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糧,解放軍306醫院,康復醫學科 軟組織疼痛是最常見、最多發的一種疼痛病癥,是指以肌肉、韌帶、筋膜、肌腱、滑膜、脂肪、關節囊等人體的軟組織損害引起的疼痛和相關征象的疾病,多由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后所引起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纖維組織增生、炎性組織粘連、變性和攣縮,從而產生疼痛,臨床以頸肩腰腿痛為最多見。軟組織疼痛對人體的危害輕則疼痛難熬,重則可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它與癌癥、冠心病等疾病一樣,被列為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課題。 一、軟組織疼痛的一般知識 1、軟組織:是指人體的筋膜、骨骼肌、韌帶、關節囊、骨膜、脂肪結締組織等等。它在人體中的分布不但是面最廣(從頭到腳);而且它在人體中的比重也最大(除了骨骼、臟器、心血管等之外,就全成了軟組織的天下)。另外它與人體各器官、各系統的關系也最為密切,最為復雜,猶如水乳交融,難分難解。 2、軟組織疼痛:是指軀干及四肢部位的軟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疼痛,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腰腿痛等。 3、軟組織疼痛分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臨床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肌肉痙攣、畸形等。 4、在軟組織疼痛的早期研究中,因當時解剖、生理學的進展和X線技術的發現,使人們較多地注意骨性變化。于是,骨組織退變或畸形的機械性壓迫神經根致痛的理論應運而生,甚至在相當長時間內占據著統治地位。從60年代起,以宣蟄人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學者,率先轉而從軟組織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椎管內、外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病變是引起頭、頸、背、肩、臂、腰、骶、臀、腿疼痛及其它并發癥的重要原因;當軟組織生病之后,不僅會出現疼痛,而且會并發頭痛、眩暈、胸悶、胸痛、腹脹、腹瀉、大小便失禁、痛經等等五十余種類似內科、神經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眼耳鼻喉科等疾病中的一些相似癥狀。他創用了獨特的宣氏松解方法治療這類病,并取得了較佳效果。 二、目前醫學上對軟組織疼痛的認識 1、中醫對軟組織疼痛的認識:中醫學對于軟組織疼痛早就有精辟的論述,抽象的闡述了它的病因、病機,稱經筋病或痹證。對于軟組織疼痛的治療方法是多樣化的,如針灸、按摩(手法)、中藥內服外用等。 2、西醫對軟組織疼痛的認識 :對于軟組織疼痛的病因病理認識有多種學說,比較有影響的有神經根受壓學說、閘門控制學說、無菌性炎癥學說等。 3、軟組織疼痛的發病因素與病理變化:單純軟組織疼痛,主要為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所致。病理變化是脊柱椎管外軟組織損害后軟組織骨骼附著處無菌性炎癥的化學性刺激作用于神經末梢是原發因素,因疼痛、受寒等而引起的肌攣縮是繼發因素與誘發因素。脊椎椎管內軟組織損害的病理組織變化是硬脊膜外和神經末梢周圍的血管擴張淤滯,組織內的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黃韌帶以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增生透明變性;脊柱椎管外的軟組織損害,包括脂肪結締組織、筋膜、肌肉等組織的病理變化是與椎管內相似,可見散在小灶性炎癥細胞浸潤,筋膜與肌肉周圍纖維間有不規則疤痕形成。 三、軟組織疼痛的常見原因 1、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一個姿勢尤其是不良姿勢時間過長,如:長時間縮頭勾背伸肩坐在電腦旁,長時間半躺半臥看書或看電視,長時間彎腰等。 2、外傷:造成軟組織扭挫擠壓傷等。在脊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病人往往更容易在輕微外傷后突然發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造成運動損傷,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人活動量減少了,軟骨退變得就早了。因為椎間盤的軟骨組織本身不是靠血液直接供給的,而是通過壓力的變化來進行營養交換的。所以沒有活動的軟骨就會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就會造成退變、退化,甚至出現斷裂、脫出。 4、感受風寒濕的刺激:“筋喜熱而惡寒”,局部受涼可使肌肉痙攣、血流凝滯,誘發致病。 5、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軟組織疼痛加重,而軟組織疼痛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疼痛的癥狀也更為嚴重。 四、軟組織疼痛的治療 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明確診斷,有的放矢地制訂具體治療方案。一般來講,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疼痛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根據不同病情、損害性質和不同病程可選擇使用一種或多種療法結合治療;椎管內軟組織損害性疼痛如果非手術治療效果不好,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1、急性軟組織疼痛的治療:主要是注意有無骨折、合并顱內損傷、血氣胸、腹內臟器損傷的可能,予以X片、CT等檢查鑒別排查,如合并有神經、大血管、肌腱、關節囊損傷,可檢查肌電圖、彩色多普勒、MIR等予以確診。通常可以制動、鎮痛、理療、中西藥物等方法治療。在受傷24 小時內,局部可用冷敷,可以使毛細血管收縮,起到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于軟組織扭挫傷等采用理療方法治療,有著非常好的療效。懷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扎、固定患肢,必要時還要接受手術治療。 2、慢性軟組織疼痛的治療: (1)理療:種類較多,對于椎管外軟組織有明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軟組織炎性水腫的作用,從而消除疼痛。 (2)牽引療法:有利于解除肌肉痙攣,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緩和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緩解軟組織的刺激起到以松治痛的作用。 (3)手法推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松解組織粘連達到止痛的作用。 (4)針灸、針刀療法:可疏通經脈、通利關節、松解止痛。 (5)局部封閉注射及神經阻滯治療:在局部痛點或硬膜外腔注入消炎鎮痛藥物,可以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解除肌痙攣,消除水腫,促進無菌性炎癥的吸收。 (6)運動療法:可以改善全身與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疼痛,通過主動有效的方法,有目的的鍛煉,更有效地取得以松治痛的作用。而對椎管內軟組織損害性病變,通過有效的體療方法能解除軟組織痙攣、調整關節達到脊柱平衡和加強脊柱穩定的作用。 (7)藥物治療:西藥大多使用消炎止痛類;中藥口服常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類,外用有膏藥敷貼、熏洗、涂搽、熱熨等。 (8)微創介入療法:一般經過系統保守治療三個月如果無效,大部分患者可選用。這些療法包括:射頻、激光、臭氧及膠原酶溶解術等治療。 (9)手術治療。 五、軟組織疼痛的預防 軟組織疼痛可發生于從出生到老年的各個年齡段,因此平時要有意識地自我保護,“從娃娃”抓起,并貫穿于人生的各個階段,“治未病,未病先防”。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學習、工作姿勢。不宜長時間固定某一姿勢;不宜伏案低頭時間過長;不宜久坐;不宜長久彎腰:不宜在床上看書、看電視;不宜長時間上網、玩麻將、打毛衣等。從事低頭伏案工作性質的人員應有間隔活動休息時間,如課間操等。 2、防止外傷:平時要防止閃挫傷。避免頭頸負重物,坐車時不要打瞌睡(防止急剎車造成“揮鞭性損傷”);注意勞動姿勢,避免過度負重。彎腰搬物、持重時,盡量直腰、雙膝下蹲持物、起身,避免腰椎損傷。還要注意科學鍛煉、預防運動損傷:不要勉強進行大負荷的運動。正確的做法是小負荷多次數,把握好度,否則會使癥狀加重。 3、睡姿正確,枕頭和床合適:一般以仰臥、側臥為宜,枕頭不能太高,枕頭受壓后的高度是立著的拳頭大小。習慣側臥者,枕頭高度以棘突中點至肩峰外側緣的距離為適宜。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后仰。有腰痛病史者宜睡硬板床,臥硬板床可以使脊柱力學得到平衡調節,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與刺激。 4、避免過度勞累,做到勞逸結合。注意改善勞動環境,避免坐臥寒冷濕地,座位高低大小應合適,不要坐小板凳,低沙發,座位的高度應以大腿與上半身的角度大于 90 度為宜。 5、注意保暖,盡量不要受寒。避免著涼和貪食生冷之物,夏季使用空調、電風扇要適度。 6、加強鍛煉,自我保健: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延緩骨質和韌帶退行性改變。科學規范的運動訓練,有利于軟組織疼痛的預防。 7、注意平時飲食營養結構,特別是中老年人,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蝦皮、海帶、芝麻醬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鈣,有利于鈣的補充,以防止骨質疏松。 8、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 請謹記:早期治療+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鍛煉=健康。讓我們共同關注軟組織疼痛,健康的生活從呵護軟組織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