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的書籍多為卷軸的樣式,于是有了“書卷”的說法。然而讀書卻未必有書卷氣,原因如下:1、讀的不夠。2、讀的不深。3、讀的不通。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讀書的人很多,有書卷氣的則少之又少!
書讀的夠方能有夯基,以起萬丈高樓,覽四海風云。書讀的深方能有穿透,以入罕至絕境,悉別樣洞天。書讀的通方能有自由,以至浩渺碧穹,知高低皆我。亦夠、亦深、亦通,如是方得書卷氣。 何為氣?不拘定式,自然彌漫。氣存者活,一呼一吸,氣隨之循環往復。人如此,其他亦然。書卷氣非僅囿于一態,妙姿紛呈:或雄渾、或沖淡、或沉著、或高古、或典雅、或綺麗、或含蓄、或豪放、或疏野、或清奇、或飄逸、或曠達……氣因讀書程度不同而異,因讀書綱目不同而異。殊途同歸,若至圓融之境,周身舒暢。穿梭六合,四時皆春。 老莊之儔,絕圣棄智。名有無而參諸玄,致虛極以守靜篤。飄飄遺世,仙氣縈繞。張懷之儔,自然無雕。泯規矩且遁鉤繩,乍顯晦又若行藏。跌宕騰挪,道氣附體。孔孟之儔,探頤索隱。曲肱而枕,樂在其中。篳路藍縷,正氣巍然。蘇李之儔,雄文勃發。氣往爍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逸氣卓犖。精論不能,略述而已。若做本相之究,仙道正逸諸氣都可納入書卷氣的范疇。
讀書如行路,需大致方向正確。進而,邊讀邊思。循環往復以致無窮,書里與書外共為一體,相互佐證。隨之,滿目芳華。書卷氣自然生成,或隱或現,揮之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