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它應當在青年人中發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質和才能。但這并不意味著應當消滅個性,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這些人把為社會服務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問題。 2、言辭永遠是空的,而且通向毀滅的道路總是和多談理想聯系在一起的。但是人格絕不是靠所聽到的和所說出來的言語而是靠勞動和行動來形成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3、我以為對學校來說最壞的事,是主要靠恐嚇、暴力和人為的權威這些辦法來進行工作。這種做法傷害了學生的健康的感情、誠實的自信;它制造出的是順從的人。 4、只允許教師使用盡可能少的強制手段,這樣教師的德和才就將成為學生對教師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8、發展孩子們對游戲的天真愛好和獲得他人贊許的天真愿望,引導他們為了社會的需要參與到重要的領域中去。這種教育的主要基礎是這樣一種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動能力和人們的謝意。如果學校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勝利完成了任務,它就會受到成長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學校規定的課業就會被他們當作禮物來領受。 12、學校始終應當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取得專門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并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就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其主要訓練在于獲得細節知識的人來,他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
【碧溪綴語】讀了《愛因斯坦的演講和名言》,碧溪以為愛因斯坦不僅是個大物理學家,而且是個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上面摘錄的內容,不僅講清了教育的本質,而且講清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對于今天中國的教育“現實”可謂深刻、精警、鞭辟入里,足見“真理”是超越時空的!不僅今天的教師該對照反思,今天的教育專家、教育管理者更該深解其味。碧溪以為:成功的教育能“造化”世俗,而不讓世俗改變教育;成功的教育會高瞻遠矚、成就未來,而不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長……附:視頻《走進真實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家庭和情感生活http://v.163.com/video/2010/7/O/K/V6APDANOK.html#sd=V6APDANOK&ld=V5R8BACEU&nvp=v.163.com/video/2010/7/O/K/V6APDANO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