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心人的領導與關心事的領導 文/趙玉平
美國密執安大學的研究者李克特和他的同事于1947年開始進行研究,試圖比較群體效率如何隨領導者的行為變化而變化。
這項研究發現了兩種不同的領導方式:
一種是工作導向型的領導行為,這種領導方式關心工作的過程和結果,通過密切監督和施加壓力來爭取獲得良好的績效。對領導者而言下屬是實現目標和績效的工具,他們不關心下屬的情感和需要,群體任務的完成情況是領導行為的核心。
另一種是員工導向型的領導行為,表現為關心員工,有意識地培養與高績效群體相關的人文因素即重視人際關系。員工導向的領導者把他們的行為集中在對人的監督上而不是對生產的提高上,他們關心員工的需要、晉升和職業發展。
研究者們進一步發現,員工導向的組織生產數量要比工作導向的組織高。員工導向的組織中滿意度高,離職率和缺勤率都很低;在工作導向的生產單位中,產量雖然不低,但員工的滿意度低,離職率和缺勤率都比較高。所以最后研究者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關心人比關心工作要好一些。員工導向的領導者與高的群體生產率和高滿意度成正相關。
****原創內容,媒體轉載請注明以下信息****
【作者簡介】趙玉平博士,北京郵電大學教師,CCTV百家講壇主講人,微信自媒體“平講平說”pingjiangpingshuo 公眾平臺主持人,北京九思書院創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