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興雷 大家從《自然世界》里一定看到過這樣的鏡頭:一只斷頭的雄螳螂正在交配。雌螳螂產卵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雄螳螂正是最安全的能量來源。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兩名科學家里斯克和戴維斯做了一系列實驗觀察大刀螳螂交尾,他們發現,那些處于高度饑餓狀態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而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并不想吃配偶。可見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動機是因為肚子餓。或許為了下一代,自然法則進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繁殖的希望中自身走向滅亡。 本期為大家介紹的這味中藥就是這些螳螂卵的家——桑螵蛸。 螂,兩臂如斧如大刀將軍,當轍不避,故得當郎之名,俗呼為刀螂。古時稱螳螂卵為螵蛸,《說文》云:蜱,蜱蛸也,或作蜱蛸,蟲蛸,螂子。螵蛸出三輔,上價三百,舊作螵,聲相近也。《本草綱目》記載:“其子房名螵蛸者,其狀輕飄如綃也”。桑皮善行水,能引達腎經。 桑螵蛸,桑上螳螂所生之子也。古人認為桑樹產者為好,這一點可比現代人講究多了,顯得教條古板而有點形而上之感。凡使勿用雜樹枝上生者,生雜樹者名曰素螺,須覓桑枝東畔生者最佳。采得上蒸籠蒸一小時,別作修事無效也,如不得真者,須加桑白皮佐之。 螳螂產卵,初時為乳白色,如同熔膠一般,過一會兒就變硬成了螵蛸。桑螵蛸,螳螂子也。深秋乳子作房粘著枝上。房長寸許,大如拇指,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芒種節后,螳螂同于諸多昆蟲,感陰而生,陰盛時歡躍,至陰衰而結束其短暫之生命周期。后一齊都出,其生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兩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喜食人發,尤善捕蟬。莊子云:螳螂執翳而搏之,得見而忘其形,蓋謂是也。故而又留下了黃雀在后的后話讓人深思。 唐人章孝標有詩云:“癭掛眼開欺鴝鵒,花緣網結妒螵蛸”。美麗的花兒為何要“妒螵蛸”呢?古人闡釋“螵蛸”說:“螵從票,蛸從肖,言勁疾輕舉,肖類母性也”。相信大家自從知道了“螳螂殺夫”、“犧牲自己,繁衍后代”的故事后就不會輕易去摘取樹上那些螵蛸了。 補陽收澀 本品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味甘咸,氣平無毒,氣薄味濃。蓋人以腎為根本,男子腎經虛損,則五臟氣微,或陰痿,夢寐失精遺尿,咸味屬水,內合于腎,腎得之而陰氣生長。螳螂于諸蟲中最有力,而其子最繁,則其腎之強可知,故能愈諸疾及益精生子也。 腎與膀胱為表里,腎得所養,則膀胱自固,氣化則能出,故利水通淋也。女子屬陰,肝腎用事,疝瘕血閉腰痛,皆二經為病,咸能益陰,入血軟堅,是以主之。甘能補中,故主傷中益氣,腎足則水自上升,克與心交,故能養神也。桑螵蛸肝腎命門藥也,功專收澀。故男子虛損,腎虛陽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方多用之。 桑螵蛸是一味補陽藥,它可以用于陽痿或者其它的腎陽虛的一些病證,所以和淫羊藿一類的補陽方面是差不多的;而它又是一味收澀藥,這收澀藥主要就是收澀腎氣,固精縮尿。在固精縮尿這兩者之間,它最佳的是縮尿,就是腎氣不固,膀胱失于約束,夜尿頻多,桑螵蛸是首選之藥,但古人云:“是藥有三分毒”,大家切不可看它是一味補藥而盲目自行服用! 炮制與功效 柜臺大家看大夫處方時,常有螵蛸之名,而桑螵蛸與海螵蛸皆以螵蛸命名,同歸肝腎經,均能固精縮尿止帶,都可用治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等證。桑螵蛸可用治腎虛陽痿。海螵蛸(又名烏賊骨)亦可用治崩漏下血,吐血,便血及外傷出血;胃痛吐酸;外用治濕瘡,濕疹,潰瘍多膿、久不愈合者,應注意甄別。 桑螵蛸的炮制方法一般是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置蒸具骨蒸約一小時,取出干燥。蒸制品可消除生品致瀉滑精作用。亦可取凈桑螵蛸,加入鹽水拌勻,悶潤后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鹽桑螵蛸可增強益腎固粗作用;亦可取蒸過的凈桑螵蛸,用酒噴灑均勻,微潤,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干,取出放涼,酒制后其補力加強。 中藥有別于天然藥物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加工炮制而后應用,在遣藥組方時又非常講究藥之生熟。生熟效異,各有其功,用法不同。中藥炮制主要包括凈制、切制、炮炙。其中炮炙的內容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生熟的變化。中藥的一生一熟不僅從外形上發生了變化,而且從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方面也發生了變化,這就是炮制的奧妙所在。凡物氣厚力大者,無有不偏,偏者有利必有其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則用法以制之,則藥性之偏者醇矣。因此炮生為熟勢必會帶來中藥功用、藥性、外形、顏色等多方面的變化。 正所謂生瀉熟補,補瀉是中藥特性的一方面,藥之生熟,補瀉在焉。劑之補瀉,利害存焉。蓋生者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剛,主乎瀉。熟者性淳而味輕,其攻也緩,其性也柔,主乎補。補瀉一差,毫厘千里,則藥之利人害人判然明矣。 鑒別一:有無孵化與品種 按古本草的說法,只有產在桑樹上的卵鞘,才叫“桑螵蛸”,而產在其他植物上的只能叫做“螵蛸”。如若不及時加工,卵會孵化出幼蟲跑出去,就會致使藥效大為降低。鑒別有無孵化的要點就是孵化前螵蛸外觀較為光滑致密,不容易掰開,用力掰時有液體滲出。孵化后外觀毛糙,可輕易掰開,看不見蟲卵。 全世界有1585種螳螂。中國有51種。是螳螂就產卵鞘,但作為入藥的卵鞘,目前主要是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和巨斧螳螂、華北刀螂產的卵鞘。這五種卵鞘經過加工后叫桑螵蛸。團螵蛸略呈圓柱形或半圓形,表面淺黃褐色,體輕質松而韌。長螵蛸,略呈長條形,一端較細,表面灰黃色,上面帶狀隆起明顯,質硬而脆。黑螵蛸略呈平行四邊形,表面灰褐色兩側有斜向紋理,近尾端微向上翹,質硬而韌。均以干燥、完整、幼蟲未出、無樹枝草梗等雜質者為佳。目前市場上貨多以山東棉貨和河北鐵貨居多。 桑螵蛸是野生零星采集的動物類藥材,會因氣候原因而產生數量和價格變動。由于桑螵蛸多棲息于草叢與樹枝上,所以在采摘和加工過程中,個別桑螵蛸或留有一些樹枝草梗在其上面這屬于正常現象,大多數桑螵蛸大家可以看到樹枝被取下留下的中空痕跡。 鑒別二:生貨熟貨 大家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斗子的中藥生蟲了,其中就會有桑螵蛸。不過這個有點特殊,這種可以生蟲的就是生貨,與其相對應的就是熟貨。因為熟貨重量會比生貨低,所以市場上常有摻雜,甚至用生貨冒充熟貨。 桑螵蛸采下來以后要蒸,蒸的目的,一是把蟲卵殺死,不殺死就會孵化,孵化了以后藥效就失掉了;二是不蒸的卵鞘,前人認為有滑腸滑精的不良反應。 生貨鑒別可用手使勁兒掰開,里面可見一些黃色的蟲卵。倘若擠壓或用重物砸爛,會有渾黃粘稠的漿汁流出,而這種漿汁是一種醫治凍瘡的丹靈妙藥。內里不干的桑螵蛸易于生蟲生霉,如果蒸熟后沒有干透就可能內部發酵而變臭,如果是剛剛發臭可以用剪刀半刨開后噴加少許的酒精并通風晾干。 惟醫以救死扶生為功,故業之者,可以推不忍之心及于物,天有好生之德,螵蛸其子最繁,先人大醫者多不忍害物,遂避之。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鄙人希望現在國家在高等醫學人才的塑造上應該重視醫者醫德的培養。若其身正鬼神無欺,或許醫患關系就可以和諧了。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