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為病人診斷高血壓后,要根據病人的血壓水平進行血壓分級,并根據病人的危險因素多少、身體的疾病情況進行危險分層。分級可能還有人知道,危險分層就不容易搞清楚了。不過,下面給出標準,您如果是高血壓患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血壓水平和身體情況自我對照一下,看看自己在那個層次了。 高血壓分級和危險分層的目的是區分疾病的嚴重程度,警示并指導醫生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比如,如果您處在高血壓1級,危險分層又是低危,那您可以暫時不吃藥,改善生活方式、監測血壓、觀察危險因素3個月后再看;而如果您雖然是高血壓1級,但是患有糖尿病,那就屬于高危了。高危病人從一發現高血壓,就得開始藥物降壓治療。 一、高血壓的分級 根據血壓升高的幅度將高血壓分為三級,由低至高,分為1~3級。血壓越高,級數越大;血壓級別越高,疾病的危險程度越大。這里說明一下,血壓根據最近半年的算;不管收縮壓(高壓)高還是舒張壓(低壓)高,哪個達到標準就以哪個算;二者都高,以高的算。
高血壓的級別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您的血壓降下來了,級別是可以調整的,但最低也就降到1級了。 高血壓的分級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這類患者只有收縮壓的升高≥140mmHg,而舒張壓正常。這種類型在老年人尤為多見。 二、高血壓的危險分層 高血壓的心血管病危險程度除了與血壓升高的幅度(血壓分級)有關外,還與患者本身存在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并發癥和同時患有的臨床疾病有關。存在的問題越多,危險程度越高;同樣的血壓級別,危險是不一樣的。同樣是1級高血壓,沒有危險因素,就是低危;如果有3個危險因素或者合并糖尿病,就是高危了。
危險分層是以預測病人在診斷高血壓后未來10年內發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如腦卒中(中風)、心肌梗死等的危險(可能性)大小來評判的,依據來自我國1980~1990年代對6萬自然人群近20年的心血管病發病、死亡和危險因素觀察研究建立的危險預測模型。按危險的程度依次分為低危,風險小于10%;中危,風險10~20%;高危,風險大于20%。以前還分很高危,風險為大于30%。 2010年,我國高血壓危險分層分為四層,依次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后來在2014年的基層版中將高危和很高危統一合并為高危了。咱們現在就按2014年版的標準吧。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風險水平分層(2014年版)
簡略的危險分層項目如下。 危險因素:⑴年齡男>55 歲,女性>65 歲;⑵吸煙;⑶血脂異常;⑷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⑸肥胖,缺少體力活動;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靶器官損害:⑴左心室肥厚;⑵頸動脈壁內中膜增厚、斑塊;⑶腎功能受損;⑷脈搏波傳導速度(頸-股PWV)>12m/s。 臨床疾病:⑴腦血管病;⑵心臟病;⑶腎臟疾病;⑷周圍血管疾病;⑸視網膜病變;⑹糖尿病。
這樣,您可以先粗略地看一看自己在哪個層次了。 三、根據危險分層確定治療策略 高血壓的危險分層不同,啟動藥物治療的時機也不同。 低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監測血壓和危險因素3個月,如血壓降到正常了可以繼續觀察,否則開始藥物治療。 中危患者:前面非藥物治療的觀察期只有1個月,如血壓降到正常了可以繼續觀察,否則也開始藥物治療。
高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立即啟動藥物降壓治療。 注意到了嗎?改善生活方式是要貫穿始終的。 看到自己是高血壓高危也不必緊張,認真對待、積極治療就是了。只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合理的藥物治療,把血壓、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控制好,避免靶器官的進一步損害,高血壓病人照樣可以很好的生活并且長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