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命運的方法(四)(2006-05-29 20:43:33)
五、賢達之人能安命
至此以后,終日小心行事,便覺心安理得與前不同。從前放蕩憂郁,六神無主的狀態,到此變成了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景象,即使處于暗室之中,也都以不獲罪于天而時加警惕。碰到有人罵我,毀我,也都能淡然處之,不與計較。
到了第二年參加考試,孔老人算定得第三名,卻考取了第一名,孔老人的預言開始失靈了。到了秋期舉人考試,也出乎孔老人的意料之外,而考中了。
然而冷靜檢討,還是感覺修養很勉強,譬如行善而不徹底;救人而心存疑慮;或身行善而口不擇言;或平時操持守節,而醉后放蕩不拘,將功抵過形同虛度,因此已巳年發愿,到了已卯年,歷時十多年,才行畢三千善事,隔年回到故鄉,即到佛堂還愿。并再發求子之愿,許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贖此生之過。至辛巳年(僅經過一年),就生了一個男孩。
我每行一善,就筆記于書,內人因為不識字,每行一善就在日歷上劃一圓圈,譬如施舍物品救濟窮人、助人急難、放生等,有時一天里就作了十幾件善事,這樣繼續行善積德,只有二年的時間,三千善事就完滿達成,即刻再到佛堂還愿,并再求中進士之愿,并許下再行一萬件善事之愿 。
經過了三年,我就考中了進士,當了寶坻知縣,從此就備置筆記本于案上,名曰“治心篇”,交待門人,凡所行善事,務必登錄,晚上則設香案于庭院,禱告天地。
內人見所行善事不多,經常耽心的說:“以前在家鄉,互助行善,三千之數很快就完成,現居衙門中無善可行,何日才能達成一萬善事之愿,完成功果呢?”
有一天夜里,就夢見了神靈前來指點說:“只要下令減收百姓租糧,一事即可抵萬,功果可完。”
原來寶坻縣的田租甚高,每畝須繳二分三厘七毫的租稅,我即刻計劃減低至一分四厘六毫。然而心里總是懷疑,是否可算是以一抵萬的善行。
剛好有位禪師自五臺山來,我就將夢里的事向他請教。他說:“只要真誠為善,切實力行,就是一善也可抵萬,何況全縣減租,萬民受福,當然一善足可抵萬。”
于是我就捐獻薪金,拜托禪師回山時,代辦請一萬僧人吃飯之事,以表誠心還愿回向。
孔老人曾算我五十三歲必死,我并未為了此事祈禱,或發愿添壽之事,而那一年也平安無事的度過,至今我已六十九歲了。
《書經》上說:“天難諶,命靡常。”又說:“惟命不于常。”是很有道理的。所謂天命之說,其實是不可信的,也非一成不變的,命運更不可能不變。
從此我深知:“凡是說‘人生禍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說‘禍福憑心定’,賢達能安命者,必是圣賢豪杰。”
六、謙謙君子道可得
總之,人的命運雖然不可知,但只要運逢顯達時,也以落魄的心境處世。逢到順利的境遇,也當作拂逆一樣的謹慎。碰到富足的時候,也像貧窮一樣的節儉。就是得到別人的擁護愛戴,也不可趾高氣揚。如果家世望重,也不可自鳴得意。學問高深,也應禮賢下士,不恥下問。如此行持,克已復禮,則德可進,道必可得。
時時維護祖宗之高德重望;日日彌補父母之罪愆過失。上思國家社會栽培之恩;下謀家庭子女之福祉。待人常抱救急之心;待已務必嚴格規律,務必日日反省,時時改過。有一日安于現狀,自認自己沒有過失缺點,自以為自己是十全十美之人,則不進就是退。
天下聰明人所在皆是,所以會有道德不修、事業不發達者,都是為了因循 茍且貪圖安逸,而耽誤一生。云谷禪師所說的立命之論。確實是至理名言,為人應該經常誦讀,并勤力恭行,才不會枉度一生,荒廢時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