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財經第一良心大號昨天,一篇《巴菲特適不適合A股》的文章在雪球上引起了激烈討論,盡管文章語氣極端,漏洞不少,但也有一些正確的觀點。本文希望能理性地分析一下我們心目中的股神,巴菲特到底是否適合中國。 先上一張我們的朋友“老巴”謎一樣的笑 巴菲特真的玩不轉A股? 作者:靜逸投資 來源于:雪球(轉載前,必須聯系作者) 我認為《巴菲特適不適合A股》中有些觀點確實是對的,比如盲目長期持有未必就是對的,我知道有些人持有10多年還是虧損的,原因就是持有的公司質地太差,或者買的時候價格太高,比如07年高點買萬科這樣的好公司,現在也是剛剛解套,更不用說中石油了。 對長期持有應該這么理解:
我當然也想買后一個月就翻倍,但往往不可能,所以要有耐心,但有時候買了幾個月股價真的就瘋狂了,那還長期持有干什么呢。但是,像15年那種藍籌股5000但估值還不是太高的情況下,也沒必要賣,雖然后來隨創業板一起腰斬,但也沒什么后悔的,不是馬上就回來了嘛。躲過每次下跌的唯一方法就是一直空倉,但閃電打下來也跟你無關了。 巴菲特目前的主要價值投資方法就是買企業,找優秀企業家管理,并大量運用保險浮存金。這種模式,在中國確實很難去做,保險公司就沒法買,所以復星國際學巴菲特也是到歐洲去買。另外,巴菲特買的大多是家族企業,中國的大多數家族企業愿意賣嗎,也是一個疑問。巴菲特具體的主要投資方式在中國也不好用。 在靜逸投資上海分享會上,朋友“閑來一坐s話投資”提煉出“巴菲特思想”,把格雷厄姆、費雪、芒格等人的思想統稱為“巴菲特思想”,這是我們的強大思想武器。巴菲特本人是價值投資的集大成者,集中了這些最優秀的頭腦中的思想,且可能是一個前無古人、也后無來者的投資家和企業家。
另外,還要配上理性、耐心等個人品質。其實,在A股即使沒有選股能力,簡單地在悲觀大熊市買滬深300指數,人人瘋狂時賣掉,收益就很高。更不用說,有些高手既能選出非常優秀的企業,且買點在最具安全邊際的時候,收益就更高了,筆者投資好友中這樣的就有多位。
事實上正好相反,可以拉長時間統計一下那些概念炒作的人掙了多少錢。而真正的價投反而在市場的大起大落中,既得到低價買入優質股權的機會,也得到瘋狂時賣出的機會,這一低一高,理論上收益應該比巴菲特高才對,也確實有些優秀投資者做到了。
買賣是一秒鐘的事,更加劇了炒作;信息傳播快了,人更浮躁投機;信息多了,沒有判斷力的人更加無所適從。移動互聯網只是加劇了羊群效應,從最近兩年的牛市和股災大起大落看的很清楚。雖然下載招股書和年報是一秒鐘的事情,可以統計下讀年報的人有多少,懂會計財務的又有多少,懂得企業經營的又有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