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體能與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營養與健康相關工作。為改善國民營養狀況,我國政府先后頒布了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等重要文件,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等惠民工程,對促進國民營養健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衛生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健康狀況和營養水平不斷改善,人均預期壽命逐年增長。但2015年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雖然我國居民膳食能量供給充足,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總體改善,但是,居民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現象,豆類、奶類消費量依然偏低,脂肪攝入量過多,部分地區營養不良的問題依然存在,超重肥胖問題凸顯,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高達30.1%。膳食相關的慢性病如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糖尿病患病率為9.7%,均較2002年呈明顯上升趨勢。總體來看,近十年期間,我國居民的膳食營養結構及疾病譜發生了新的變化。 為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我國于1989年首次發布了《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結合中國居民膳食和營養攝入情況,營養素需求和營養理論的知識更新,于1997年和2007年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進行了兩次修訂。為保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時效性和科學性,使其真正切合居民營養健康需求,幫助居民合理選擇食物,減少或預防慢性病的發生,2014年起,衛計委委托中國營養學會啟動指南修訂工作,經過修訂專家委員會百余位專家兩年多的辛勤工作,本著規范、科學、嚴謹的制定原則,按照證據收集、科學循環、多重論證的工作程序,同時廣泛征求相關領域專家和社會各界意見,最終形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版膳食的主要內容簡介如下: 二、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簡介 定義: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DG)是根據營養科學的原則和人體的營養需要,結合當地食物生產供應情況及人群生活實踐,專門針對食物選擇和身體活動提出的指導意見。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礎性文件,是國家實施和推動食物合理消費及改善人群健康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國都有由政府和科學團體制定的膳食指南。 制定原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據營養學原理,緊密結合我國居民膳食消費和營養狀況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其目標是指導廣大居民合理選擇食物,實踐平衡膳食,積極運動維持適宜體重,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狀態,預防和減少膳食相關慢性疾病的發生, 提高居民整體健康素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主要產出: 主要由兩個版本和6個技術報告組成 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主要對象是健康科普教育工作者和有一定教育背景的讀者。 2 科普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主要對象是百姓和消費者 。 3 三個可視化圖形,《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中國兒童平衡膳食算盤》。 主要內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三個部分組成。 1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這部分中,我們針對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條核心推薦,分別為: 推薦一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推薦二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推薦三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推薦四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推薦五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推薦六 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2 是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在該部分中,我們針對孕婦、乳母、0-6個月,7-24月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老年人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對其膳食選擇提出補充指導。 3 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主要是指導大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體實踐膳食指南的科學推薦,通過食物選擇和營養飲食指導,告訴大家如何依據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飲食。根據新的推薦對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進行了修訂,同時推出兩個新的可視化圖形,分別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和兒童平衡膳食算盤,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識的理解、學習、操作和傳播。 三 2016 中國膳食指南的主要特點和變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利用兩年半時間完成,是100多名專家學者科學共識和智慧結晶。 制定方法和程序參考了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膳食指南制定,重點建議的篩選匯集了近年來國際國內最新研究成果,充分考慮了我國營養和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對《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國居民面臨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雙重挑戰的情況,結合中華民族飲食習慣以及不同地區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解決方案。與2007版比較,有5方面鮮明特色: 1 以平衡膳食模式和解決公共營養問題為主導,基于營養科學證據,對部分食物每日攝入量進行調整,提出符合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和基本營養需求的膳食指導建議。 2 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將指南中的條目精簡至6條,從多吃、適量吃、少吃以及控制吃不同層次進行歸納總結,文字簡短、清晰,容易記憶,同時提供更多的可視化圖形及圖表、食譜,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3 弘揚新飲食文化。在新指南中專門提出弘揚尊重勞動,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的傳統美德,強調家庭、行為、文化、社會對膳食和健康的綜合影響作用,建議在傳承民族優良傳統飲食文化的同時,開啟飲食新觀念,著力解決公共營養和健康的現實問題,并鼓勵社會提供良好的支持環境。 4 擴大了覆蓋人群 新版指南覆蓋人群從2007版的6歲改為2歲以上,明確了2歲幼兒應該開始與成人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包括了孕婦乳母、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 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導,考慮了特殊需要的居民,體現和提高全民營養健康的覆蓋率,保障了人人可獲得健康的可能性。 5兼顧科學性和科普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學證據和理論分析,對科教專業人員是很好的參考資料和工具用書。為方便大眾理解使用,特別編撰科普版讀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語言講百姓關心的知識,結合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飲食營養問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達,對核心推薦進行科學講解。 三、 如何用好膳食指南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符合我國國情,科學性強,為全體營養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傳播者提供了很好的科學證據和指導。 對于相關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此為藍本,結合自己實踐,傳授正確的科學知識給廣大消費者。 科普版膳食指南能夠為中國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指引,為中國居民的健康飲食提供建議,能夠真正貼近百姓生活,解答百姓疑惑。最終做出有益健康的選擇和行為改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能夠用于許多方面,特別是: # 營養教育實踐和文件的教材; # 發展和促進營養相關政策和標準; # 創造和發展新的膳食評價資源工具; # 科學研究、教學、膳食指導的白皮書 更加詳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研究技術報告、制定程序、視圖、宣傳用折頁和掛圖等可利用資源可以在http://www. 找到。 四 意義 國家膳食指南制修訂目標是以大眾健康利益為根本,引導食物消費、調整膳食結構、促進平衡膳食模式、合理運動、提倡健康飲食新食尚。推薦的6個核心條目,為最大程度的滿足人體營養健康需要提供了建議。膳食指南為促進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和健康中國的發展目標而修訂。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指出建設健康中國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衛生事業今后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奮斗目標和發展方向。提高全民營養健康水平,增強身體素質,從而提高抵御各種疾病的能力,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內在要求。我們希望社會各界都能重視平衡膳食和適量運動在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及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積極宣傳,從我做起,自覺養成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素養,更好促進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改善,為建設健康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