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在晚年時,寫了一首詩:“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 認識很多人后,發(fā)現(xiàn)一點,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單位中,也包括道友之間,所有的恩怨,都是因為人和人之間離的太近而引發(fā)的矛盾。好的時候可以同穿一條褲子,分開時卻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我有一閨蜜,在修法上跟我產(chǎn)生了分歧,誰也不能說服誰,由于太了解對方的習氣,慢慢也就疏遠了。后來想想也覺得自己可笑,大家都因前世業(yè)力,今世又聚,如果不能正確面對,怎么出輪回呀。每天都為一點小摩擦而心生煩惱,本來這世是來隨緣了業(yè)、解怨解仇的,沒想到還是繼續(xù)陷入遙遙無期的痛苦中,最后墮入惡道里。 人和人關系,真的很有趣,沒有一種恭敬心,真的很難維持下去,夫妻之間也是如此的。我們講要恩威并施,又要恩,又要有威(德),這樣才能維持好。 別人給我們任何東西,我們都要感恩,唯有感恩,關系才能持久,夫妻之間沒有感恩,兩人就是討債鬼,互相討債,兩討債鬼在一起生活,能開心嗎?如果沒有感恩,彼此之間就是討債還債的關系,一旦討完還完,很快就會形成陌路,再想要對方對自己好,已經(jīng)不可能了。 記得師父經(jīng)常引用的一句話,“身邊無偉人”。靠的太近了,師父也沒有辦法度化我們,而我們卻常常會以世間人的眼光去看師父的缺點。所以,當我們彼此太過親近時,是看不到對方的功德,只看到過失,難道這不是一種造業(yè)嗎? 佛陀身邊的善星比丘、提婆達多,因為常年跟隨在佛陀身邊,他們看不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卻看到的是跟常人無二的凡夫顯現(xiàn)。而佛陀早知他們沒有善根,卻讓其出家隨侍身邊,一方面為他們種下佛緣,明知將要下地獄,便于未來得度;另一方面,避免他們繼承王位毀滅佛法。佛陀的良苦用心又有幾人明白呢? 想想我們的師父何嘗不是如此,師父慈悲恒順所有弟子,時刻想著如何“一碗水端平”,就只為讓所有弟子道心不退。但當我們太過于親近師父后,往往會產(chǎn)生貪著心,而這種貪著心,會讓我們對師父的恭敬心變成獨占心,以至于產(chǎn)生邪見心。道友之間的謙和心就變成了嫉妒心,這是將來我們產(chǎn)生矛盾的根源所在,道友間會因嫉妒帶來的煩惱而破壞和合共修的功德。 人和人的相處,如果按世間角度來看,真的有點難,但是,如果用師父輔導的《二規(guī)教言論》來約束自己,我相信會簡單許多。首先要抱著一種無所求的心理,無欲則剛,不求于對方,然后多為對方做事情,這樣關系就慢慢的好了。如果是因為向對方所求的太多了,就會造成翻臉的原因。 師父說過,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一個或者幾個任務來的。任務結束了,也就是該走了。人和人的緣分也是一個任務。僅此而已。如果這世淡淡的交往,凈土相見是續(xù)緣,乘愿再來游化娑婆則是重續(xù)前緣。 根據(jù)慈誠師父開示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