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距地球最近超新星本報訊深海地殼的鐵-60同位素特征表明,曾有1顆到兩顆超新星于距今220萬年前左右在太陽系附近爆發。 近日取得的同位素分析結果與距離太陽60~130秒差距(天文學距離單位,1秒差距等于3.26164光年)的核心坍塌或能夠捕獲電子的超新星相一致。此外,宇宙線譜的特征也表明大約200萬年前太陽附近曾有超新星。 嵌入太陽系的本星系泡的炙熱等離子體來自于一個運動恒星團簇內的14~20顆超新星,現在該團簇的幸存成員位于天蝎—半人馬星協內。德國柏林工業大學dieterbreitschwerdt研究團隊計算了這兩顆超新星最可能發生的軌跡及其質量,并推算了它們的爆發時間和地點。相關成果4月7日發表于《自然》。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鐵-60信號來自90~100秒差距左右的兩顆超新星。最近的一顆超新星約出現在距今230萬年前,第二顆較近的超新星在距今150萬年前左右爆發,其質量分別是太陽的9.2倍和8.8倍。 當前殘存的形成本星系泡的超新星對鐵-60的貢獻較小,因為它們發生的距離更遠,發生的時間也更久遠(鐵-60的半衰期為260萬年)。研究人員表示,關于超新星核合成以及鐵-60在傳播過程中的衰變仍有不確定性,但是它們不會影響鐵-60在深海地殼的分布,因此新研究模型非常清晰地重現了元素相對豐度。(馮麗妃) [責任編輯:yfs001] |
|
來自: 南煙舍 > 《有點亂的網文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