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敏希 編輯|李論 臺灣媽媽汪培珽在她的《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里談到兩個乖巧的小孩:女兒剛上幼兒園不久就被老師夸 “守規矩、人緣好、善解人意、學習專心”,她的兒子也是一樣。每次與老師交流,她都會被老師大力表揚一番。 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守規矩、人緣好、善解人意、學習專心”的“暖寶寶”呢!然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很多問題,吵鬧、撒謊、無理取鬧、自卑、叛逆、依賴性太強都可能成為父母們的不能承受之重。 《兒童教育心理學》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我們最好在嬰兒和孩童時期發展和促進他們的社會情感,因為他們這時最無助而且成長緩慢。”事實上,社會化是檢驗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我們從弱小的孩童時代開始成長,感受到身體的不成熟所帶來的自卑。 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得到適當的教育與引導,通過教育(即文化的傳播與延續)我們逐漸成熟,成為群體生活中的社會人,因此阿德勒認為“教育的目的必然是社會性的”。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早期閱讀對孩子智力開發十分重要,早期閱讀確實更能幫助孩子學會面對問題與挑戰。圖書是社會化的產物,一本好書能為幼齡的孩子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父母的幫助下,兩三年下來,很多孩子能閱讀完上千本圖書。隨著閱讀量的增長,孩子的社會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他就能夠更好地面對身邊的問題,接受外界的挑戰。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里,我根據自己的心得推薦下面幾本書,希望能夠幫助到做父母的各位,和孩子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一切因為有你
丹尼爾·豪沃斯/圖 譯者:張喆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適讀年齡:3-6歲 在這個溫馨的故事里,熊媽媽不斷地告訴小熊寶寶他很特別,而且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媽媽是最開心的,熊媽媽絲毫不吝嗇對孩子的愛,而且還大膽地表達著自己的愛。 在我們80年代生人的童年里,父母這種外向的表達方式并不常見。我們總是在干壞事的時候被一把揪出,而在平時則總是缺乏關注。讀這本小書,其實也是對于我們自己的一種修復。 小熊媽媽能從洗泡泡澡、講故事、睡覺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細節中透露出自己對孩子的濃濃愛意,這樣的寶寶怎么會感覺自己弱小呢,它應該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棒最特別的寶寶吧。 猜猜我有多愛你
安妮·塔婕朗/圖 譯者:梅子涵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適讀年齡:4歲以上 這是非常經典的一本圖畫書。書中兔子爸爸和小兔子之間的對話,看似稀松平常,卻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爸爸對她的珍愛。 我碰到太多太多的爸爸,他們和媽媽們比起來,好像天生就不會和孩子親熱。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他們看到孩子和媽媽在沙發上打成一片好生嫉妒,可就是不知道該怎么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這本書就是最好的父子對話教科書。 當爸爸們出于醋意小心翼翼地問孩子 “你愛不愛爸爸”的時候,不如學學兔爸爸的樣子,把心中的愛大大方方地表達出來吧。 狐貍的鏡子
高見八重子/圖 譯者:彭懿、周龍梅 出版社: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年齡:3-6歲 這本書的情調都是暖暖的。整本書字數非常少, 兩分鐘不到就可以讀完,但是傳遞出來的暖意卻是滿滿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面對一個“熊孩子”,狐貍媽媽傳遞出的完全是“正能量”啊! 你很快就會長高
羅素·艾圖/圖 譯者:余治瑩 出版社: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年齡:4-6歲 孩子們總是會遇到各種挫折,讓他們感到自己還不夠強大,進而產生自卑情緒。 學會傾聽,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讓他明白,在他小小的身體里其實住著一個強大的內心,讓他明白,和自尋煩惱相比,做一個快樂的自己更受人歡迎!這才是引導孩子成為社會人的恰當方式! 故事里的小阿力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叔叔,他成功地化解了小阿力的成長煩惱,順利地幫助孩子找回了自信。 現實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需要照顧。但事實恰恰相反,照顧只能讓孩子越來越相信自己是一個弱者,從而更加不自信。相比較而言,傾聽在幫助孩子成長過程中尤為重要。 傾聽向孩子傳遞了一個平等的信號,在傾聽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急于為孩子做判斷;除了積極傾聽之外,父母們更要注意自己給予建議的方式。相比起“你……”,“我……”的方式更適合溝通。比如書中的阿力很矮小,叔叔并沒有告訴他:“你矮小沒什么不好啊。”而是通過“我長這么高會遇到很多麻煩呢”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神奇的“勇敢石” 作者:朱蒂斯·庫本思/文 艾琳娜·凡·林登胡茲/圖 譯者:李琛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適讀年齡:6-8歲 書中的動物們線條簡單,卻生動活潑。書里的小老鼠之所以有種種煩惱,皆來自于它內心的恐懼。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膽小似乎是一件大事,尤其是男寶寶承受了更多“你不勇敢”的指責。在教會孩子勇敢的過程中,指責、嘲笑和諷刺會使孩子長期被自卑情緒所困擾。面對缺乏勇氣的孩子,我們應該用更加溫情的方式來給他支持。 《神奇的勇敢石》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小老鼠在伙伴們的鼓勵和幫助下通過象征意義的勇敢石重新建立起了自信和勇氣,這種鼓勵不僅教會家長如何面對不勇敢的孩子,也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他人的好伙伴。 早起真好 作者:井上賀百合/文 廣野多珂子/圖 譯者:彭懿、周龍梅 出版社: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年齡:3-6歲 家長間有一種尷尬叫“孩子你咋這么小氣呢”。在網絡上看到過很多文章,批判家長在讓孩子分享的時候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強行地剝奪了孩子的心頭之好。 我們通常認為孩子一旦有了物權觀就會在自己的所有物上貼上“我的”標簽,這種情緒是合理的。我也認為這種說法是合理的。在一定的成長期內,不應該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強迫他做出分享、謙讓等大方的舉動。也有時候孩子們不會分享是真的不知道分享有多好。 《早起真好》中的玲玲帶著稚氣的微笑在森林中經歷了一段分享的奇遇,當玲玲用一顆小小的草莓化解了小兔子的悲傷之時,讀者的內心也隨之融化。這種暖繪本不需要刻意地突出某個主題,就是這樣靜悄悄、靜悄悄地一遍又一遍打動了孩子們原本就很純潔的心靈。 奇先生妙小姐
譯者:任溶溶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適讀年齡:5-8歲 這是一套83本的系列叢書,據說是英國二十一世紀前十年最暢銷的作品之一,暢銷程度僅次于“哈利波特”。還被譽為“EQ塑造讀物”,看完之后感覺真是名不虛傳。 47位奇先生、36位妙小姐性格各異,妙趣橫生。每冊圖書以一個人物形象作為切入點,突出人物的特征,再結合相關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們在體味英式幽默的同時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以經典的人物《噪音先生》為例,噪音先生是個大嗓門,他不分場合地大聲嚷嚷對鄰居們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隨著故事的展開,噪音先生不僅意識到大聲說話的壞處,還學會了輕聲走路。 據說這個故事只要講到一半,小寶寶就會抬起頭問媽媽:“是不是應該小聲說話呢?”真是讓人感慨沒有比親子閱讀更好的早期教育手段了。 絕非普通人
譯者:胡小躍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適讀年齡:7-10歲 這套叢書一共6本,每本介紹一個特別的人物,這些人物的特別之處讓讀者真是大開腦洞!無一例外,這些奇怪的人物很難在普通人的世界里受到歡迎。但不管這6個人物在故事開端遇見了多大的社交障礙,隨著故事的展開,他們的人生中最后都會出現溫情的轉機。 每個人都有生而不同之處,但是缺陷也好,不完美也罷,這都是來自于生命中的一種特殊力量。這套繪本的好處就在于能夠幫助孩子正視自己,幫助他人。 我討厭書 作者:瑪秋·莎帕基 琳妮·弗蘭森 譯者:蕭晶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適讀年齡:7-9歲 小魔怪要上學
大衛·派金斯/圖 譯者:李英華 出版社:湖北美術出版社 適讀年齡:7-9歲 最后推薦的這兩本書都是幫助孩子愛上閱讀的。 介紹了親子閱讀的好處,也介紹了一些圖書,突然意識到如果孩子不能喜歡讀書,那么父母一定會非常地苦惱。 讓不愛閱讀的孩子愛上讀書,最好的途徑還是耐心,你要對孩子有耐心,你要能夠陪伴孩子閱讀! 《我討厭書》這個書名就更能引起不愿意閱讀的孩子的共鳴,書中的情節帶有奇幻色彩,引人入勝,賦予閱讀以神奇力量,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圖畫書之間的距離。而《小魔怪要上學》更是經典,小魔怪不僅自己愛上了閱讀,并且讓爸爸媽媽也愛上了閱讀!一家人都愛上閱讀,并且使日常生活也發生了改變,這難道不應該成為家庭閱讀的示范教材嗎? 真心期待能夠看到更多的家庭從親子閱讀中獲得靈感,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我們的孩子都成為合格的社會人與貼心的“陽光寶寶”。 薦書人 ▼ ![]() 鄭敏希 80后媽媽,高校教師,哲學博士,親子閱讀的忠實踐行者。 “大指薦書”系列 聽說親子閱讀家長都在入這個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