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壓力大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目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但卻未引起應有的重視。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家長和老師們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重視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讓每個孩子的內心充滿陽光。 孩子那些讓人憂慮的心病 案例一:學??植腊Y 小威讀小學二年級,他的母親很重視兒子的教育。從一年級開始,母親每天晚上都陪讀。一次數學測驗小威得了91分,母親因此責怪他。小威由此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行為開始出現異常,不愿去上學,與同學的關系也變得很緊張,學習成績更是一塌糊涂。 心理醫師說,小威患了學??植腊Y。學??植腊Y的直接誘因常常是因為學習失敗,在學校遇到某些挫折和侮辱。有學校恐怖癥傾向的學生在上學時感到很勉強,一旦接近學校就想逃走,甚至堅決拒絕上學。 案例二:兒童強迫癥 小明(化名)上小學四年,母親平時對其要求很嚴格,在衛生方面,每次都要求其洗手后才能用餐;在學習上,總是希望他在班級名列前5名。 一個多月前小明出現了許多奇怪的行為,走在馬路上總是要數電線桿,而且數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數;寫作業時,總是寫了擦,擦了再寫。父母帶小明去醫院檢查,發現他患了兒童強迫癥。 怎樣發現孩子有心理障礙 目前,我國兒童心理問題有加重的趨勢,這不僅困擾著孩子的父母及其整個家庭,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這與家長不注重兒童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孩子的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在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下會罹患兒童精神類疾病。那么,怎樣判斷孩子有了心理障礙呢?趙宏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的孩子表現為易緊張、煩惱、焦慮,不敢與人交往,膽小害怕,總有不安全感,是明顯的焦慮癥狀。 2.有的孩子表現為敏感多疑、過分克制、思慮過多、優柔寡斷、注重細節、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是具有強迫癥傾向 。 3.還有的孩子心理問題比較隱性,不易發現,具體表現是,該他做的事拖著不干,遇有問題就來回地拖延,有的是逃學、上網,把問題拋到意識之外不去解決。 5.有的孩子一遇到挫折或問題就用砸東西、攻擊等暴力行為發泄,應引起我們家長的高度注意.。 6.還有的孩子出現明顯的言語紊亂,情緒不穩定,哭笑無常等重性心理疾病的表現。 孩子心理成長和父母關系最大 趙宏認為,在培養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過程中,關鍵在父母。大部分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父母關系不好總吵架、父母脾氣暴躁等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最多。 因此,提高父母文化水平,營造家庭和睦氣氛,保持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等,是預防兒童心理行為障礙的重要前提。具體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父母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能客觀地觀察、分析和處理事情,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規律地生活,避免持續的精神緊張和腦力的過度疲勞,提倡積極的休息,注意勞逸結合,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3.父母要以良好的行為規范來影響孩子,以民主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社交活動,發現心理問題應及時找心理醫生咨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