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上奏朝廷廢除科舉制,鑒于時代發展,慈禧太后下詔自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開始停止所有科舉考試,至此,存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退出歷史舞臺。在此之前的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朝舉行了最后一次科舉考試,奪得狀元者就是劉春霖。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云,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今河北省肅寧縣北)人,出身貧寒,其父先后在濟南、保定府衙當差,其母在知府家中做女仆,幼年時跟隨父母在濟南生活,6歲時被送回老家,8歲時入私塾讀書,他天資聰穎,學習刻苦,后入保定蓮池書院讀書十余載,深得院長吳汝綸賞識。
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到日本政法大學留學,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后,在各地學校任職,民國三年(1914年)后歷任袁世凱、黎元洪等總統府內史。劉春霖在總統府等任職期間,目睹了軍閥混戰、政治腐敗、國家分裂的局面,萬分憤慨,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隱退北平。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人要求他出任偽滿洲國教育部長、北平市市長等職,他均嚴詞拒絕,忠貞不屈,為此日偽當局將其收藏的書畫珍寶洗劫一空,備受打擊而突發心臟病,1944年1月18日在北平逝世,終年72歲。
劉春霖不僅博古通今,博學多才,且善書法,尤以小楷為著,小楷筆力清秀剛勁,深得世人推崇,時有“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之譽。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蘭亭序》等小楷字貼多部,其名字已載入香港書譜出版社和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辭書《中國書法大辭典》。
關于劉春霖中科舉狀元,其中還有一段趣事,當年主考官把考試試卷按名次排好呈送給慈禧太后過目,她看到奪魁的是廣東人朱汝珍,見“珍”字便想起了珍妃的事情,見廣東便想起太平天國的洪秀全,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等事情,將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她翻開第二份試卷,是直隸肅寧人劉春霖,“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時正值大清內憂外患,慈禧太后心頭為之興奮,于是劉春霖便由榜眼變成狀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