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盆景的制作和養護? 冬季落葉到春季萌芽前,紅楓均可上盆種植。一般選擇嫁接苗露地栽培35年,根系發達、樹亍優美粗壯的樹樁,配用藍綠色的淺盆,作叢林式或雙干式、多干式,按高矮、粗細褡配上盆,再配以雅石。 盆土宜用肥沃、疏松、酸性或中性土壤,一般采用腐葉土或曬干的塘泥土加少量酸性黃土拌均而成。 上盆時要修剪根部,使根系舒展,形成四面根。樹干的粗細、高矮排列可按照各自構思進行。上盆后要保持土壤濕潤,初期可放置陰涼的地方,萌發新芽后要及時移到通風、透氣,陽光充足的地方,使葉片紅艷,也有利樹樁發根、發枝,正常生長。 因紅楓多作叢林式種植,故通常采用修剪方法造型。于秋后樹葉脫落、樹體裸露時進行修剪。技干剪截的長短、芽點的朝向,可根據造型需要安排。一般每一技條留12個芽,萌芽時生出“丫”型枝以形成兩側枝。生長期對無用的徒長枝要及時剪除,如要留用時,可根據短截、攀扎方法的需要處理,通過逐年修剪形成整體樹冠。 養好紅楓盆景常年要勤澆水,勤施薄肥,細致修剪,及時翮盆換土。 紅楓喜濕,盆土要保持濕潤。新芽萌發時要多澆水,春季生長期每天要澆1次透水,1個星期要淋葉面水1次。夏季高溫,盆土水分容易蒸發,早娩宜澆水、淋水1次。秋季每天澆水1次,23天淋1次葉面水。冬季紅楓休眠,可35天澆1次水。 春夏兩季樹樁生長期,毎半個月要施1次腐熟的稀薄的有機液肥。施肥時4加少童磷肥、鉀肥,促進葉片良奸生長,促使秋季葉片紅艷。如果肥水不足,經常缺水、缺肥,則葉片小、薄,秋季葉片容易提早落葉,影響觀賞。 秋后落葉到樹木萌芽前,均可進行修剪,剪去重疊枝、交叉枝、平行枝、徒長枝、病枯枝。重剪短截留用的枝條,每枝保留12節,使樹形保持美觀。電長朗不作修剪,只對個別徒長枝進行摘心處理。 夏末秋初,摘去全部葉片,施以稀薄肥水,萌發紅艷的嫩芽新葉,能增加觀賞效果。延長觀賞期。 正常每2年翻盆、換土1次。翻盆、換上宜早春萌芽前進行。翻盆時,剪去部分老根、長根,換掉1/22/3的舊土。以肥沃、疏松的腐葉土、硒干打碎的塘泥土,加入適量骨粉、餅肥,腐熟后作新的養植盆土。塘泥土團粒結構好,有利根部生長。充足的基肥才能使樹樁生長健壯,紅葉茂盛, 紅楓葉片易受褐斑病的感染,平時可用石硫合劑噴灑防洽。主要害蟲有刺蛾、蚜蟲,可分別用50%敵敵畏800倍液或40%樂果800倍液噴殺。 (51自學網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