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每天內心都翻滾著想要迫切改變的沖動,覺得每天都過得匆匆忙忙的,都沒有時間看書和寫字,沒有時間吃營養的早飯。于是我起了想要熬夜邪念,但上網一查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又想起 2013 年身體曾因熬夜出現過問題,還是決定放棄這個提議。 既然不能熬夜那就起早吧:4 點起來如何呢?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呢,于是開始搜集早起的好處,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放棄這個提議,只是去查早起的好處而自動屏蔽早起的壞處。百度發現一本書:《4 點起床》,與其說是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作息不如說是這本書慫恿我將這個想法堅持到底。 這條我真的親身驗證了,每天都早早的到辦公室,但大部分時候都沒有老板早,所以很順理成章的在老板面前樹立了好員工的形象,對待工作正面積極,里里外外都散發著正能量的氣息。經過這個實驗我第一次覺得書里有些道理是對的,我們很多時候參加的培訓也都是將書里說的在重復一遍罷了,重要的是實踐,只要行動起來去驗證那些淺顯易懂的道理很多時候是有驚喜的。 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但無論哪種答案宗旨都是:時間太寶貴了!人生也太短暫了,區區幾十年一眨眼就 20 歲 30 歲,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那么多喜歡的愛好、那么多想做的事情、那么多夢想等著我們去實現,把時間放在無意識的睡眠上未免也太可惜了。我們的父母送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幾十年光陰,而我們如果真的愛父母就應該好好珍惜屈指可數的時間,認真的去經歷去感受好好得活在當下。 我把早起稱為一種練習,每天鬧鐘響起從床上一躍而起不賴床不睡回籠覺就算是完整的做完一次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很多次都失敗了,于是我開始反思為什么會起不來呢?難道我不想起來嗎?不會啊,早起之后多么美好呀,有很多時間去看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多好呀!可我為什么每次起來把鬧鐘按下繼續呼呼大睡? 經過反復練習,我發現一個規律,每次早晨起來后都睡眼惺忪,當有這種臺詞出現:啊!才這么早,再睡一會,就躺一小會,我相信自己能起來的。 打開電腦,放一段超嗨的音樂,想起一會要吃的美味早餐,睡意漸漸的消退。我充分的了解自己,對吃的從來都是忠心耿耿的熱愛,用早餐叫我起床比鬧鈴強多了,只要一想起起來后有吃的就不會賴床了。不過鬧鈴上我也會做一些努力,例如有一陣子會特意搜集有意思的起床音樂,用過一段王力宏叫起床的鈴聲,偶像的力量真是無窮,輕輕松松的就被喚醒。 頭天睡覺前對鬧鐘和自己認真的說:明天我一定能起得來!我相信我自己!別看這句小小的誓言,頭天發誓自己今天能起來這個儀式很重要,因為很有可能幾個小時候意志力就沒那么堅強了,提前打好預防針還是有作用的。我們都心知肚明的知道自己為什么起不來,我們也都知道怎么讓自己起來,只有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內心,所以對癥下藥也要親力親為。 因為之前有過很多次失敗的經歷,所以我對自己超級有耐心,在我的認知里起不來很正常,如果起來了那才是驚喜呢,于是這個早起的練習每天都在不厭其煩重復。就算是失敗了,也會勸自己,沒事了,明天再來吧。就這樣一天天的嘗試,終于找到了規律,也漸漸習慣早晨 5:00 起床,從一開始就沒把目標定那么多高,先從 5:00 開始練習,然后在過度到 4:00。 11:00 睡覺是有根據的,我嘗試了 2 個月 12:00 睡想要早晨 4:00 起,沒有一天是成功的,我是一個偏不信邪的人,在驗證了 2 個月后終于承認了一個我的規律,只要超過 11:00 睡第二天一定起不來。所以,因為知道自己 11:00 一定要睡覺的,很多事情都是趕緊做不拖延到點就上床,這樣規律的生活反而讓我的心態更從容。 現在很多人學什么時間管理啊、番茄工作法啊等等,一個月沒效果就開始急躁,對自己和對一些方法一點都沒耐心。其實著急是最浪費時間的了,如果因為沒有效果著急那反而會浪費更多的時間,這樣就和最初為什么學時間管理背道而馳了。 執行永遠比邊想先做要快,既然早起是練習,那么每天做什么作業也要提前想好。 在每天的練習過程中,我逐漸掌握了自己做哪些事情的先后順序,以及早上可以做什么的清單。通常我早起后的事件順序是:關掉鬧鐘、打開電腦微博簽到、洗漱(讓自己清醒)、敷面膜、晨間日記、早飯、做中午和晚上飯裝飯盒。這些事務性的事情做完后,如果時間夠用會安排學英語,如果工作有沒完成的就會去工作。 2014 年練習一年 5:00 起床后,終于在 2015 年可以 4:00 起床了,這個過程真不容易,有很多次的失敗但是也有很多次起來了,堅持寫文章 15W 字就是在這些間隙的時間完成的,我全當是剛開始練筆,因為對自己超級有耐心,在文字這條路上就算是一輩子沒成就也能接受,最壞的結果已經可以接受了那這中間的過程好好的珍惜快樂的享受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現在偶爾還是會起床失敗,但是已經沒有了著急自責愧疚的心態,因為我知道明天依舊是同樣的練習,在嘗試就好了,沒什么大不了的。 入行半年,我聽一位朋友說,他們公司一位做了 6、7 年的老獵頭有時候要找個什么東西,也記得候選人叫什么名字但就是忘記放在哪里了。
本篇是重點要分享的,就像一款面膜,好不好用需要時間和堅持的,應用也是,經常用才能總結出一些好用的功能:作為獵頭,我到底在用印象筆記哪些功能呢?又為什么推薦給同行? 每個客戶是一個筆記本組,我會以名字命名,筆記本組內設置的筆記有:部門情況、在做流程職位、存檔職位、其他資料。之前我是專門設置了封存壓箱這一個筆記,不是以客戶為準,每操作完一個 case 就存到一個大的筆記本里做壓箱,這是一個大循環。不過每次找起來比較困難,所以調整來調整去還是在一個筆記本組里形成一個小的循環。客戶資料放在一個筆記里,有時候會收集一些客戶的資料放在里邊。 在我筆記的最上方會放著一些經常用的筆記,例如 HR 的聯系方式、4 月計劃清單、日程表等等,為的是一鍵找到你想要的筆記,連搜索都省去了。 比較不錯的候選人的 CV 我才會放在筆記里,筆記里可以存放他的 word 版本的簡歷、可以放推薦報告,甚至他的作品。如果你做獵上網的單子,這個和簡歷寶并不沖突,簡歷寶是為了方便推薦和保存抓取,而筆記里放的簡歷有很多你們之間的細致的溝通記錄,你可以用表格可以用各種顏色將每一次的溝通記錄寫下來,比較個性化。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快速找到這些CV呢?當然是用編號啦!簡歷、推薦報告、面試記錄是同一個編號,一致的原則才容易管理。印象筆記最強大的是搜索功能,你搜編號一秒鐘就可以跳出來,還有一個好處是你可以隨身攜帶。就相當于你隨身攜帶了幾百個優質的候選人的詳細情況,隨時可以調出來查看。
當我發現可以把目標公司、簡歷、JD 分析、面試記錄像蜘蛛網一樣連接起來之后,非常開心,細心的朋友一定能發現這個秘密,從這個筆記能一秒跳到另外一個筆記,比如這個人是某某公司的,在操作某一個 case 的時候忽然想知道之前記錄的這個公司的架構,就可以設置一個筆記鏈接的,直接跳轉回來按返回鍵就行了。 有些東西比較零散,還是需要有個地方做記錄。例如記錄一些獵頭碎語、對接 HR 電話、QQ 聊天模板、LinkedIn 的私信文字、JD 分析模板、個人信息等等,就靠大象了,把一些常用的東西匯總記錄。 每次去參加什么培訓會放入一個筆記,這次培訓相關的資料、總結和 PPT等和這次相關的東西都會放在這個里邊,后期查看也比較方便。思維導圖的圖片可以插入到想相關筆記。網頁的截圖比較重要的也可以存放到相關筆記,總之,工作有用的圖片、錄音、PPT、思維導圖、網頁都會存在大象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