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北京城有很多公園,但是我最喜歡景山公園。這里曾經是北京這座古老都城的幾何中心,北京中軸線的最高點,一顆曾經躍動的心臟,它決定了這座城市的輪廓,以及道路經脈的方向。這里曾經叫做“煤山”,在明朝永樂大帝遷都的時候,為了防止元朝的殘余勢力圍困北京,而引起燃料短缺,曾經在此堆放煤炭;這里的形成是在明永樂年間,當時為修建紫禁城而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于此,于是便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由此成為了紫禁城北邊的一道屏障,而又被稱為大內的“鎮山”。在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改為景山。寓意這帝后們“御景”之地;這里在文革的時候被稱為“紅衛兵公園”,只有“少數人”可以進入,而如今,景山不再是只有皇帝皇親才能爬的禁山,我們也可以站在這里俯視明清兩朝的紫禁城!
走出故宮的神武門,過馬路,便是景山。喜歡游覽故宮的朋友,如果在這里俯視故宮,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在景山的最高點萬春亭往南俯瞰,紫禁城的巍峨殿宇和黃瓦飛檐,連綿成片;向西眺望,中南海、北海的水面波光粼粼;轉身向北,中軸線上的鐘鼓樓躍入眼簾,是看舊北京景色的不易勝地。
我一大早便來到這里,公園中有很多晨練的市民,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舞劍、有的在打太極...
如今景山公園已經成為了人們鍛煉身體的地方和少年宮,經常舉辦各種展覽。而我只想爬到最上面,俯瞰古都北京,看到這里的日出,日落。景山并不高,萬春亭當初是北京的最高點,很多人也和我一樣,一大早就在這里架起了相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句話用在景山非常合適。
夜晚8點過后,太陽早已經落下,如果有一座城市令我們念念不忘,那一定是因為那里有我們想念的風景和深愛的人。我站在高處,舉目四顧,天安門方向華燈輝煌,鼓樓大街車流滾滾,北京城日新月異,唯獨景山依舊!八百多年來,這里從一個土堆,逐漸變為了一座風景秀麗的名山,它也見證了舊中國從封建社會的變遷和新中國的崛起。相信它會永遠的站在這里,看著國家的繁榮富強,見證新的歷史一頁!
北京,或寂寞或繁華,或光怪陸離或溫暖芳香。希望我能用鏡頭幫你記錄這里每一個美麗的景色。

【圖.一 ▲
】
景山的綺望樓。此樓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景山官學堂學生祭拜孔子的地方。

【圖.二 ▲
】
曲折盤旋的登山路。

【圖.三 ▲
】
景山上最高的建筑就是“萬春亭”;
這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攢尖式的黃琉璃瓦亭,宏偉壯觀。

【圖.四 ▲
】
游人們大多會在此照相留念。

【圖.五 ▲
】

【圖.六 ▲
】

【圖.七 ▲
】
這里離故宮只有一條馬路之隔。很多外國人也會在此遙望故宮的雄偉。

【圖.八 ▲
】
在萬春亭向南,便可以俯視故宮了。
故宮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圖.九 ▲
】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
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
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圖.十 ▲
】
故宮的角樓。
愛好攝影的人,都會仔細欣賞每一個局部,尤其是角樓。

【圖.十一 ▲
】

【圖.十二 ▲
】
郭沫若的題字“故宮博物院”。

【圖.十三 ▲
】
不論從那個角度看,故宮的輝煌大氣,總是會帶給人以震撼。

【圖.十四 ▲
】

【圖.十五 ▲
】
北京城的南北建筑中軸線就是依據景山而確定的。
在這里可以觀賞以景山為基準的北京中軸文化。
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公里。

【圖.十六 ▲
】

【圖.十七 ▲
】
在萬春亭向西可以遙望北海公園。

【圖.十八 ▲
】
在萬春亭向北可以遙望鐘鼓樓。

【圖.十九 ▲
】
這里有一張放大了的照片,是周總理1957年在景山與少年兒童在一起。
時光荏苒,照片里的這些孩子,如今已經都是老年了吧。
讓我感到了人生的短暫,生命的可貴。

【圖.二十 ▲
】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軍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縊死于景山的這株老槐樹上。
清軍入關后,為籠絡人心,將此槐樹稱為“罪槐”,用鐵鏈鎖住,并規定清室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其實,原樹早已枯死伐除,十年動亂期間,老槐樹曾經被當作“四舊”砍掉,現存槐樹為重新栽種的。
【圖.二十一 ▲
】

【圖.二十二 ▲
】
石碑旁邊的說明牌,記述了這一歷史事實。

【圖.二十三 ▲
】

【圖.二十四 ▲
】
公園里有很多古樹。

【圖.二十五 ▲
】
這座突起的四角攢尖式古亭卻給人們觀察這座古城提供了最佳視角。
在明朝,每到重陽,皇帝都會登臨景山,圣駕在山頂升座,俯視他的重重殿宇和無限江山。

【圖.二十六 ▲
】

【圖.二十七 ▲
】

【圖.二十八 ▲
】
在旅行的時候,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里會告訴你,這個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

【圖.二十九 ▲
】

【圖.三十 ▲
】
天色已黃昏,鼓樓大街前依然是車水馬龍,人群川流不息。

【圖.三十一 ▲
】
中國建筑大師梁思成曾贊美這條中軸線是“一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圖.三十二 ▲
】
夜晚的天安門外燈火輝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