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科學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方法論】我們既要認識到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從客觀存在的社會實際情況出發;又要認識到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運用正確的社會意識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2)【社會意識反作用原理】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運用正確的社會意識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時,就會阻礙以至破壞生產力的發展。 【方法論】①要尊重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②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狀況,甚至阻礙生產力發展時,就必須變革生產關系,調整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環節和方面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 【方法論】①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形態,建立和完善適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設施等。②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又適合生產力狀況時,要保持上層建筑的相對穩定性;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的變革要求,并阻礙生產力發展時,要適時地變革上層建筑,以適合經濟基礎的變革和生產力的發展。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的原理 【原理內容】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5、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的原理 【原理內容】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方法論】要求我們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 6、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 【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具體使用可參考以下表述: ①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②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③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8、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原理 【方法論】要求我們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9、人生價值的實現原理 【方法論】要求我們在勞動和奉獻中體現和創造價值,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知識模塊歸納 1、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1)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在反映社會存在、被社會存在所決定的同時,還具有自身的能動性和獨特的發展規律,它的發展與社會存在的發展并不總是保持著一致和平衡。 (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變化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或稱能動性。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5)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6)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3、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 (1)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4、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兩個標準: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4)形成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主觀原因:①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②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③人們的立場不同。 5、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①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③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6、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我們是36年黨政品牌的締造者,我們的使命是將輝煌延續。 ★我們匯集一線實戰公考專家,致力于為學員節省學習成本,提高學習效率。 ★政府、媒體是我們最強大的后盾,分享、共贏是我們經營的理念。 更多招考信息及最新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