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4~30 日是“世界免疫周”,主題為“彌合免疫差距:人人終生獲得免疫服務”。在我們的體內有一個免疫系統,它是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防衛系統。當自身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增加其本人感染傳染性疾病的風險,還將影響群體免疫屏障的建立。因此,我們應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同時還要積極進行免疫接種,它是目前公認的防控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我最近身體不太好,別人一感冒我就也會被傳染。”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話。其實,這可能因為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 所謂免疫功能低下是一種病理特征,通俗一點講,人體免疫力就是我們的身體在面對外來的侵害時所能抵御侵害的能力。比如無處不在的細菌、頑固不化的病毒向你進攻時,其身體抵抗能力的強與弱直接決定了你是否會染病。 多因素導致免疫力低下 造成人體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它是一組免疫器官、組織、細胞或分子缺陷,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 2.年齡因素。嬰幼兒及老年人是常見的免疫力低下的群體。 3.環境影響。現代生活環境中,食物添加劑、食物農藥殘留、水污染、空氣污染、輻射污染等也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4.生活作息不規律。不正常的生活方式也會使免疫系統受到嚴重影響,降低人體免疫力。 5.營養不良或過剩。暴飲暴食、挑食偏食、盲目節食等都會造成人體營養不良或過剩,從而使免疫能力下降。 6.心理壓力。如今人們面臨的壓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 7. 疫苗接種。未足量足次數注射或未在規定期限內重復注射相關疫苗,會缺少對相關病毒有效的抗體及記憶細胞。 生活規律能提高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是長期的過程,如果等到疾病來襲再臨時抱佛腳,往往效果欠佳。 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人體的免疫蛋白大多是在睡眠時產生的。 其次,合理膳食以及增強運動都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飲食中,在保證食物多樣、飲食均衡的前提下,應適量補充營養素。而在鍛煉時一定要注意適度、持續和循序漸進,避免鍛煉間隔太長或強度太大,不要在過度疲勞、休息不足時強迫鍛煉,這樣會沒有效果或免疫力不升反降。 第三,要保持情緒穩定。因為人只有在一種平衡的狀態下免疫力才是最好的,而胡亂進補或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都會破壞各生理系統功能的長期穩定,使其處于失衡狀態。這時即使吃得再多、再好,人體也不會處在最健康的狀態。 另外,還需要及時接種疫苗。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可提高免疫力,以達到預防相應傳染病的目的。(高琳整理) 免疫力低下有四個信號感冒反復發作。天氣稍有變化無論是變冷還是變熱,不及時加減衣服就會開始打噴嚏,然后感冒便時時相伴,成了家常便飯,而且要經歷好長一段時間才好,這就說明你的免疫力有所下降。 常感到疲勞。工作中沒精神,提不起勁,稍微多做一點事就覺得累,去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么器質病變。休息一段時間后精力有所緩解,可這樣持續不了幾天,疲勞感又出現了。 腸胃愛生病。如果在外面聚會吃飯,別人都安然無恙,自己卻上吐下瀉,說明腸胃的自身保護功能存在著問題,這也是免疫力低下的一種表現。 傷口容易感染。身體某個部位不小心被劃傷的時候,正常人幾天就可以好,而自己卻總是傷口紅腫流膿,要很長時間才能好,也說明抵抗力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