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紀念館在黎里鎮滸涇街,那是一條臨河而建的單面街。我們去時,工人正在對下水道、河岸、橋梁進行整修。路口立有一塊宣傳牌,介紹滸涇街一至三期改造規劃。細看規劃修復的名人故居、古宅堂號有賜福堂、敬明堂、德心堂、德芬堂、鴻壽堂、瑞本堂、聞詩堂、進士第、新蒯廳、洛雅草堂、周宮傅祠堂等十幾 我們沿著石板街向東步行了二三百米,見河邊立有一塊石碑,上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亞子故居”。臨街建筑是七間二層矮樓,中間一間門頭掛著“柳亞子紀念館”匾額,為屈武先生所題。
走進大門,門廳中立有一尊柳亞子先生的青銅雕像。金色屏風上淺刻幾支荷花,上有題詞“人中麟鳳柳亞子”。墻上掛有《柳亞子紀念館簡介》:柳亞子紀念
一進矮樓后面是個小院,院中栽有桂花、玉蘭,頗有儒雅之氣。走進二進大廳,正中是毛澤東與柳亞子詩歌唱和的塑像。柳亞子一生與毛澤東有過四次詩歌唱和。看背景上畫的人物,那是1950年國慶聯歡晚會的場景。那晚,柳亞子當場填詞 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駢闐?良宵盛會喜空前! 不久,毛澤東寫了一闋和詞: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兩側墻壁上掛著毛澤東與柳亞子首次唱和的兩闋詞作。毛澤東寫的是那闋膾炙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據柳亞子紀念館編輯出版的《柳亞子》一書介紹,這闋《沁園春·雪》的出版有一些復雜的過程。此詞作于1936年2月,當時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部隊挺進到清澗縣高杰村袁家溝一帶,遇上一場大雪。毛澤東目睹了北國雪景,心有所感,在窯洞里寫成了這闋千古絕唱。該詞寫成以后,一直沒有發表,外間也無抄本。1945年10月,毛澤東赴重慶參加國共談判,將書寫在“第十八集團軍重慶辦事處”軍用箋上的《沁園春·雪》托人送給柳亞子。柳亞子“展讀之余,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推為千古絕唱”。并以原韻和作一闋,題為《沁園春·次韻和毛潤之初到陜北看大雪之作,不能盡如原意也》: 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云飄。嘆青梅酒滯,余懷惘恫;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濃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注:分湖為吳越間巨浸,元季楊鐵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勝村。第宅為倭寇所毀。先德舊疇,思之凄絕! “說項依劉”,項、劉指項羽和劉邦,本句暗喻柳亞子無法說服蔣介石歸順毛澤東。“奪席談經”,典出《后漢書,戴憑傳》:東漢光武帝喜歡談“經”,正月初一令能談經的群臣辯論,凡在經義上辯駁失敗者,要將座位讓給辯勝者。侍中戴憑連續取勝,一連坐了五十余個席位。“五鹿”典出《漢書·朱云傳》:少府五鹿充宗學《易》,特善《梁丘易》,漢元帝也喜歡梁丘氏學說,命五鹿與諸易家辯論,五鹿將諸易家一一駁倒。后來有人推薦朱云,漢元帝召朱云入宮與五鹿辯論,結果朱云連連將五鹿充宗駁倒。用在詩中是柳亞子的自謙之辭。“無車彈鋏怨馮驩”,典出《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后因下人看不起他,處處對他另眼相待。馮諼便依門而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長鋏指劍。馮諼彈著寶劍說,寶劍啊!咱們回去吧,這里沒有魚吃,沒有車乘。孟嘗君知道后都一一幫他解決了。之后,馮諼跟著孟嘗君出使楚國立有大功。“南征馳捷報”當指解放全中國。“分湖”柳亞子有自注,指其故居后面的湖泊。“子陵灘”,指東漢時的隱士嚴光,字子陵,有才學,曾與光武帝劉秀一起游學。后來劉秀當了皇帝,召他進京做官,他卻隱居富春江不出,被后世稱為高風亮節。詩人用在這里,意思是等全國解放后,便可告老還鄉,安享晚年。一月之后(4月29日)毛主席作了《七律·答柳亞子先生》: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飲茶粵海”指柳亞子和毛澤東1925年在廣州的交往。“索句渝州”指1945年在重慶時,柳亞子向毛澤東索要詩詞,毛以《沁園春·雪》相贈。“牢騷”指柳亞子原詩稱要回家鄉分湖隱居。“昆明池”即今頤和園昆明湖。“富春江”位于浙江桐廬,東漢初年嚴光隱居處。柳亞子的那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后來被人說成是柳亞子向毛主席發牢騷,要權、要物、要待遇。其實是對詩句的誤讀,也曲解了詩人與毛澤東二十多年的深厚交情。
第三進是柳宅主體建筑“賜福堂”。有介紹說,乾隆四十七年,周元理引疾乞
第四進屋“柳亞子紀念館”展室。序廳正中立有一尊柳亞子先生漢白玉頭像。
柳亞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權,字亞盧,再更名棄疾,又字亞子。后來為了統一名號,使用亞子。柳亞子生于吳江北厙大勝村,12歲隨父母遷居黎里鎮。受“戊戌變法”思想的影響,12歲的柳亞子寫出“惋惜譚林,寄望康梁”,痛斥那拉氏的文章;14歲起草贊頌戊戌變法的《上光緒皇帝萬言書》,認為只有變法才能救中國;16歲赴吳江縣城應試,中秀才;1903年初在家鄉參加中國教育會,后至上海參加愛國學社,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談革命,認為只有推翻滿清政府,中國才有希望;1906年初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后又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風流一世宗。 我亦年華垂二九,頭顱如許負英雄。 1909年11月13日,與好友陳去病、高天梅等組織成立南社。那是一個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文學團體,以文學為武器揭露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號召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鼓吹革命以挽救中國危亡,對辛亥革命的爆發起到了輿論的推動作用。辛亥革命后,柳亞子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堅持反對袁世凱稱帝、北洋軍閥的封建復辟等斗爭。1923年5月與葉楚傖、邵力子、陳望道等組織發起成立新南社,這是柳亞子支持新文化運動的又一勇敢舉措。他曾為南社成立賦詩紀念: 達夫賞飯閑人打油,偷得半聯湊成一律,以請亞子先生教正。 毛主席電召北行,二月二十八日啟程有作:
新中國成立后,柳亞子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1958年,6月21日病逝于北京。柳亞子一生寫下大量聲情激越,意氣風發的詩篇,著有《磨劍室詩詞集》《磨劍室文錄》《南社紀略》《蘇曼 |
|
來自: 老劉tdrhg > 《十六、名勝/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