分具體和具有操作性。第三,未能把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反封建主義聯系起來,因為無法真正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42.北伐戰爭直接打擊的目標和戰略方針是什么? 直接目標: 打倒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 戰略方針:首先以主力進軍兩湖,消滅吳佩孚;然后引兵東向,消滅孫傳芳;最后北上解決張作霖 4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 爭同近代以來歷次反侵略戰爭最大的區別。 第二, 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 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第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 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4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規定的新中國經濟工作方針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 國家要從多方面“調劑國營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使各種經濟成份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45.1952年我國開展的“五反”運動的內容是什么? 1)“三反”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三反”運動是指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國共產黨在黨政機構工作人員中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運動。這次運動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挽救了犯錯誤的同志,清除了黨的隊伍和國家干部隊伍中的腐化分子,對于在執政的條件下保持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促進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五反”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五反”運動是指1952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開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財、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運動。這場運動打擊了不法資本家嚴重的“五毒”行為,在工商業者中普遍進行了一次守法經營的教育,推動了在私營企業中建立工人監督和實行民主改革。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怎樣認識近代中國半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47.為什么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一系列重大的決議。 (1)全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全會全面糾正了自1957年以來黨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程度上發生的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重新恢復了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 (2)全會完成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撥亂反正。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3)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決定撥亂反正,并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 (4)從黨的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來說,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綜上所述,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上一次偉大轉折,它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起點。 |
|
來自: 昵稱32238550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