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孩子學習態度的時候,絕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只要把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肯定沒問題。但這樣的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白為什么孩子學習態度會不端正。 職場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情形。辛苦做了很久的方案,遞給上級或客戶的時候,被批的體無完膚或者根本無人理會。此時,你的感受如何?是否依然對工作充滿熱情?相信絕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推己及人,一個孩子苦思冥想半個小時做出來的一道數學題,家長掃了一眼答案直接說了句:你還是算錯了。孩子此刻的內心絕對是崩潰的,也沒有了繼續解決這道題的欲望。 正確的做法是怎樣? 正確的做法,一定是先給予孩子鼓勵、肯定孩子的付出,并且指出孩子當前的問題。舉例,家長:雖然結果是錯的,但是你證明全等的思路是正確的,你看一下題目中XX條件你是不是還沒用?這樣的反饋和溝通明顯要更好,更能保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不是孩子懶,甚至跟孩子沒什么直接關系,更多取決于老師和家長的反饋。 舉兩個例子: 1 不同的作業,先做哪科? 如果,數學老師說今晚布置的作業,明天老師會批改,然后挑出優秀作業在課堂進行表揚。相信很多孩子會先做數學或者在數學作業上花的精力會更多,因為如果做得好,能得到老師的正反饋(就是表揚),如果做得不好,說不定會被老師約談(負反饋)。所以說,老師對作業的反饋,讓孩子對作業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2 “簡單”的喜歡 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某個老師一次不經意的表揚,而喜歡上這個老師,喜歡這個老師的課,喜歡寫這科的作業。慢慢的這一科學的越來越好,孩子收獲了成績的進步,對這一科更加偏愛。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其背后的邏輯也很簡單,孩子喜歡正向、積極的反饋。 >>>>既然家長、老師對孩子的反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那么在學習上,家長該如何給予孩子積極、正向的反饋呢? 1.孩子學習上取得進步,家長要肯定他的努力。比如孩子考試進步,家長說:你成績的提升是你上個月努力的結果。 2.孩子學習上遇到挫折,肯定他的付出,指出他的問題或者引導孩子尋找外部的幫助。 3.孩子學習上遇到困惑、苦惱,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情緒本身就是一種正反饋)然后帶孩子一起分析現狀,找到解決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