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溪古鎮位于金峨山谷北端,南面是茫茫蒼蒼的天臺山余脈,北面是一望無際的寧紹平原。兩條溪水從谷地流出,從小鎮東西兩側流過,鎮南一條短溪將其直面截斷,使東西兩邊的溪水連成一氣。《鄞縣通志》中記載,橫溪因有溪橫亙鎮上而得名,說的正是這條短溪。 從溪邊鋪展開的橫溪古鎮,經受了千年歲月長河的洗滌,且不說錢岙是周朝遺址,櫟斜早在三國就有人居住,光光是舊鄞縣的五大建制鎮之一,就足夠橫溪擁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橫溪人習慣把花石橋以南的那一段街稱之為上街,把花石橋到橫街的那一段稱之為中街,把橫街以北的一段成為下街,這一帶就是橫溪的中心地帶。過去靠近碼頭,得航運之便商行林立,如今道路四通八達,這里依舊保留了市民交易中心的地位。 王家大屋是橫溪上街至今保存完好的一處深宅大院,由清乾隆年間進士王銓(安房)首建,其子朝議大夫天奇(圣房)和奉直大夫天木(賢房)及后人擴建而成的宅邸,在族人中又稱作“安房大廳”,是橫溪望族王氏“均、和、安”三房中的“安房”后人的居所。王氏先人原世居山西太原,系漢代郡守王澤之后。相傳北宋末年金兀術兵犯中原,王氏先人為避戰亂而南遷鄞縣,其中一支于南宋紹興八年在山明水秀的橫溪“治垣屋,設山莊”。 王家大屋傍河而筑,由前廳、中堂、后堂三進三廂構成。整個建筑沿中軸線左右對稱,中間及兩廂房隔著11只天井,大廳兩廂又由各個墻門組成。血脈親情的遠近在建筑布局上得到充分的體現。進入大門,廳堂之內畫棟雕梁,精美十分,“詩禮傳家”、“耕讀傳家”的黑底金字大木匾依舊清晰可見。世事滄桑,當年的深宅大院空留著這些留在墻上的往日榮光,盡顯寂寞。 老街上的日子,平淡溫和,因為緊鄰著街市,又時常有熱鬧的時候,猶如歲月敲下的鼓點,在人們平淡的生活里增添一串節奏。橫溪的“一六”大市很長時間內都是鄞南最重要的日子。 據說,自唐朝已具雛形。宋寶慶《四明志》中就有記載,政府在橫溪設立了專門的稅場,全縣僅設4處,可見當年的興旺。每逢農歷“一”、“六”,從奉化、象山和寧波等地趕來趕集的人群有數萬之眾。特別是上中午時分,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水泄不通。 交易有山貨、竹木、稻米、魚鮮和日常用品,五花八門。攤位從上街一直擺到航船埠頭。由于交易的逐漸龐雜,還應運而生了分類的小市場,比如毛竹場頭、樹木場頭、買牛場頭、螺場頭等等。 橫溪集市的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優越的地理環境。橫溪地處半山區與平原的結合部,溪流由南至北穿過鎮,溝通了鄞東南及奉化和“三北”地區的水網,而陸路又延伸到奉化、象山、東錢湖、白巖山以及寧波市,無論以過去的眼光或者今日的條件,都稱得上暢通無阻。 今日,日新月異的老街上,舊日氣息被新活力代替,溪流奔騰不息,古鎮繁華依舊。老人們保留著關于橫溪過去的記憶,享受著今天便利的生活,這恐怕是歲月留下的最好的禮物。 橫溪向來就有“鄞南福地,靈秀橫溪”的美譽,著名畫家沙耆有詩贊道“晨光初動鳥初啼,樹梢煙嵐一抹齊。緩步尋山如讀畫,曉風殘月過橫溪?!?。山與水構成了橫溪的主旋律,水脈靈動,群山擁翠,為橫溪增添了諸多變化萬千的靈氣。 從古鎮出發,居民的住所依著地形慢慢靠近山里。從橫溪周夾村到東錢湖的亭溪嶺古道,是近年來寧波周邊最為熱門的健身步道。整體古道由人工將鵝卵石和小石塊一段一段鋪就而成。早在古代,這里不僅是和平年間的交通要道,還是戰爭年間兵家必爭的軍事要隘,嶺頂尚有當年太平軍與清軍交戰的遺跡舊址。 如今,經過修葺和改善,亭溪嶺留下的更多的是怡人的美景,青楓、老榆夾道,淙淙泉水聲入耳,放眼四周綠翠欲滴。并不長的亭溪嶺古道走到盡頭便可轉向松石嶺古道,依然是鵝卵石鋪就的林間小道,兩旁布滿怪石,松樹林立,大有“松石回峰”之感。在橫溪的山野村落之間,這樣的古道比比皆是,長則翻山越嶺,短則幾步之遙,過去它們是山民們與外界聯系的生存之路,如今成為外人眼中的風景。古道悠悠,終究以它的方式耀發光芒。 橫溪山水形勝,秀的是山,靈則在水。金鵝湖緊挨著古道,橫臥于長長狹狹的金峨山谷間,猶如一條綠絲帶。金鵝湖其實是一座人造水庫,當地人更加習慣叫橫溪水庫。早先,它只是金峨山谷里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風調雨順的日子里,溪流平緩溫順。 而一旦水洪暴發,溪水便如排山倒海造成嚴重的水災。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橫溪人用鋤頭、扁擔、手推車在山谷口豎起了一道巍峨大壩,攔洪蓄水兼而發電,由此不僅帶來了安穩的生活,也為橫溪增添了一道旖旎風光。 沿著橫鄒公路盤山而上,不多久就看到一個亭子,上書“碧水亭”,亭后溪瀑飛流轉折而下,直往山下而瀉。溪水清澈,每每有當地居民開車來此取水。再往上,彎道愈多,云霧裊繞,登臨山頂的“望溪亭”,山下金鵝湖一覽無遺,而遠處層層疊疊,煙霧漫漫,云峰勝景,妙不可言。美景與傳說總是相伴而生,金鵝湖因金峨山而得名,關于金峨山的傳說歷經久遠。 配圖金峨禪寺因金峨山而得名,山澗泉水潺潺,成片古樹參天,濃蔭蔽日。在彎曲的山路上行走,不見鳥雀蹤跡,但聞鳥語聲聲。茶園、竹林覆蓋山林,透出幾分秀色的江南風韻。似乎一夢醒來,誤入綠色深處,仿佛睜眼就會迷失歸路一般。金峨禪寺正是隱匿在這一片濃蔭之中。 如今的金峨寺大雄寶殿為2003年重建,建筑規模在國內寺院中屈指可數。幾經滄桑的金峨禪寺,為佛教界創造了豐厚的積淀,也促使了寧波佛教旅游的名聲鵲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