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1:人生不是為了在默默無聞中適應,而是要懂得不失時機地一鳴驚人。 推薦2:也許在某個時候,你忽然覺得很絕望。但,不管怎樣,你都要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勇敢的自己! 推薦3:你總該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你不是天生的弱者,誰也不能抹殺你強大的能量。 推薦4:我們是命運的主人,我們是掌握靈魂的船長…… ![]() 你究竟為什么會產生恐懼心理 恐懼常常會使人產生一種消極心理,它會時常壓迫著人們。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多恐懼是在幼年時期產生的,是某種價值觀受到威脅后,所產生的后遺癥。心理學家將恐懼分為兩類,一類是“害怕被拒絕”,另一個是“害怕成功”。“害怕被拒絕”的恐懼往往是因為小時候所受到的批評。這些批評來自長輩、父母或者老師,但是最嚴重的是遭到同年齡伙伴的批評。這些批評把我們和錯誤連在一起。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在我們小時候,當我們犯錯誤時父母對我們的反應是什么?“淘氣鬼”“壞孩子”“再不乖,就懲罰你”。父母一時無心的責罵,不知不覺就會給孩子的行為貼上了標簽。由于孩子還處在幼年時期對自己的行為并無認知能力,于是很容易造成了行為與觀念的混淆,從而導致了不安的后果。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從小就養成的且深遠持久,上了大學或者步入社會,又會經常被別人批評:“假認真”“頑固”“無聊”“刻薄”“呆板”“粗野”等。在充滿挫折、消極的綽號以及各種批評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經常會成為吹毛求疵的人,常常對自己缺乏信心,隨波逐流,追求與社會制度相配的安全與地位漸漸地成為他們的習慣,不敢“輕舉妄動”“害怕被拒絕”的恐懼因此成為“害怕成功”。 “害怕成功”充斥在我們的社會中,原因在于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我們在孩提時被告知,有許多事情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然而卻從電視中看到很多人在戲中互毆、廝殺、破壞別人的生活等,這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父母因為常年忙碌于工作在子女年幼時無法盡心照顧、愛護子女,所以在父母的心中感到非常愧疚,往往就會用金錢來彌補他們的不安,并換取孩子的愛。他們還對孩子做出微妙的暗示和提醒:“既然我們對你的前途做了這些重大的犧牲,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超過別人,絕對不能失敗。”結果使孩子產生了“害怕成功”的后遺癥,甚至恐懼任何嘗試。它的表現方式就是拼命為自己做合理的解釋,以及盡量地拖延。“我按照他們的通知,在早上8點30分就去應征,但是當我到了那里的時候,應征的人早就排滿了,所以我就走了。”“我會把那件事辦妥的,只要我有充分的時間……在我退休之后。”“我無法想象自己獲得成功。”“我很愿意做這件工作,但是我沒有足夠的經驗……” 事實上,人們對成功的恐懼常常會拖延成功所必需的準備工作以及創造的行為。為自己的失敗找出合理解釋,正好可以滿足這樣一種微妙的感覺:“如果你們也經歷我的遭遇,相信你們肯定也無能為力。” 恐懼癥患者對付恐懼感所采取的方法都是盡可能地躲避。使不安全感持久存在,讓人們的行為受到這種恐懼的限制,使人的自信心越發下降。越是缺乏自信,這種恐懼的心理越會不斷地膨脹,長久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從某種程度上講,恐懼心理是人類心理應變的一種本能,通過心理作用引起的一系列身心變化。所以,對于恐懼我們應該充分地去學習了解其產生的原因和表現,通過身體的或心理上的治療最終是可以戰勝恐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