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們一說起“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想必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 “云南元謀”。沒錯,“云南元謀”的確是我國已知的最早人類活動遺址。可作為吉林人,你知道嗎,在我們的家鄉,早在2萬年前,就有著原始先民居住和生活的悠久歷史。今天《刨根問底吉林市》特別報道,請聽記者牛豐、楠楠為您帶來的《神奇的壽山“仙人洞”》。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遺留下許多的文化遺產。 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當屬滿族及滿族所創建的大清帝國與東北關系最為密切。東北是清王朝的發祥之地,當時的統治者為了保護這片“龍興之地”及祭祀祖先,多次來到東北。在此過程中,帝王們不僅留下了為抵御沙俄外敵,視察水軍時所做的《松花江放船歌》,而且在祭祖的過程中,在我們的家鄉也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樺甸市榆木橋子鎮附近的壽山是否也與清朝統治者有關呢?
據史料記載,乾隆19年即1755年,乾隆皇帝東巡吉林,適逢8月13號萬壽節,也就是皇帝的生日。飲宴慶賀之余,乾隆皇帝登高遠眺,重巒疊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無限風光,令人心曠神怡,于是龍顏大悅,欣然命筆,賜山名曰“扎拉芬阿林”(滿語為壽山),并有“營臨西水誠瑤水,座對南山是壽山”的詩作廣為流傳。 市地方志辦公室指導處袁夢思:更令人稱奇的是,1991年6月,吉林大學考古系專家和樺甸文物管理所聯合考古時發現,壽山有一座較大型的天然溶洞,洞內出土了一批珍貴的動物化石和石制品,經考證,這是一處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它的發現填補了吉林地區舊石器時的空白。目前壽山仙人洞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袁夢思:清乾隆皇帝巡游幸賜的壽山仙人洞,是吉林省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唯一一處保存完好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洞穴遺址。距今2萬年前,它與唐代渤海國蘇密古城遺址,分別于2006年、200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仙人洞,位于壽山主峰東坡距山頂約50米的一處較大型的天然溶洞,通過對土層堆積及出土文物視覺,獲得了一批珍貴的動物化石和石制品,證明該洞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文化遺址。 編輯、美編:王宏 對于這一言論,各位有何自己的看法?趕緊點擊文末“寫評論”按鈕暢所欲言! |
|
來自: cangsongtingba > 《刨根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