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探秘:高考作文探秘 命題作文: 揣透命題意圖,切準題目含義,緊扣標題,精心構思,精心寫作。 材料作文: 以寫議論文為宜。把握材料主要意義,確定文章中心;開頭簡述材料并推出觀點,中間運用論據展開論證,并適當聯系現實深入闡述;結尾照應材料,結束全文。無論寫哪一種題型的作文,都要審準題旨(此乃重中之重),留意字數要求、體裁限制。 新材料作文寫作模式
發展等級
⑥語言優美。多用短句少用長句;多引用貼切名言警句;可引進部分時代新詞匯;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詞;引用百姓口頭民謠(但取向一定要積極向上)。嚴禁文白夾雜;不用別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別人看不懂的詞匯。 注意事項: (一)作文無模式,文章有體裁 1.文體不清,掉價丟分 有的作文看起來是在談看法、說道理,有論點,有論據,也有論證,應該算是議論文,作文的開頭與結尾也像議論文的形式,可作文的主體部分寫著寫著就變成了記敘文——詳細地記敘事例,來龍去脈一一道來,情節、細節一應俱全。 有的作文看起來是在寫人記事,應該算是記敘文,作文的主體部分也像記敘文的形式,但時間、地點、事件等記敘要素要么語焉不詳,要么丟三落四,而在作文的開頭與結尾,卻來了一大段甚至幾大段的議論,穿靴戴帽,喧賓奪主。 2.盲目跟風,適得其反 有一部分考生,由于受到歷年高考的一些優秀作文和新概念作文比賽的影響,不顧自身寫作基礎與寫作經驗的限制,片面地追求所謂的“創新”,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而不顧文章的體裁規范與要求。小說體作文、戲劇體作文、詩歌體作文、寓言體作文、童話體作文等“文學作品”大行其道;協議合約、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產品說明書、數學證明題、病歷診斷報告等“另類作文”也屢見不鮮。 絕大部分的所謂“創新”的考場作文,它們的形式和內容是相脫離的,徒具其形,難覓其神;更有甚者,不僅“神志不清”,就連這一類文體的最基本的表現形式都不是很清楚,要么是“張冠李戴”,要么是“肢體殘疾”。“畫虎不成反類犬”,因而,這類粗制濫造、濫竽充數的考場作文的歸宿也就只能是——“編入”四類作文的“隊伍”中。 3.淡化文體≠不要文體 選定寫何種文體之后,就應強化文體意識,要寫什么像什么,寫什么就是什么,而不能胡拉亂扯,寫出非驢非馬、不倫不類、讓人讀來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的文章。 4.把握文體特征 記敘文,要有具體的事件、明晰的線索,情節要曲折感人,語言要生動形象,感情要真摯濃郁; 議論文,要有鮮明的論點、充足的論據,論證要合乎邏輯,語言要簡潔嚴謹; 5.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不宜寫詩歌、劇本、童話、科幻小說之類的“文學作品”。 不宜仿寫“病歷處方體”、“數學證明體”“實驗報告體”之類的另類文體的“創新作文”。 不宜模仿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士運論》,通篇以文言文的形式來寫作。要讓學生明白:對于高三學生來說,要寫出一篇文通句順、字正腔圓、言簡意賅的文言文,其文言“功力”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硬要讓自己“之乎者也”一通,寫出的文章勢必是不文不白,不倫不類,文不通而意不順也。 不濫用“題記”、“后記”。 一是“題記”、“后記”雖好,但運用不當,反而會畫蛇添足,浪費篇幅; 二是作文時容易去片面追求“題記”、“后記”的哲理性、抒情性,而忽視了與正文的思想內容的內在聯系,造成“題記”、“后記”與文章貌合神離。要讓學生知道:一篇800字的考場作文,如果加上了一個不倫不類的“題記”或“后記”,既會影響文章的完整性,又易產生偏題、跑題、離題的失誤。 慎用小標題。 一是高考作文篇幅不長,一般是800字,沒有必要使用小標題。 二是小標題的使用是有很多講究的,如小標題與文章標題以及文章中心的關系要緊密默契,如前后幾個小標題之間的關系要自然和諧,如擬寫小標題時要注意形式醒目、語言精練……因而,小標題若使用不當,就很容易造成文章中心不突出,主題不鮮明;甚至會造成短短一篇文章卻有好多個中心,變成了“一盤散沙”。 慎寫“刊首寄語”式的文章 這類文章寫起來,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似有文采,實則是堆砌美詞佳句,華而不實;似顯大氣和深刻,實則是裝腔作勢,故作深沉。而且這類文章寫起來很容易變成散文不像散文,議論文不像議論文,非驢非馬,不倫不類 慎寫“小故事中的大問題”式(“讀者文摘”式)的文章。 這類文章寫起來,很容易被寫成前半截是記敘文、后半截是議論文。 (二)學會“扣題而作,突出中心” 1.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重要環節。 2.掌握點題的方式 高考作文點題的方式按表達方式的不同,大體可分四類:通過抒情點題,通過議論點題,通過描寫點題,通過敘述點題。在高考作文的具體的寫作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行文中間不失時機地點明題旨,回扣題意,以加深評卷老師對作文“思路清晰”與“中心突出”的印象。 ①篇首點題。開宗明義,為全文定下基調。一般來說,記敘文的開頭要開門見山,見人見事;議論文的開頭要亮明觀點,單刀直入,一針見血。 ②篇中點題。在敘述或議論的過程中,用簡潔精煉的語句,不失時機地點明題旨,可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有時著墨不多的幾個詞句,就能使文章的思想內涵得到升華。 ③篇末點題。在充分敘述說明或議論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卒章顯志。好的結尾猶如豹尾,短促有力,自然新穎,能收到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④首尾呼應點題。能使文章前呼后應,主題貫穿始終,既能讓文章中心更加突出鮮明,又能使文章結構更為完整嚴謹。 特別要提醒學生——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在什么位置點題,都要與具體事件的記敘、具體場景的描述、具體人物的描寫、具體事例的分析、具體道理的闡述緊密結合,以使雙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決不能喊口號,唱高調,說套話。既不能亂點題,也不能濫點題,否則就會弄巧成拙。 (三)指導學生正確選材 選擇材料要避免誤入歧途走進誤區: 誤區之一:動機不純,抄套范文。 根據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凡抄套范文的高考作文,均打入四類卷,最多只能得9分。 誤區之二:胡編濫造,有悖常理。 有一些考生誤入歧途,胡編濫造。他們想當然地編造故事卻又不能自圓其說,結果造成感情失真,細節失真,漏洞百出。 誤區之三:幼稚可笑,格調庸俗。 內容幼稚可笑的考場作文,是不可能獲得高分的,一般只能在及格線上下徘徊;而格調庸俗低下的作文,理所當然地只能送到四類作文的行列中。 (四)指導學生寫“立意明確,情趣健康”的作文 一篇考場作文,在結構完整、內容充實、語言通順的基礎上,“立意是否正確鮮明,情趣是否積極健康”,就是它能否獲得高分的首要標準了。 立意準確=扣題準確 立意正確=思想正確、情趣健康 立意明確=態度鮮明、表達清楚 (五)詳略得當,中心突出 (1)以說理為主的文章——議論文(包括讀后感、議論性散文、雜文),分析評說(議論說理)的部分應該詳寫,引證事例的部分一般要略寫——列舉家喻戶曉的事例作為論據,只要概述即可;列舉不為大家所熟悉的事例作為論據,可以略為詳述,但不可羅列事件過程,所敘之事能闡明道理即適可而止。 (2)以敘事為主的文章,事情的“經過”部分要詳寫,“起因”、“結果”部分應略寫;在寫“經過”時,最能說明問題、表現中心的情節要詳寫,而那些只起補充說明作用或只起承接、鋪墊作用的內容應略寫。 (3)以寫人為主的文章,對文中主要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要詳寫,文中之“我”和其他人對主要人物的評價(心理感受)應略寫;在描寫人物的行為表現時,主要人物的言行神態要詳寫,“我”和其他人的舉止表現應略寫。 (4)寫人記事中穿插有景物描寫的文章,寫人記事部分要詳寫、寫景部分應略寫。 ⑸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追求的是情景交融,但“情”是緣于景和物而發生的,所以描寫景物是基礎,要詳寫;抒情則應略寫。 ⑹記敘一人多事的文章,詳寫其中一件事,略寫其他事;記敘一事多人的文章,詳寫其中一人,略寫其他人。 ⑺以寫活動為主的文章,活動的方法、過程要詳寫,活動前的準備及活動后的結果應略寫;同一場面若有幾項活動,主要活動場面要詳寫,其他活動場面應略寫。 ⑻以寫集體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不可能把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寫出來,也不能只寫集體中的一兩個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詳寫一兩個、兩三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點名法”略寫一二(如:“在我們班,像×××這樣的同學還有很多……”),使點面結合,相得益彰。 ⑼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來寫作的文章,必須“敘”詳而“議”略。 ⑽記敘描寫中結合抒情議論的文章,記敘描寫的部分要詳寫,抒情議論的部分應略寫。 ⑾運用先倒敘后順敘寫法的文章,順敘部分要詳寫,倒敘部分應略寫。 ⑿運用插敘寫法的文章,插敘部分應略寫。 應急措施: 1、通看試卷,了解總體情況,安排答題計劃。特別注意在這 2、作文題目太熟悉或太陌生。 首先,這對每個考生都一樣。太熟悉時,要小心陷阱!太陌生時,也許是充分展示自己真本領的好機會!無論如何,都要小心讀材料,讀提示語,讀話題, 讀要求,不放過題目的任何一個字。別忙著動筆,讓它在大腦里發酵。 3、老師說“還有十五分鐘”,我的作文才寫了一半。 別慌,穩穩神。簡化自己的文字,把最精彩最打動人的例子和句子寫出來; 多分段,甚至,一句一段,對話,每個人說的分一段;還不夠嗎,呼應開頭,把開頭的句子稍變一下,抄下來;再補充一個例子或者名言,吟四句歪詩;重申自己的題目或觀點;成功了,八百字有余!當然,這是下策了。 4、在應考作文時,有時由于審題不慎,寫對一半才發現文章偏題或者離題,但若重新構思則又沒有充裕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 與其更弦改轍寫上半篇幾段, 倒不如將錯就錯完成通篇全章。當然要盡可能牽強附會、力挽殘局,特別要在扣 題點題、分析總結上下功夫,在議論抒情、結論收尾上下文章,而且要反復地多呼喚話題。 5、一定不要忘了寫標題,否則白白被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