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類作文如何評述
學習目標: 1、明確哪些作文是評述類作文 2、初步掌握評述類作文審題原則 3、掌握評述類作文兩種核心段落的寫法
一、類型辨析 1、【2014高考作文題目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來,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開設專欄,為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錯,發現其中確有一些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對此,這些作家紛紛表示理解,并積極回應。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誠懇地感謝讀者對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表示,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④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2、【2014年高考作文題目全國新課標甲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過獨木橋"是為民學校傳統的團體比賽項目。規則是,雙方隊員兩兩對決,同時相向而行,走上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獨木橋,能突破對方阻攔成功過橋者獲勝,最后以全隊通過人數多少決定勝負。因此習慣上,雙方相遇時,會像山羊抵角一樣,盡力使對方落下橋,自己通過。不過,今年預賽中出現了新情況:有一組比賽,雙方選手相遇時,互相抱住,轉身換位,全都順利過了橋。這種做法當場就引發了觀眾、運動員和裁判員的激烈爭論。
3、【2015年高考作文題目全國課標1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發現:
二、審題確定觀點 我的審題原則:
三、兩大核心語段是
山羊過獨木橋是為民學校傳統的比賽項目,將對手擠下橋,己方通過即為勝利。今年卻出現了新情況。兩組選手相互抱住,交換位置,都得以通過??此齐p贏的行為實則無意義——山羊過獨木橋本就是比賽項目,舉辦它就是為了分勝負,在斗智斗勇的過程中,體力和腦力都將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雙方都通過則將比賽膠著化,永遠分不出勝負,也不耗費體力,只是一味地進行下去,既將比賽變得無趣,又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這樣的創新毫無意義。
純粹評述段三大必殺器
第一件武器 讀并分析它,找到武器
在故宮、頤和園等昔日皇家禁地,租古裝照像的攤位比比皆是,照帝王像者趨之若鶩,
為什么?正因為每個人都自我崇拜,所以才有難于根除的個人崇拜,正因為每個人都渴望龍袍加身,所以才有長久不衰的皇權;只要這種深層的民族心理不徹底改變,無論統治階級怎樣更替,也無法改變皇權的性質和個人崇拜的產生。做了五千年奴隸的中國人,只能怨自己不爭氣
第二件武器 讀并分析它,找到武器 前述的“最”文化實質是貪圖形式之美、聲勢之壯,而不管實際效益和影響如何,而后面的“最”文化,追求的則是效用上的“最完美”、路徑上的“最適合”。如果任由前面那種浮夸的“最”文化流行,只會助漲社會的浮躁風氣。而一個國家要強盛,一個社會要發展,則確實得有點后面那種踏實的“最”文化。
第三件武器 讀并分析它,找到武器 有一位父親,他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他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這種方式不可取?!袄前质浇逃睂嵸|上一種奴性教育。因為這是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用這樣的方式培養的孩子,只會成為唯唯諾諾,沒有獨立思想的人。“狼爸”培養出來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所以,本質上是一種“奴性教育
評述拓展段兩大方法 第一種方法:讀并分析它 “咬文嚼字”之回歸,首先是讀者意識的覺醒。我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三綱五常壓抑人性,專制皇權高高在上,人民早已失去了自我意識,多半是權威的應聲蟲,隨風而倒的墻頭草,只會唯上、唯權、與唯書,獨獨失去了唯真。而今讀者求真求實精神之回歸,像王朔叫板金庸,觀眾對“甄嬛”兩字讀音的微博之爭,讓我看到了讀者意識的回歸。此乃叫好原因之一。
第二種方法:讀并分析它
感謝挑錯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遠,而拒絕承認錯誤,則會使人陷入泥沼……。因為,歷史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偉大光榮正確”從來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完人”諸如莫言鐵凝等正是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敢于承認錯誤,接受挑錯。相反,不聽馬寅初,中國徒增幾億人;不聽梁思成,中國毀了一座北京城;不聽黃萬里,中國丟了一條母親河。……。 四、試牛刀處 作文題一、
某高校,學生在上課時幾乎人人在玩智能手機。這不僅影響了學生自己聽課的效果,也影響到老師上課的情緒以及教學質量。為此,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觀點:
純粹評述段
提高學生的自制力是關鍵,強制不能解決問題。 作文題二、 2、在今年“兩會”上,“小米”手機董事長雷軍,在談到如何發揮“工匠精神”時說:“開始時以為,專門買日本電飯煲的人是過分迷信外國產品,可研究一番才搞明白,日本的電飯煲釆用了電子加熱技術,整個內膽環繞式加熱,讓米粒在電飯煲里跳舞。產品生產理念不同,日本的理念是把米飯做好,我們的理念還是把米飯做熟?!?/span>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觀點:
評述拓展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