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液氨具有良好的熱力學性能和對大氣層無任何不良效應、價格低廉,被全球制冷行業作為制冷劑廣泛應用于工商制冷系統。特別是在為保證易腐食品品質而建設的大中型冷庫中應用最為普遍(全球約80%的大型冷庫應用氨制冷系統)。
氨制冷基礎知識
(一)氨的理化性質
1.氣氨相對密度(空氣=1):0.59 ;
2.液氨相對密度(水=1):0.7067 ;
3.沸點:-33.4℃ ;
4.爆炸極限:15.7-27.4% ;
5.依據《危險化學品名錄》(2002版)界定,氨屬于第2.3類有毒氣體。
液氨為液化狀態的氨氣,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它是氣態氨加壓到0.7~0.8MPa時形成的,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相反液態氨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的熱,由于其良好的熱力學性能,液氨作為制冷劑被廣泛用于制冷系統。
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液氨的火災危險性分類應定性為乙類第2項;
液氨蒸發溫度是-33.5℃,一旦泄漏在室外條件下可馬上形成氣態氨氣;有燃燒爆炸危險;
氨氣能侵襲濕皮膚、粘膜和眼睛,可引起嚴重咳嗽、支氣管痙攣、急性肺水腫,甚至會造成失明和窒息死亡。
(二)氨制冷原理

蒸汽壓縮式制冷循環
由四個過程組成的循環:液體制冷劑的蒸發或氣體制冷劑的等壓吸熱;制冷劑蒸氣或氣體的壓縮;制冷劑蒸氣的液化或氣體的等壓放熱;制冷劑液體的節流或氣體的膨脹。
復疊制冷循環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各自獨立的制冷系統組成的制冷循環。各制冷系統使用不同的制冷劑。高溫系統的蒸發器亦為低溫系統的冷凝器。
蒸氣噴射式制冷循環
利用噴射器把制冷劑蒸氣從蒸發器壓送到冷凝器之后液化、節流并在蒸發器中吸熱蒸發的制冷循環。
吸附式制冷循環、空氣制冷循環……
主要設備設施:主要由壓縮機、冷凝器、儲氨器、油分離器、節流閥、氨液分離器、蒸發器、中間冷卻器、緊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種閥門、壓力表和高低壓管道組成。其中,制冷系統中的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和蒸發器(冷庫排管)是四個最基本部件。它們之間用管道依次連接,形成一個封閉的系統,制冷劑氨在系統中不斷循環流動,發生狀態變化,與外界進行熱量交換。
氨制冷主要設備
氨制冷冷庫:包括庫房、制冷機房、控制室、變配電室等。


節流裝置常用類型:節流閥:熱力膨脹閥、電子膨脹閥。
制冷劑:通過自身熱力狀態的循環變化,與外界發生能量交換,達到制冷的目的。
常用類型:氨、氟利昂(飽和碳氫化合物氟、氯、溴衍生物的總稱)。
表示方法:
無機化合物:R7(+分子量), NH3(R717)、CO2(R744)
氟利昂( CmH2m+2)和烷烴類( CmHnFxCLyBrz):R、物質分子式中的組成元素符號(CFC/HCFC/HFC)。
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液氨蒸發溫度是-33.5℃。
氨制冷劑具有優良的環境性能和熱力學性能
氨的消耗臭氧潛能值ODP=0,溫室效應潛能值GWP=0,是一種環境友好型制冷劑;
氨的標準沸騰溫度(-33.5℃)低,在蒸發器和冷凝器中的壓力適中,單位容積制冷量大,蒸發潛熱大(-15℃時的蒸發潛熱是R22的6.4倍,是R410A的5.5倍),節流損失小,制冷系數高,在相同工作溫度和制冷量的條件下,與R22等制冷系統相比,其壓縮機和換熱器的尺寸可以更小,可節省材料;
氨分子量為17,蒸氣密度比空氣小,泄漏時極易上升從屋頂逸出室外;
氨極易溶于水,當遇到大量泄漏的緊急情況時容易排除;
氨的來源廣泛、價格低廉。
氨制冷劑存在缺點
氨與礦物基潤滑油和PAO潤滑油不相容,且因氨的密度比潤滑油小,潤滑油沉積在制冷系統的管道、容器的底部,故通常采用滿液式蒸發器和氨泵供液形式,并結合采用油分離器和集油器等設備,通過手動與自動控制使潤滑油安全返回壓縮機;
當氨中含有水分時,則對鋅、銅、銅合金(磷青銅除外)有腐蝕作用;
氨具有刺激性氣味且有一定的毒性和可燃性;《危險化學品名錄》(2002版)界定,氨屬于第2.3類有毒氣體。
在較高溫度下,氨和空氣混合物體積濃度達到15.7~27.4%時遇明火可引起爆炸。《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液氨的火災危險性分類為乙類第2項。
氨制冷設備
a.氨制冷壓縮機
b.冷凝器
c.節流裝置
d.蒸發器(冷風機、排管、快速凍結裝置等)


氨制冷冷庫
供液方式及所用設備:
氨泵強制循環供液:低壓循環桶、氨泵
重力供液:氣液分離器
滿液供液:氣液分離器
直接膨脹供液:氣液分離器

氨制冷系統安全部件
a.彈簧式安全閥;
b.止逆閥(單向閥);旁通閥;
c.氨專用壓力表;
d.泄壓管;
e.壓縮機壓力保護、氨泵壓差控制器……
氨制冷系統管道特點
管道外部特征,涂色要求:

保溫層外采用金屬防銹保護層時,可不涂漆,刷帖色環。

氨制冷安全要求與事故處理
冷庫建筑及制冷系統部分設備和管道需要保溫,保溫材料的阻燃防火;
冷庫庫房需要制冷,制冷通過機械壓縮制冷循環實現,系統內制冷劑需承載一定的壓力(氨制冷系統高壓部分正常工作壓力:0.8 MPa -1.4MPa),防止容器、管路系統內壓力超高,發生開裂和爆炸;
制冷系統通過制冷劑循環完成換熱,需預防制冷劑的泄漏。
——冷庫安全,防火、防爆、防漏
原建冷庫、新建冷庫、廢舊冷庫(安全隱患)。
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我國涉氨制冷企業(冷庫)安全生產事故約110余起。
其中:
泄露事故47.4%
火災事故(冷庫保溫材料)占39.7%
火災及爆炸事故占5.1%
爆炸事故7.8%
吉林、上海事故造成特重大、重大安全事故,多發生在人員密集場所(國外自動化程度很高,我國人工操作),如:加工車間用速凍機。
氨的蒸汽無色,有強烈的刺激臭味。氨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當氨液飛濺到皮膚 上時會引起凍傷。當空氣中氨蒸汽的容積濃度達到0.5 % -0 6 %時,可引起 中毒。因此,車間內空氣中氨的濃度不得超過002mg/L。
氨在常溫下不易燃燒,但加熱至530℃ 時,則分解為氮氣和氫氣,氫與空氣中的氧混合會發生爆炸。
氨在其安全性分類中屬于B2類制冷劑。在《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中規定為ⅡAT級,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為乙類,即氨屬于 最 低爆炸危險等級。
施工單位的選擇
按照國務院373號令的要求,從事冷庫氨制冷系統安裝的單位必須具備相應安裝資質,因此必須選擇具備制冷設備及管道安裝資質的隊伍來施工。
施工單位要有詳細的施工組織方案
主要包括人員組織準備、施工機具準備、材料準備、施工現場(施工區、安全區、材料區、生活區)的合理布置、工藝準備、及時了解土建進展和配合情況,核對預留孔、洞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設施準備(滅火器、水桶、水源、防火隔板)詳細制訂的施工進度表,施工單位要制訂施工的應急預案。
施工工藝
所有機器設備安裝、管道連接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及氨制冷系統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進行(SBJ12-2000),施工人員包括焊工、電工、制冷操作工都要持證。除銹刷漆及保溫 制冷管線施工前的除銹刷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制冷系統的使用壽命和系統的安全,低壓管線的保溫一般采用現場發泡,外包鋁殼或鍍鋅板,保溫材料要與制冷管線粘合密實,防止漏汽造成管線腐蝕。
系統排污、試壓和抽空
系統排污 在制冷系統管道安裝完畢后,應用0.8MPa(表壓)的壓縮空氣對系統進行分段排污,在距排污口300MM處以白色標識板檢查,直至無污物排出為合格。在排污前應對系統的儀表、安全閥等加以保護,將電磁閥、止回閥的閥芯、過濾器的濾網拆除。排污結束后應拆卸可能積存污物的閥門,將其清洗干凈后重新組裝。
系統試壓 排污合格后用干燥的壓縮空氣進行試壓高壓1.8MPa,中、低壓設備1.2MPa,保壓6小時開始記錄壓力表讀數,經24小時后檢查壓力表讀數,變化不應大于試驗壓力的1%。超過上述規定時,應檢查漏點,作好記號,必須泄壓后進行補焊。然后再進行試壓,直至合格為止。系統試壓可采用空氣或氮氣,嚴禁采用氧氣或其它易燃氣體試壓。
系統抽空:試壓合格后要進行真空度試驗,系統剩余壓力小5.333Kpa時,保持24小時無變化為合格。最后進行系統充氨試驗,充氨試驗壓力為0.2MPa,嚴禁帶壓補焊。
氣密性試驗合格后進行制冷劑充注,按機組要求進行制冷劑充注,系統壓力升至0.5MPa時,暫停充注,再次檢漏。充注量達到要求的80%時,停止充注,試運行后視降溫情況再決定是否充注。
工程的驗收
工程的驗收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甲方應組織好工程的驗收工作,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必須整改,工程是否通過驗收直接影響到施工單位的經濟利益,直接關系到制冷系統是否安全正常的運行。
制冷設備及材料的選擇
制冷設備和制冷管材是制冷系統的主要組成,在選擇制冷設備時,必須選擇具備相應壓力容器設計、制造資質的單位的產品,不要盲目只考慮價格因素而選擇沒有資質單位的產品。在選擇制冷管材上。應選擇符合國家標準《流體輸送用無縫鋼管》GB8163的要求,應根據最低工作溫度選擇鋼號,管道的設計壓力應選擇2.5MPa(表壓)。相應閥門應采用氨專用閥門與配件。其公稱壓力不應小于2.5MPa(表壓)。不得有銅質、鍍鋅、鍍錫的配件。
貯液器選型的安全檢查
在國內貯液器的設計選型往往只是考慮能滿足系統使用要求是根據制冷裝置所需氨液的總循環量的百分比進行計算選型:
即:V =(1/3 ~1/2)∑Gυ/β
或:V = φυ/β∑G式中 :
V----貯液器的體積 ,m3;
∑G--制冷裝置中每小時氨液的總循環量,kg;
υ---冷凝溫度下氨飽和液體的比容,m3/k g;
β---貯液器的氨液充滿度,一般取70%~80%;
Φ---貯液器的容積系數,當冷庫公稱體積小于或等于2000m 3時,應為1.2 ;冷庫公稱體積為2001 ~10000m3時,應為1;冷庫公稱體積為10001~ 20000m 3時,應為0.8;冷庫公稱體積大于20000m3時,應為0.5。
由以上選型公式可見,我們選型的基本概念大部分是貯液器容積是容納制冷裝置氨液的總循環量的1/3 ~ 1/ 2 之間。而在一個外資企業的食品冷凍加工廠的氨制冷系統中要求檢查貯液器的安全容量是完全容納整個制冷系統的110%的氨 液量。換言之,氨制冷系統中的全部氨液收回到貯液器中也只是貯液器的9 0 %的容量。
高壓貯液器出液管緊急事故自動關閉閥
高壓貯液器出液管緊急事故自動關閉閥是設置在高壓貯液器出液管上的一個緊急事故自動關閉閥,它的用途與緊急泄氨器異曲同工,在發生緊急事故時,緊急泄氨器是把氨液排出室外環境中,而高壓貯液器出液管緊急事故自動關閉閥恰好相反,把氨液緊急鎖在高壓貯液器中,以防止氨液通過泄漏位置排出室外環境中。
制冷劑泄漏探測與預警
氨機房事故風機
事故風機應采用防爆風機:
排風口應該設置于機房側墻高處或者屋頂 。事故風機的排風量應 按 183M3/㎡計算,且最小排風量不應小于 34000M3/h,事故風機的控制按鈕箱應該在機房門外側的墻內暗裝。所有電觸點均應在機房外部與氨氣不接觸的地方。
水噴淋保護系統
在機房附近設置消火栓也是重要安全措施
安全搶救設備用品

事故應急預案啟動程序:
任何員工發現事故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時,均應立即按事故報告程序上報,接報領導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并同時根據事故發生及發展情況,確定啟動
全部預案或部分預案,即使啟動部分預案時,也應要求救援組織進入預備狀態,隨時投入搶險。
事故現場管理:
事故發生后,保護和維護好現場秩序十分重要,也是為了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并進行技術分析,對減少后發事故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事故發生的區域一般分為:制冷機房、附屬設備間和冷庫內(蒸發器)、調節站,在機房、設備間區域又分為室內高、低壓設備和室外高、低壓設備。因此,要根據事故發生時的情況和漏氨的擴散范圍、區域大小加以現場控制。
事故現場安全區域的劃分,應根據事故發生時的氣候狀況來劃定,要分析室內和室外所有不同區域與天氣有關的因素。
陰天氣壓低時,氨氣一般不向高空擴散,沿地面向順風處飄移,防范區域應沿下風口逐步擴大,這是應特別加以注意的。
天氣睛好時,一般氨氣直升高空,大風天氣雖然氨氣容易擴散,但是要防止風向不定亂刮,以上這些情況在布置安全區域時應提醒搶險人員注意,要逆風脫離險區,特別是治安維護人員做好人員疏導和秩序維護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故被控制住后,應保護好現場,不得使現場受到破壞,以便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及時進行整改,制定恢復生產的方案。
事故搶救方案:
(一)、制冷機系統漏氨的處理:
首先注意:搶險人員進入漏氨事故現場必須帶好防護器具!
1、氨壓縮機發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斷制冷壓縮機電源,并立即關閉排氣閥、吸氣閥(雙級氨壓縮機應同時關閉二級排氣閥及二級吸氣閥),如正在加油,應及時關閉加油閥。
2、機房操作人員發現壓縮機漏氨時立即停止壓縮機運轉,并根據操作人員所處位置,在關閉事故機器后順便把其他運行的壓縮機停機斷電。
3、如漏氨事故較大,無法靠近事故機器,應到配電室斷電停機,停機后立即關閉所有油氨分離器進氣閥及與事故機器吸氣管相連接的低壓循環桶進、出氣閥門。
4、迅速開啟氨壓縮機房所有的事故排風扇。
5、在處理事故時,用水管噴澆漏氨部位,使氨與水溶解,并注意壓縮機電機的防水保護。
(二)、壓力容器漏氨事故的處理:
處理此類事故的原則:首先采取控制措施,使事故不再擴大,然后采取措施將事故容器與系統斷開,關閉設備所有閥門,漏氨嚴重不能靠近設備時要采取關閉與該設備相聯接串通的其它設備閥門,用水淋澆漏氨部位,將容器里的氨液及時進行排空處理,屬于此類設備有:油氨分離器、冷凝器、高壓貯液桶、低壓循環桶、中間冷卻器、集油器、放空氣器、低壓排液桶等。
1、油氨分離器漏氨:
油氨分離器漏氨后,如壓縮機正在運行工作中,應立即停止壓縮機運行,迅速關閉該油氨分離器的進氣閥、出氣閥、進液閥、放油閥,并關閉冷凝器進氣閥,壓縮機至油氨分離器的排氣閥。
2、冷凝器漏氨(立式、臥式、蒸發式冷凝器):
冷凝器漏氨后,如壓縮機處于運行狀態,應立即停止壓縮機運行,迅速關閉所有高壓貯液桶均壓閥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壓閥、放空氣器閥,然后關閉冷凝器的進氣閥、出液閥。系統工藝允許時可以對事故冷凝器進行減壓。
3、高壓貯液桶漏氨:
高壓貯液桶漏氨后,立即關閉高壓貯液桶的進液閥、均壓閥、放油閥及其它關聯閥門。如氨壓縮機處于運行狀態,應迅速切斷壓縮機電源,在條件及環境允許時,立即開啟與低壓容器相聯的閥門進行減壓、排液、盡量減少氨液向環境外泄,當高壓貯液桶壓力與低壓壓力平衡時,應及時關閉減壓排液閥門。
4、中間冷卻器漏氨:
中間冷卻器漏氨后,當壓縮機處于運行狀態,應立即停止壓縮機運轉,關閉壓縮機的一級排氣閥、二級吸氣閥及與其它設備相通的閥門,同時開啟排液閥、或放油閥進行排液放油給中冷減壓。
5、低壓循環桶漏氨:
低壓循環桶漏氨后,該系統壓縮機處于運行中,立即切斷壓縮機電源,關閉壓縮機吸氣閥,同時關閉低壓循環桶的進氣閥、出氣閥、排液閥、放油閥及其它關聯閥門,開啟氨泵進液閥、出液閥及氨泵,將低壓循環桶內氨液送至庫房蒸發器內,待低壓循環桶內無液后關閉氨泵進液閥。
6、低壓排液桶漏氨:
低壓排液桶漏氨(在沖霜、加壓排液、放油工作中),應立即關閉排液桶的所有與其它設備相連閥門,根據排液桶的液位高低進行處理。如液量較少,開啟減壓閥進行減壓,在液量較多時,應盡快將桶內液體排空,減少氨的外泄量。
7、集油器漏氨:
集油器漏氨后,如在放油過程中,應立即關閉集油器的進油閥和降壓閥。
8、放空氣器漏氨:
放空氣器漏氨,應立即關閉混合氣體進氣閥、供液閥、回流閥、蒸發回氣閥。
9、附屬設備液位、油位指示器漏氨
附屬設備液、油位指示器(玻璃管、板式)漏氨,當上、下側角閥彈子失靈,應立即關閉指示器上、下側的彈子角閥,盡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泄。
10、氨罐、氨瓶漏氨:
自備氨罐(或氨瓶)屬于移動的高壓設備,必須每三年進行技術檢查一次,如發現罐(瓶)壁有裂紋或局部腐蝕,其深度超過公稱壁厚的10%以及發現有結疤、陷、鼓包、傷痕和重皮等缺陷時,應禁止使用。要嚴格執行氨罐、氨瓶的使用、儲存、運輸、保管的操作規程和使用的注意事項。如在加氨過程中漏氨,立即關閉其出液閥、加氨站的加氨閥,用水淋澆漏氨部位,迅速將氨罐、氨瓶推離加氨現場。
(三)、蒸發器漏氨的處理:
冷庫內蒸發器漏氨包括:冷風機、擱架排管、頂排管等,處理原則:應立即關閉蒸發器供液閥、回氣閥、熱氨閥、排液閥,并及時將蒸發器內氨液抽空。
1、在沖霜過程中,應立即關閉沖霜熱氨閥、關閉排液閥、開啟回氣閥進行減壓。
2、在庫房降溫過程中,應立即關閉蒸發器供液閥、停止氨泵系統運行。
3、根據漏氨情況,在條件、環境允許情況下,可采取適當的壓力用熱氨沖霜的方法,將蒸發器內氨液排回排液桶,減少氨液損失和對庫房商品污染。
4、確定漏氨部位,可做臨時性處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緊固,減少氨的外泄量。
5、開啟移動的事故排風扇,盡量降低庫房氨氣濃度。
(四)、閥門漏氨的處理:
1、發現系統氨閥門漏氨后,迅速關閉事故閥門兩邊最近的控制閥;
2、如壓力容器上的控制閥門漏氨,應關閉事故控制閥前最近的閥門;
3、關閉壓力容器上的進、出液閥;進、出氣閥;均液、均壓閥;放油、供液、減壓等閥門。
4、如高壓容器上的控制閥門發生事故,在條件、環境允許時,應迅速開啟有關閥門,向低壓系統進行減壓排液,減少氨液的外泄量。
5、開啟事故排風扇進行通風換氣。
(五)、氨系統管道漏氨的處理:
1、如發現管道漏氨后,迅速關閉事故管道兩側最近的控制閥門,切斷氨液的來源。
2、根據漏氨情況,管子漏氨點的大小,可采取臨時打管卡的辦法,封堵漏口和裂紋,然后進行事故部位抽空。
3、開啟事故排風扇進行通風換氣,并對事故部位抽空,更換新管道進行修理補焊。
(六)、加氨裝置漏氨的處理:
在加氨過程中,加氨站漏氨,應迅速關閉加氨裝置最近的閥門和氨(罐)的出液閥。
(七)、處理漏氨事故時氨的排放:
壓力容器設備漏氨,在容器內氨液較多的情況下,必須做出把漏氨設備內的氨液排放到其它容器內或排放掉的處理措施。免得造成更大的漏氨現象,防止人員傷亡及減少空氣污染。氨液的排放分為向系統內排放和向系統外排放兩種方法。
1、向系統內的排放:一般應采取設備的放油管及排液管排放,將漏氨壓力容器的氨液排至其它壓力較低的容器內。
2、向系統外的排放: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減少事故設備的氨液外泄,避免傷亡事故發生,將氨液通過串聯設備放油管與耐壓膠皮管放入水池中,以保證安全,在向外界排放氨液或氨氣時,要注意:閥門不要開啟的過大、過猛、防止膠管連接處脫落,造成意外事故發生。
(八)、對氨中毒人員的急救:
1、嚴重中毒者要及時送往定點醫院:在氨制冷系統漏氨發生人員嚴重中毒時,必須及時送往定點醫院進行搶救,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救護措施,急救電話:120
2、氨侵入人身體的途徑:氨的大量泄漏將對人的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危害,一般是通過人的皮膚和呼吸道侵入人體造成危害,氨可進入從鼻腔到肺泡的整個呼吸道,同時人們因鼻腔受不了刺激而用口呼吸,使氨氣進入到胃里,引起惡心等到現象,氨很容易侵入人體的粘膜部位,使人們出現刺激難忍的現象。
3、氨中毒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發生事故大量氨液泄漏時極會出現急性中毒,往往引起人員喉痙攣聲門水腫,嚴重時還會造成呼吸道機械性阻塞而窒息死亡,大量吸入氨氣會引起中毒性肺水腫,呼吸道炎癥、尿道炎癥、眼部炎癥等。
4、現場搶救
A、救護者應做好個人防護,進入事故區搶救受傷人員時,首先要做好個人呼吸系統和皮膚的防護,佩戴好氧氣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護衣、橡皮手套等。
B、將被氨熏倒人員迅速轉移至溫暖通風處,注意傷員身體安全,不能強拖硬拉,防止給中毒人員造成外傷,將中毒者頸、胸部鈕扣和腰帶松開,保持中毒者呼吸暢通,注意中毒者神態,循環系統的功能及心跳變化,同時用2%硼酸水給中毒者漱口,少量喝一些檸檬酸汁或3%的乳酸溶液,對中毒嚴重不能自理的傷員,應讓其吸入1-2%檸檬酸溶液的蒸汽,對中毒休克者應迅速解開衣服進行人工呼吸,并給中毒者飲用較濃的食醋。
C、中毒病人嚴禁飲水
經過直接處治的中毒人員應迅速送往醫院診治。
D、當眼、鼻、咽喉、皮膚等部位沾有氨液的處理。
①、眼:切勿揉搓,可翻開眼皮用水或2%硼酸水洗眼并迅速開閉眼睛,使水充滿全眼,洗后立即送醫院治療。
②、對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內滴入2%硼酸水,可以喝大量的0.5%檸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長氨在體內擴散。
③、對于皮膚進行保護,應脫掉沾有氨液的衣、褲,用清水和2%硼酸水沖洗受傷害的部位,被燒傷的皮膚應暴露在空氣中并涂上藥物(治療燒傷、燙傷類外用藥)。
④、人工呼吸的三種方法:背壓式、振臂式、口對口呼吸式。
最好采用口對口呼吸式,其方法是搶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的鼻孔,以每分鐘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氣,同時可以用針炙扎穴進行配合,其穴位有人中、涌泉、太沖。人工復蘇胸外擠壓法:將患者放平仰臥在硬地或木板上,搶救者在中毒者一側或騎跨在中毒者身上,面向中毒者頭部,用雙手的沖擊式擠壓中毒者胸腔下部部位,每分鐘60-70次,擠壓時應注意不可用力過大防止中毒者肋骨骨折。
(九)、一旦制冷系統設備發生爆炸、火災等重大事故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報警(電話:119),并視情況嚴重程度決定是否立即撤離搶險作業人員,同時派人在道路口等待、引導消防隊進入事故現場進行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