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細分時代:人生的船啊,載不了那么多小伙伴
彭曉蕓 2016-04-28
“友情的小船說翻就翻,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據說這個句式的段子經由網民的即興創作,瞬間刷爆了朋友圈。還有網友創造性地調侃:“友情的小船不翻,我們怎么墜入愛河。”
按照“友情的小船說翻就翻”原理,寫這個題目,估計也有朋友圈友盡屏蔽的?你怎么也去看段子? 于是,這個題目在我的草稿箱里躺了很久。如今,熱潮已過,想必無論怎么寫也不會有蹭人氣之嫌,不如談談。 1 friendship刷爆朋友圈源自“共同經驗”喚起 其實,我對這個段子絲毫不反感,這和那些刻薄惡毒的咆哮體(諸如:賤人,我憑什么幫你)有顯著差異,能刷爆朋友圈,只不過是戳中了大家記憶中的各種酸甜苦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那些年,我們一起贊過的籃球男孩…… 細思下來,這個段子背后的歸因并不復雜,之所以能夠流行,并不是因為洞見,而是因為引發了大家共同經歷的情感共鳴。誰沒有幾個失聯的小伙伴呢?誰沒有一些分手的戀愛故事呢?這是一種“共同經驗”的喚起,與朋友圈共情特質完全貼合。 這讓我首先想到生活里看見的孩子們??粗鴥鹤雍退男』锇閭兺?,我便常常以自己的經歷想象,不知道多年以后,你是否還會和這些小伙伴們玩?但我可不忍心現在就這樣告訴孩子。 幾年前,我們搬到一個小區,兒子結識了一些新的小伙伴,很快玩得熟絡起來。他有一句話讓我心里一陣小小的震顫:“kangkang是我到這個小區認識的第一個小朋友,無論如何,我也不會丟下他,不跟他玩的?!?/span> kangkang比我的孩子小,當我兒子上小學時,他還在上幼兒園,但我的孩子仍然和他玩,并不因為上了小學有作業要做,就沒有時間跟他玩。他總能抽出放學后的時間和kangkang盡情玩耍。 倒是kangkang上了小學之后,由于放學后去了托管班,他們在一起玩的時間減少了。只有周末,才能見到kangkang來呼喚他“玩去啰”。 想想我們成年人,最初的分離,主要的理由是“忙”。大家需要各自忙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女性更是這樣,結婚生孩子以后,除了看見她們朋友圈曬娃,好像就從同學聚會中消失了。男性似乎只要愿意,還時常有哥兒們喝酒聚會的。當然,也不排除男性們的觥籌交錯有著深層次的人脈經營動力——男人們的社交,往往被視為在外面打拼,在干事業。(此為現象描述,不渉男女定位價值觀) 我大概是比較幸運的,社交不社交,對我的工作影響甚微,或者說,我的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獨處空間,所以,養育孩子并不是造成我不怎么社交的直接原因。兒子在他的一篇作文寫道:“我的媽媽……工作很自由,所以能抽出很多時間來陪我……她主要靠寫文章來賺錢,她寫文章時會不洗頭,不洗臉,甚至不睡覺!” 看起來,似乎是工作狀態使得我順便陪伴了兒子,而不是因為養育孩子使我遠離了社交。也因此,所謂性別議題,在我這里并不太顯現,即便我是男性,我大概也仍然喜歡這種準隱居的生活。 2 對外在關系“不確定性”的焦慮,使人們社交過載 除工作性質塑造了社交人格,更為內在的,或許是價值觀在影響著我們的選擇。 這是一個價值觀日益細分的時代。當人們光是和價值契合的人交往都已經不堪重負時,也就沒有多少時間分給那些分歧加大的小伙伴了。 人們在朋友圈篩選著“看”與“不看”的內容,區分著“點贊之交”與“評論之交”;還要花時間與線下一級熟人吃吃飯喝喝茶;最后,還有那么幾個摯友值得放下手機,面對面地深度交流;最后的最后,你還要花點時間維系親密關系或親子關系,談談戀愛,或與婚姻中的另一半保持一定的私密空間。 這“最后的最后”,本來是生命中最為深刻最為重要的關系,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已被置于排序的最后一位。即沒有急事的時候,最親密的關系,成了最容易敷衍的關系——人們往往還美其名曰“不見外”。于是,很多人把大量時間花在了“見外”那里,忙著去見各種半生不熟的“外人”,生怕錯過某一個潛在的重要人脈。 這,大概是現代人的不自由。人們對外在關系的“不確定性”心生恐懼和焦慮,不得不抱持一種“寧可做過,不可錯過”的態度,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承擔社交過載的負荷。于是,被壓縮的,就是那些人們自以為“確定”的關系——伴侶、親子、摯友。 這樣做的可能后果是,當人們有一天從外在關系的喧鬧華麗當中轉身回望時,發現生命中最核心的親密關系早已疏離。彼此的價值、感受在分崩離析,小“價值共同體”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共情也已不再,于是,“友情的小船說翻就翻,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 3 無論友情還是愛情,價值與方向始終同步是罕見的 當然,這并不是主張人們靠“花時間”去維系不可調和的價值分歧。而是說,生命中那些幸運的眷顧與遇見,值得好好花時間深度體驗與享有,它將建構與“自由、尊嚴、愛”等等相關的人生的內在價值,但那些貌合神離的關系,并不值得為了任何外在的理由勉力維持,慘淡經營。 正如我在《愛情是經營出來的嗎?》一文中寫過的,“愛情屬于靈魂,不屬于契約,愛情是靈魂瞬間的顫栗,有的人這一瞬間可以持續很久,有的人轉瞬即逝,愛情是一個依靠于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經驗的范疇?;橐隹梢钥拷洜I維系,然而愛情卻不是靠經營得來的,愛情是生命中的小概率事件,如果你被眷顧了,那是生命的禮遇,如果你一輩子沒有體驗過極致的愛,也請不要沮喪,多數人與你一樣?!?/span> 流行的心靈雞湯試圖告訴人們“只要你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就像那濫俗的成功學一樣,它告訴每一個人,只要你肯努力,你能夠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肯努力,你能夠成為你渴望的那個成功者。 它不會告訴你,命運的神秘之處;它不會告訴你,稟賦和運氣真的在每個個體身上有差異;它不會告訴你,美好而豐腴的愛情,極為罕見,多數人得服從一輩子遇不見的命運安排;它不會告訴你,價值觀、人格、性情高度契合的人可能心有靈犀一點通,不費勁就獲得愉悅的極致體驗,而不那么匹配的人可能愛得好辛苦,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對牛彈琴。那些強調“經營”的雞湯試圖勸人們別等那個對的人了,他們故意忽略愛情最神秘的力量在于“運氣”——剛好愛得那么相當“是幸運的碰巧”,多數人在“不巧中”勉為其難。 友情也許比愛情少一點靈與肉交纏的神秘感,但可以肯定的是,人與人的心路歷程和人生路徑,一直那么筆直地同步的,是“罕見的碰巧”,多數小伙伴走著走著,總是要彼此丟失的。 4 人生不是簡單疊加:學會卸載過去,才能重裝系統 試想,從小到大,我們一起玩過的小伙伴懷念起來那么歡樂,我們愛過的人凝視起來那么沉重,如果人生只是簡單的疊加,這些歡樂和沉重——即便是快樂和歡愉,“太多了”豈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某種程度上,這種丟失,恰恰是個體得以自主的前置條件,如果不卸下包袱,怎么輕裝上陣呢?對自己過往經歷的卸載,意味著騰出空間重裝人生的系統。 這,并非“忘恩負義”,而是獨自設計人生路徑的自由,唯有以個體為單位來規劃人生,才可能遵循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才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裹挾與綁架。 享有這種自由,意味著人格上更為高貴的沉淀,更富有預見性地洞察自我與他者的關系;享有這種尊嚴,必將發展出對情愛關系、友情關系的一種柔軟的體恤與豁達的寬容,一種更為體面地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這種能力,絕不是諸如網紅馬薇薇們開撕現任前妻的一地雞毛那樣“雄赳赳,氣昂昂”。這種“氣派”的背后,并不是愛,而是“勝利者”炫耀“戰利品”的輕浮。 捍衛自由與尊嚴總是有代價的。它意味著預設每一個自由意志個體的自主和擔當:人們學會了更為審慎地為自己負責任,而不是為他人負責任。即,人活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的手段,也不把他人作為自己人生目的的手段。 這樣來理解“友情的小船說翻就翻,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你是不是覺得沒有那么傷感,那么難以釋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