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醫處方老中醫處方 方1 組方:防風30g,當歸30g,藁本30g,獨活30g,荊芥穗30g,牡荊葉3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加鹽120g同炒熱,以袋盛熱敷患者,冷則易。 方2 組方:防己10g,杏仁10g,滑石(包)15g,連翹10g,山梔6g,薏苡仁30g,半夏6g,蠶沙(包)10g,赤小豆10g,姜黃10g,海桐皮10g。 加減: ⊙關節紅腫甚者,加秦艽10g,銀花藤30g,虎杖10g; ⊙疼痛劇烈者,加威靈仙15g,乳香6g; ⊙濕盛者,加萆薢10g,澤瀉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肢體關節疼痛,痛處欣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于下床活動,日輕夜重,兼有發熱、口渴、心煩、喜冷惡熱等癥狀,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3 組方:金銀花30g,黃芩10g,木瓜20g,防己20g,萆薢20g,土茯苓20g,鹿角霜20g,薏苡仁20g,黃柏15g,車前草15g,制沒藥15g,天南星(先煎)15g,烏梢蛇15g,雞血藤25g。 加減: ⊙關節紅腫發熱者,加石膏、知母、豬苓; ⊙關節疼痛劇烈者,加全蝎、地龍; ⊙氣血虛者,加黃芪、當歸; ⊙關節疼痛緩解者,加黨參、杜仲、續斷。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空腹溫服。 方4 組方:人參(另煎)6g,苦參6g,升麻6g,葛根6g,蒼術6g,黃芩15g,茵陳15g,羌活15g,防風9g,當歸9g,知母9g,澤瀉9g,豬苓9g,白術4.5g,炙甘草15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5 組方:當歸10g,白芍10g,木瓜10g,薏苡仁10g,蒼術10g,木通10g,生地黃10g,玄參15g,徐長卿15g,黃柏8g,桂枝5g,細辛2g,甘草4g。 加減: ⊙急性期紅腫痛甚者,加知母20g,石膏(先煎)10g,桑枝30g; ⊙慢性期者,加黃芪15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服,2周為1個療程。 方6 組方:山茱萸15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防己10g,忍冬藤10g,黃柏10g,海桐皮30g,桑枝30g,豨薟草30g,石膏(先煎)30g。 主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10天為1個療程,共服3個療程。 方7 組方:蒼術12g,威靈仙12g,丹皮12g,地龍12g,防己12g,黃柏10g,薏苡仁30g,丹參30g,牛膝20g,赤芍20g,木瓜15g,大黃6g。 加減: ⊙關節灼熱疼痛,加忍冬藤、連翹; ⊙腫脹明顯者,加絲瓜絡; ⊙疼痛劇烈者,加沒藥、三七。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天1劑,15天為1個療程。 方8 組方:鮮芙蓉花葉50g,黃柏10g,苦參10g,山豆根10g,地骨皮10g,冰片6g,萆薢15g,赤芍15g,絡石藤15g,薏苡仁15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共研為末,以適量水調和,外敷患處。12小時后去敷藥,局部常規消毒,以皮膚針叩刺患處,用火罐拔出少許血液,擦干出血,消毒,以無菌紗布包扎患處,隔1天再重復上述方法治療,治療1周為1個療程。 方9 組方:桃仁12g,紅花12g,當歸12g,地龍20g,五靈脂(包)9g,川芎9g,沒藥9g,香附9g,羌活12g,秦艽12g,牛膝20g,生甘草6g。 加減: ⊙痰瘀久留者,加全蝎6g,蜈蚣1條,烏梢蛇10g,露蜂房6g; ⊙若有皮下結節者,加白芥子10g,僵蠶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歷時較長,反復發作,骨節僵硬變形,關節附近呈暗黑色,疼痛劇烈,停著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關節或紅腫疼痛,兼見發熱而渴,尿短赤;或關節冰涼,寒冷季節而痛劇,得熱而安,舌紫色瘀斑,脈細澀。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方10 組方:獨活10至15g,防風10至15g,秦艽10至15g,當歸10至15g,川芎10至15g,地黃10至15g,芍藥10至15g,杜仲10至15g,牛膝10至15g,細辛3g,肉桂5至10g,茯苓15至30g,桑寄生15至30g,人參(另煎服)5至10g,甘草6g。 加減: ⊙偏于陽虛,關節冷痛明顯者,加制附子(先煎)5至10g,干姜5至10g; ⊙偏于陰虛者,去肉桂,加枸杞子5至10g,制首烏5至10g; ⊙腰膝酸軟無力者,加黃芪30g,續斷15g; ⊙肌膚不仁者,加雞血藤30g,絡石藤15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日久不愈,骨節疼痛,關節僵硬變形,冷感明顯,筋肉萎縮,面色淡白無華,形寒肢冷,彎腰駝背,腰膝酸軟,尿多便溏,舌淡白,脈沉弱;或骨節疼痛,筋脈拘急牽引,運動時加劇,形疲無力,煩躁,盜汗,頭暈耳鳴,面赤,或持續低燒,日晡潮熱,腰酸膝軟無力,關節或見紅腫灼熱,或變形,不可屈伸,日輕夜重,口干心煩,納少,舌質紅少苔,脈細。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11 組方:羌活6g,白芷10g,川芎10g,蒼術10g,黃柏10g,制南星12g,桂枝10g,防己12g,威靈仙12g,桃仁10g,龍膽草6g,白芍30g,甘草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諸藥用水浸泡20分鐘,煎煮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12 組方:車前草30g,黃柏10g,知母10g,蒼術15g,土茯苓15g,萆薢15g,懷牛膝15g。 加減: ⊙發作期發熱甚者,加生石膏(先煎)30g; ⊙關節紅腫劇烈者,加忍冬藤30g,赤芍15g; ⊙痛甚者,去蒼術,加白芍15g; ⊙緩解期氣虛者,加黨參20g,生黃芪20g; ⊙關節僵硬,活動欠佳者,加桃仁15g,地龍10g,紅花5g; ⊙伴痛風石者,加炮穿山甲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10天為1個療程。 方13 組方:金錢草30g,石膏(先煎)30g,澤瀉10g,車前子(包)10g,防己10g,知母10g,地龍10g,赤芍10g,甘草5g。 加減: ⊙寒熱清退者,去石膏、知母,加蒼術10g,白術10g,薏苡仁10g; ⊙病程長者,加海藻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1周為1個療程。 說明:外用痛血康,用溫水或白酒調敷患處。 方14 組方:萆薢30g,金錢草15g,虎杖15g,玉米須20g,薏苡仁20g,菟絲子10g,牛膝10g,黃柏10g,制大黃10g,桂枝10g,山慈菇10g,三七10g。 主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2劑,早晚各1劑,水煎服。癥狀好轉后改為每天1劑,維持2周后停藥。 方15 組方:黨參30g,山藥30g,薏苡仁30g,忍冬藤30g,地龍20g,茯苓20g,滑石(包)20g,威靈仙20g,蒼術15g,黃柏15g,澤瀉15g,甘草6g。 加減: ⊙紅腫較重者,加金銀花30g,石膏(先煎)60g; ⊙痛甚者,加元胡20g,制川烏(先煎)15g; ⊙夾瘀者,加赤芍15g,丹參30g,三棱10g; ⊙尿路結石者,加金錢草30g,海金沙(包)30g,石韋15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分3次服。 說明:同時用如意金黃散與蛋清調成糊狀,攤在油布上貼患處,再貼敷料包扎,每天換藥1次。 方16 組方:麻黃6至15g,桂枝10至18g,紅花10g,葛根24g,羚羊角粉(沖服)0.6g,黃芪30g,石膏(先煎)30g,防風10g,防己10g,羌活10g,知母10g,丹皮10g,赤芍10g,茜草10g,白芷10g,制川烏(先煎1小時)10g,地鱉蟲10g,烏蛇肉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晚2次溫服,15天為1個療程。 方17 組方:蒼術6g,黃柏6g,薏苡仁20g,萆薢12g,牛膝10g,土茯苓10g,澤瀉8g。 加減: ⊙在急性炎癥期,局部紅腫熱痛者,加防己、秦艽、忍冬藤、蠶沙、桑枝; ⊙熱甚者,加知母、生地黃; ⊙急性炎癥消退期,疼痛未除,局部僵腫,皮色暗紅者,加赤芍、丹皮、丹參; ⊙血尿酸增高明顯者,加熟大黃、玉米須; ⊙局部僵腫不消,撫之似有結節者,加玄參、當歸、紅花。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方18 組方:生石膏(先煎)30至45g,黃柏10g,蒼術10g,牛膝10g,丹皮10g,澤瀉10g,生薏苡仁30g,車前子(包)15g,元胡15g,生甘草6g。 加減: ⊙熱重者,加忍冬藤、蚤休; ⊙陰虛者,加知母、天花粉; ⊙濕重者,加桂枝、防己、茯苓皮。 主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 說明:另用羅氏散瘀膏(由黃連、黃芩、黃柏、玄明粉組成,有清熱涼血散瘀之功效)外敷。 方19 組方:蒼術9g,炒黃柏9g,懷牛膝9g,木通9g,漢防己9g,路路通9g,薏苡仁12g,忍冬藤12g,生地黃12g,土茯苓15g,生甘草5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說明:同時服用新癀片,每回2片,每天3次,飯后服。 方20 組方:當歸12g,黃芩12g,苦參12g,葛根10g,牛膝10g,羌活10g,蒼術10g,防風10g,甘草5g,防己15g,黃柏15g,茵陳20g,澤瀉18g。 加減: ⊙痛甚者,加三七、乳香、沒藥; ⊙大便干結者,加大黃; ⊙反復發作者,加黃芪、白芍。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急性期每2日服3劑,每劑水煎2次,分3次服;緩解后每天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說明:同時以茶水調和金黃散外敷,并保持藥物濕潤,每天換藥1次。 方21 組方:黃柏10g,土茯苓10g,地龍10g,大黃(后下)10g,知母15g,牛膝15g,石膏(先煎)30g,金錢草30g。 加減: ⊙痛甚者,加山慈菇、全蝎; ⊙紅腫熱甚者,加金銀花、連翹、丹皮; ⊙便燥者,加芒硝、厚樸; ⊙尿酸高者,加萆薢、車前子、天葵子。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用法:諸藥用水浸泡20分鐘,急火猛煎10分鐘,頓服,每天1劑。 方22 組方:羌活10g,獨活10g,黃柏10g,蒼術10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制川烏(先煎)5g,制草烏(先煎)5g,金錢草15g,生地黃15g,木通5g,車前子(包)12g,甘草3g。 加減: ⊙上肢關節痛甚者,加桑枝15g,姜黃10g; ⊙下肢關節痛甚者,加牛膝15g,木瓜10g; ⊙病情反復發作者,去桑枝,加黃芪15g,白芍10g,桂枝10g; ⊙多個關節受累者,加蜈蚣1條,威靈仙10g; ⊙緩解期,去黃柏、木通,加服六味地黃丸10粒,每天分2次吞服。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說明:外敷消腫止痛膏,隔日換藥1次。必要時酌用西藥。 方23 組方:金錢草30g,赤芍12g,地龍10g,車前子(包)10g,澤瀉10g,防己10g,黃柏10g,生地10g。 加減: ⊙關節皮膚紅腫灼熱甚者,加水牛角; ⊙關節疼痛劇烈者,加制川烏、制草烏、蜈蚣; ⊙慢性期局部腫脹不消者,加蒼術、白術、薏苡仁、茯苓; ⊙慢性期耳郭及病變關節處見痛風石沉積者,加山慈菇、海藻。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說明:急性發作期加用金黃膏外敷,每天1次。 方24 組方:金錢草30g,薏苡仁30g,車前子(包)10g,黃柏10g,澤瀉10g,丹皮10g,赤芍10g,地龍10g,牛膝10g,甘草5g。 加減: ⊙局部紅赤伴全身發熱者,加石膏、知母; ⊙腫甚者,加萆薢、防己; ⊙痛甚者,加桃仁、川芎; ⊙關節活動欠利者,加伸筋草。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說明:同時外敷金黃膏,每天換藥1次。口服別嘌呤醇0.1g,每天2次。 方25 組方:土茯苓30g,虎杖30g,忍冬藤20g,紅藤20g,茯苓20g,山慈菇20g,萆薢12g,椿皮12g,蒼術15g,赤小豆15g,黃柏15g,滑石(包)15g,赤芍15g,姜半夏10g,陳皮10g,牛膝6g,甘草10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說明:高熱者,可于500毫升滴注液內加雙黃連注射液2.4g靜脈滴注,每天1次,熱退停用。 方26 組方:蒼術10g,牛膝10g,全蝎10g,制乳香10g,制沒藥10g,黃柏15g,松節15g,桃仁15g,紅花15g,當歸15g,川芎15g,薏苡仁30g,蜈蚣2條,甘草5g。 加減:局部腫亮者,加豬苓15g,澤瀉15g。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共取藥液300毫升,分3次服。 方27 組方:忍冬藤30g,黃柏15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毛冬青30g,玄參15g,當歸12g,沒藥10g,牛膝15g,防己15g,秦艽15g,七葉蓮30g。 加減: ⊙血瘀明顯者,加桃仁、赤芍、澤蘭、三七; ⊙指腕關節疼痛者,加桑枝; ⊙痹痛甚者,加蜈蚣、全蝎。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突發關節劇痛,每于夜間痛醒,得冷則舒,活動困難,或伴發熱,心煩,關節紅腫灼熱,觸痛拒按,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28 組方:黃芪30g,蒼術12g,薏苡仁30g,萆薢30g,毛冬青30g,炮山甲10g,當歸12g,三七末(沖服)6g,牛膝15g,白芍15g,威靈仙15g,七葉蓮30g。 加減:關節僵硬、畸形者,加蜈蚣、地鱉蟲、桃仁、紅花、寬筋藤、雞血藤、豨薟草、絡石藤。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關節持續疼痛,不能活動,夜間為甚,反復發作,遷延日久,或伴倦怠納減,關節腫脹、暗紅、僵硬、畸形,舌暗紅,苔白膩,脈弦緩。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后混合均勻,分2至3次服,每天1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