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上十大草書圣手
2016-04-22 09:49
點擊上方 文翰堂 即可快速訂閱。 【文翰堂編發】書法史上十大草書圣手
張芝: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圣”,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晉衛恒《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后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后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于此。 二、王羲之 王羲之,漢族,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于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后人譽為“書圣”。 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 三、王獻之 王獻之,東晉書法家、詩人,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為與后世書法家王珉區分,人稱王大令。與其父并稱為“二王”。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他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于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于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于取得了與王羲之并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四、孫過庭 孫過庭,字虔禮,擅長書法和書法理論,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書尤工,草書師法“二王”。孫過庭又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著有《書譜》,深得書法之旨趣,至今流傳,成為學習草書的楷范。書有《千字文》、《景福殿賦》等。 五、張旭 張旭,字伯高,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六、懷素 懷素,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因他出家為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或“釋長沙”。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他的草書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經》、《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筆》等等。 七、黃庭堅 黃庭堅 ,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并稱“蘇黃”,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 八、董其昌 董其昌,明代后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鑒賞家?!叭A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 九、王鐸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譚漁叟。尤擅書法,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鐘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 十、傅山 傅山,字青主,號真山。我國明末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詩人、醫學家。傅山出身于書香門第,祖上多有文名,但至其父,家道開始中落。傅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與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獨傅山自幼聰敏,博文強記,勤奮好學,善于思考。他繼承家學,并發揚光大,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傅山草書的線條和語言上有很多自己的東西,連綿氣息排山倒海,情感比王鐸更充沛。他以大草形式寫行草,增加了聯綿的線條與組合,更加豐富,更有表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