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收入的不斷增加,閑暇時間增多,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形式,尤其是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因此集旅游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于一身,集生產、觀光、采摘、休閑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農業觀光園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了區域經濟增長的新模式。 草莓又名鳳梨草莓、紅莓、洋莓、地莓等,為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其花果均為紅色。草莓的外觀呈心型,鮮美紅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濃郁水果芳香,被譽為“水果皇后”。草莓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 C,具有幫助消化之功效;與此同時,草莓還可以鞏固齒齦,清新口氣,潤澤喉部。草莓含有大量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改善便秘,預防痔瘡、腸癌,最好在飯后食用。草莓是我國設施園藝中的主要栽培種類,與其他種類相比,其設施栽培具有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采摘期長、品質好等特點。經過幾年的大棚栽培調查,適合農業觀光園栽培的草莓品種有唐莓 1 號、甜查理、吐德拉、杜克拉、章姬、童子一號和紅顏。這些品種的主要特點是株型直立,觀賞性好;開花早、結果早,果型美觀,顏色漂亮,口味醇正;抗病性強,易于管理。 1 農業觀光園中草莓的栽培模式 1.1 設施地面起壟覆膜栽培 結合深翻園地,施腐熟農家糞肥 75 000 kg/hm2、過磷酸鈣1500kg/hm2、氯化鉀750kg/hm2。精細整地,做成高 20 cm、寬 50 cm 的壟面,壟溝寬 30 cm。8 月中下旬定植,每壟栽 2 行,行距 27 cm、穴距 20 cm,草莓種植密度 18 萬株 /hm2。栽植時同一行植株的花序朝同一方向,使草莓苗弓背朝花序預定生長方向,苗心露出畦面,根系平展埋入疏松土層,及時澆定植水,并使外露的根埋入土層中。緩苗后補齊死苗,覆蓋黑色塑料薄膜,以保濕、防草,并且使結果后果品干凈,易于管理。草莓產量為 22 500 kg/hm2。 1.2 立柱式栽培 栽培柱由硬泡沫圈串接而成,圈壁厚約 5 cm。其上按螺旋式打孔,孔距 20 cm,并與地平面呈 45°角。用比較輕便的 PVC 管材做成栽培管,插入打好的孔中。整個栽培柱用1個焊有鍍鋅管的金屬盤托起,鍍鋅管略長于栽培柱且從其內部穿過,栽培柱和栽培管中填入栽培基質。栽培柱上端用滴箭供給營養液,多余的營養液經底端的回液盒進行回收利用。在栽培柱內,苗根部相對集中,可提高肥水利用率,同時各栽培柱間相互獨立,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 栽培墻體由磚混薄墻和固定在薄墻外的硬泡沫板構成。硬泡沫板上打孔,孔距 200 cm,并與地面呈 45°角,硬泡沫板與薄墻之間隔 1 層氈棉。其他與立柱式栽培相同。 1.4 空中懸掛式栽培 將草莓栽種在各種各樣的器皿中,并將其高矮錯落地懸掛起來。栽培基質宜選用輕質的材料,如草炭、蛭石、珍珠巖、小陶粒等等,可以施用普通肥料,也可以直接澆灌營養液。此種栽培方式,器皿各式各樣,懸掛錯落有致,型美果香,觀賞性強,情趣采摘。 1.5.1 “品”字形栽培架 “品”字形栽培架有左右對稱的2條和中間1條共3條栽培槽,栽培床為南北走向。左右對稱的栽培槽槽面高 90 cm、寬 25 cm,中間槽高度為130cm,呈高低兩級狀。基質容器采用無紡布加 1 層導水膜構制,栽培床距 60 ~ 70 cm,這樣的設計使得每座“品”字型栽培架可種植 6 條,種植密度提高 50%,充分利用了設施空間。 1.5.2 “A”形栽培架 “A”形栽培架主體框架為鋼結構,左右兩側栽培架各安裝 3 ~ 4 排栽培槽,層間距 40 cm,最下層距地面 45 cm,最高處距地面1.2 ~ 1.3 m,栽培架下寬 1.2m;栽培槽一般加焊支撐條,用無紡布加防水膜制成,槽直徑為15~20 cm,槽內裝栽培基質,配備供液裝置,可確保養分、水分和氧氣的均衡供應;立架南北向放置,各排栽培架間距為 60 ~ 70 cm。普通大棚地下須鋪塑料布或雜草抑制席。 1.5.3 疊盒式塔型栽培
2 營養液的配制與管理 2.1 營養液池 用于配制和貯存營養液。一般用磚和水泥砌成地下式營養液池,池底可預留1個小坑,放置潛水泵,池底和池壁做防水并且預留供液管口和回液管口,營養液池的容積依供液量而定。 2.2 供液系統 循環供給植物營養液的配套設施。營養液池中安裝潛水泵,泵的啟動由定時器控制。泵的功率大小、流量大小、揚程等依據需供液面積來確定。供液量和間隔時間根據光照強弱、溫度高低及草莓長勢而定。在供液主管上必須設 80 ~ 100 目的管道過濾器,以過濾營養液中的雜質。 主要由供液定時控制器和營養液 EC(溶液電導率)、pH 值(溶液酸堿度)、液溫的檢測和調控裝置組成。目前生產上只采用供液定時控制器來控制營養液的循環,而營養液的 EC、pH 值、液溫的檢測由人工來完成,這樣可以降低設施成本。 2.4.1 營養液的配方 根據本地水質,經過多次營養液配方 根據草莓不同生長階段對元素的不同需求可以適當調整營養液配比。 2.4.2.1 A 母液。 2.4.2.3 C 母液。 2.4.2.5 營養液酸堿度調整。 2.5 營養液的管理 2.5.1 pH 值(酸堿度)管理 2.5.2 營養液濃度調整 2.5.4 營養液的更換 來源:陳 志1,陳勝萍1 |
|
來自: zhusuhua63tsg > 《無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