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文一直是考生在申論考試是中最擔心的一個板塊,對修辭手法、論證方式、文章結構等了解不透徹,讓考生更有壓力。要怎么寫才行呢?修辭手法和論證方式更多的是日常積累、靠語言功底或寫作功底,本文著重介紹一下文章的結構。 一、申論文結構 申論文章分為三種,分別是策論文、政論文、評論文。 策論文最受考生青睞,指的是重點寫對策的文章。 政論文相對而言寫的考生較少,指的是重點寫原因的文章,也就是為什么要這么做,如重要性、緊迫性等。 評論文是考生寫的最少的,也比較難寫,容易寫跑題,所以很多老師一般不建議考生寫評論文。 申論文章的結構完整指的是要包含: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缺少其中的某一個成分視為結構不完整,會嚴重的影響分數。 策論文百分之五十篇幅在闡述對策, 政論文百分之五十應該是闡述原因, 評論文百分之五十的篇是闡述評論。 例如,政論文的具體結構如下: 第1段:開頭(事件+影響+觀點100字左右 開門見山點明主題) 第2段:分析原因(200字左右) 第3段:分析原因(200字左右) 第4段:分析原因(200字左右) 第5段:分析原因(200字左右) 第6段:解決問題的對策(200字左右) 第7段:結尾(回扣主題 展望或強調意義 100字左右)第二段到第五段分析原因,符合分析的闡述比例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具體段落的數量可以根據文章的字數安排,可以三段寫分析原因,也可以四段寫分析原因。如果對策比較少,第六段和第七段可以合并。 二、論證的方法 申論文章核心在于分論點要寫的精彩,也就是在論述對策的時候先用一句概括的話把本段的大意概括出來,可配合各種修辭手法。 主體部分分析原因有多種方法: 第一,詳寫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或過往式原因分析); 第二,分論點都是緊迫性; 第三,分論點都是重要性或意義。 第四,可以混合搭配,分論點是緊迫性和重要性原因分析的任意組合。 考生在整個分論點段落的構思中要時刻提醒自己可以用我們講過的主體分析法、維度分析法、申論萬能思維體系等來擴充。如: 主體分析法,霧霾原因是什么?企業的原因,政府的原因,人民大眾的原因,媒體的原因等。 維度分析法:思想上的原因,法律法規上的原因,監督上的原因,管理上的原因等等。 雙例論證 說的是當考生把文章的分論點寫出來以后,把材料中兩個案例羅列出來,并進行一定的分析比較,去凸顯出文章分論點的重要性,最后再去提出貫徹執行分論點的對策。 需要給大家強調的是,羅列的兩個案例其中一個是正面的,另外一個是反面的,這樣方便對比分析;同時,考生還要注意案例的篇幅,一般不建議考生把案例的字數超過整個段落的三分之二,因為這樣的話,文章分論點的論證就缺乏了深刻性,案例之后要做推導說明才是閱卷人重點注意的地方。具體樣式如下: “打造美麗中國,完善法律法規是關鍵(即分論點“是什么”)。A市屢屢在全國空氣質量評比中屢屢上榜,成為國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可以說,A市的霧霾天氣已然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反觀美國的B市則是另一番風景,該市政府注重執法工作,讓法治成為了治理污染難題的殺手锏,換得了“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紐約。這暴露出A市政府執法不力,對重污染企業的監管出現了松動,產生了“最后一公里”,導致空氣質量日益惡化。(以上部分為“為什么”提出分論點的論證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紐約經驗,積極推動環保領域的法制化建設至關重要。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環保領域的法律法規,為治污行為的持續開展提供法律依據;同時,還應加大執法力度,提高超標排放的違法成本,從源頭上杜絕環境污染的異化行為。(以上部分為貫徹執行分論點的“怎么辦”部分)。 從上面的例舉可以看出,雙例論證比較容易操作,因為有很多論證的文字都是在案例的基礎上提煉的,考生只需要對材料中的正反案例加以對比并簡單總結,然后指出分論點的重要性,并展開說明“怎么辦”。 多例論證 指的是把材料中多個案例性材料加以壓縮提煉,并串聯起來組成排比句,去論證分論點的重要性,而后提出貫徹執行分論點的具體措施(即我們常強調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如果說我們之前所講的單例論證和雙例論證,是容易操作技巧但又缺少亮點的話,那么多例論證毫無疑問是凸顯文章亮點的重要途徑之一。多例論證通過多個案例的排列組合,以排比句的形式呈現出來,會讓考官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有磅礴大氣之感。但是河北華圖教育建議考生使用的多個案例最好是負面案例,因為羅列多個負面案例,能凸顯出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以此襯托出分論點的重要性,這種寫法比羅列正面案例要容易操作。具體樣式如下: “打造美麗中國,完善法律法規是關鍵(即分論點“是什么”)。當漫天飛舞的白色垃圾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風景”,當工廠叢林之中高高聳起的煙囪排放著白色的廢氣,當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卻屢屢因為農藥化肥的“眷顧”而失去了活力,當我們雜質叢生的飲用水成為了人類各種病癥的罪魁禍首......這一系列問題的背后都凸顯出我國環保領域的法制化建設滯后,執法隊伍執法不力,對重污染企業的監管出現了“最后一公里”(以上部分是“為什么”提出該分論點的多例論證部分)。一方面,我們要制定和完善環保領域的法律法規,填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空白;另一方面,還要加大懲治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有效震懾污染環境的市場行為(以上部分是貫徹執行分論點的“怎么辦”部分)。 從上面的例舉可以看出,多例論證相較于單例論證和多例論證具有一定的亮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排比句的表達每個考生都有各自的寫作習慣,考生要根據自己的表達習慣去慢慢摸索做到熟能生巧。 2016申論熱點&申論范文素材&時事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