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發球常用套路 乒乓球正手發球常用套路; 1 正手發下旋球;正手發下旋球一般而言下旋一般都較強,發下旋球時主; 2 正手高拋發球;高拋發球的主要特點是發球時球拋的比較高; 3 正手長短球結合;發球的長短主要取決于第一弧線和第二弧線的長短,在; 4 正手發左側上(下)旋球;這種發球是最常用的一種發球,因為無論是拿拍方式還; 5 正手發轉 乒乓球正手發球常用套路 如果在比賽中不太注意乒乓球發球以及第二板的銜接,容易得分的發球局就很容易被浪費掉,為了能夠在己方發球局多得分,準備好幾套發球的套路是理所應當的,在選擇不同的乒乓球發球套路時應結合自己的技術特點選擇適合的發球套路,以下以正手為例,例舉幾種常見的正手發球套路。 1 正手發下旋球 正手發下旋球一般而言下旋一般都較強,發下旋球時主要注意球路的長短,最常用的路線為對方正手小三角、反手小三角、近網中路以及反手位底線。為了增加球的旋轉站位時盡量與球臺底線水平,拋球后前臂加速向左前下方發力,拍面放平,擊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盡量擦球要薄。旋轉較強的下旋球第一落點應選擇在近網處,如果要發對方反手位底線下旋球第一落點應選擇遠網處。拍放平,猛發力,發力要靠腕和臂,這是發正手下旋的訣竅。 2.正手高拋發球 高拋發球的主要特點是發球時球拋的比較高。這樣發球的優點有三。一是可以增加球拍對球的正壓力,通過球由高空落下形成一定的速度,在球拍觸球時可以給于球盡量大的合力。二是可以給對方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高拋發球的最高境界是將球拋棄后目視對方,根據對方的站位來選擇自己發球的落點以及旋轉速度。三是打亂對方的接球節奏。如何練好高拋發球可參考《乒乓球運動中如何高拋發球》一文。 3.正手長短球結合 發球的長短主要取決于第一弧線和第二弧線的長短,在第一弧線不變的情況下,第二弧線越長,落點越遠,即發出的球就長;第二弧線越短,落點越近,即發出的球就短。影響球長短的主要因素在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點。作用力大小相同的情況下,方向越指向球心第二弧線越長。大小和方向相同的情況下,作用點在拍頭的球要比作用點靠近拍柄的球的球第二弧線要長。 4.正手發左側上(下)旋球 這種發球是最常用的一種發球,因為無論是拿拍方式還是站位方式,這種發球是最舒服的一種發球。在發左側上旋和左側下旋球時,在觸球之前動作都大致相同,一般為戰位左半臺,左腳稍前,左手掌心托球至于身體前方,左手將球向上拋起,同時右臂外旋,手腕外展,拍面立起向右上方引拍。當球從高點下降至胸部前側時,前臂加速向左方揮,腰部配合向左轉。當球落至小腹部觸球,發側上旋時觸球中上部向左前方摩擦,發側下旋時擊球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5.正手發轉與不轉球 發轉球或不轉球其精髓在于動作相同,但球出臺后球轉不轉還是比較好判斷的,其主要體現在路線長短上,線路越短球越不轉。發球時一般常發轉球,不轉球為輔助發球,多用于搶攻。 以上列舉了幾種常見的正手發球套路,希望給廣大乒乓球友們提供一定的幫助。 如何提高乒乓球發球質量 在業余選手的球藝切磋過程中,一手好的發球很可能完全掌握比賽的主動,而很多球友在練習乒乓球時卻忽略了發球的關鍵性。那么什么樣的發球才能算是質量好的發球呢,一種是可以直接得分的發球,另一種是有利于己方搶攻的發球。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本人在練習乒乓球過程中提高乒乓發球發球質量的一些感悟。 發球套路: 正手下旋發球。它是較為常用的一種發球 現在把業余比賽中較為因為業余中會挑這種下旋球的常用的套路介紹一下: 1 正手側身位發加轉下旋短球(這里短球強調不出臺) 這種發球的第一個落點是正手小三角,也就是發直線的下旋短球,因為業余中會挑這種下旋球的人很少,所以他們一般會選取兩種接發球的方式來應對第一種是搓長到底線,正手位或中路,甚至是從正手大角或邊線出去的球,選擇搓直線的較少,這是可以通過對對手板型的觀察來預判出對方的回球路線,然后提前移動,這時對方搓過來的球一般不會太轉,因為如果他刻意去加旋轉又不會控制弧線,會下網,之后自己就可以用正手沖一板下旋,之后轉入強勢相持(自己主動)或直接得分第二種回球情況是對方擺短,把這種發球的回接落點控制在臺內對業余選手也不算一項很難的技術,但是對方上來擺短時,中心已經向前、向右移了(對手是右手,自己也是右手),這是我們要對對方回球的質量進行預判,如果對方只是輕輕托回來,那么這個球的旋轉不會很強,我們可以將球撇或挑到對方的反手,注意是反手,因為這樣對方很難很快調整回去,再回球的質量也不會高,我們就可以發動進攻,或者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可以直接上手,擰或者臺內拉。第二種質量是對方擺一板轉的,我們無法發動有力進攻時,可以將球快搓到對方反手底線,或快擺至對方反手小三角,理由同上。 一、生膠發球 生膠發球的兩個優點: 1、發轉與不轉球差異大,使對手判斷不清旋轉,制造對方失誤或本方的機會。 2、落點和弧線怪,落在對方球臺時弧線長且發“飄”,對手判斷失誤。比賽時如果配合生膠發球一定能夠起收到意外效果。563發轉球時摩擦越薄,球旋轉越強。生膠發長球時,速度要快,落點離球臺底線近。對手不易后退,判斷容易失誤。 二、生膠接發球 生膠接發球用一個“難”字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1、拍形 對于不太轉的下旋球,立起拍子90-100度左右。遇強烈的下旋發球時,只能仰起拍子搓擺落點。對于上旋球,拍形保持60度。對于不轉球拍形保持80度左右。 2、發力方向。對于下旋球,發力以向前為主,少許向上摩擦抵消下旋。對于上旋球,應向前下方發力。對于不轉球,最好加一點向前的摩擦。 3、發力大小 對于下旋球,發力小一點保證不失誤。對于上旋球,越發力越好控制,但不要發死力,保證力量通過底板傳遞到球即可。對于不轉球,控制為主,發6分力就行。 4、回球落點 生膠接發球后,回長球落點要盡量長,角度大,破壞對手的發球搶攻戰術,為自己進攻創造條件。 三、相持球 相持技術是生膠打法又一個障礙。 生膠以擊打為主,要利用生膠回球速度快特點,把對手調動起來,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在相持時一般不要退臺,保持與球抬0.6米左右,否則生膠的威力就要打折扣。 1、控制落點 落點打長,讓對手在移動中擊球。 2、變換節奏、積極相持 相持時要主動變線,低質量的來球一定要彈打,轉換快,減少相持回合。 3、盡量用正手要解決戰斗。 四、關于防守 由于膠皮的問題,防守是生膠難點之三,但可以通過提高技術來彌補不足。 1、防御弧圈球。生膠對付弧圈球是有一定優勢的。 A、防御加轉弧圈 遇強烈旋轉的弧圈球時,壓拍形,借力向前快帶,也可用前臂和手腕“吸”一板;遇旋轉弱的弧圈球時,可用生膠的看家絕活——彈擊,擊球點在上升后期,用前臂向前下方發力彈擊,回球特別沉,弧線又低又直,體現力量克服旋轉的原理。 B、防御前沖弧圈 拍形不要壓得太大,保持80度左右,身體不能離臺太近。因為前沖力大,速度快,回球應控制落點,以借力或減力回球為主,破壞對方連續拉沖。 C、防御側拐弧圈球 要點:提前做到落點的預判,拍形微微后仰,抵消來球的下沉力量,借力還擊。 防御弧圈球,要拿出“視死如歸”的精神,出手果斷。在一局球中,你彈、打他幾個弧圈,對手就要“慌”了。 2、對攻球、突擊球的防守 攻球和突擊球速度快,旋轉弱,落點長。防守時,要即使調整站位,注意退臺,不要出現球撞拍的現象。回擊時,調整拍形不象防弧圈時前傾大,能加中等力量合力彈擊,回球下沉,造成對手失誤。 總之,生膠防守時要保持積極的態勢,回防時的落點要盡量調動對手,破壞對手站位,讓對手在運動中擊球,降低對方連續進攻的質量或者失誤,同時為自己進攻創造機會。 五、關于進攻 打大球讓對方的回球的旋轉和速度有所下降,為生膠的打法擴大了生存空間。 1、彈打技術——生膠的絕技 越發力彈打,回球的弧線越平直,且沉,象下旋球似的。彈打要注意兩點: A、控制擊球點 除了象國家隊教練說的在一個半網高時擊球外。也可以在來球的上升后期擊球,此時借力比在高點期借力更大,回球更有威脅。 B、發力彈打 手一定要握緊球拍,小臂向前發力,手腕固定。 2、生膠拉球 對業余選手來說,生膠拉球比較難。 對一般的下旋或不轉的球可以拉一板,改變回球節奏來得分或爭取主動。控制拍形不要象反膠壓得狠,要立起球拍,向前上發力拉。 拉過去的球有幾個特點,旋轉弱,落臺弧線比反膠拉出的上旋球高一些,對手判斷容易失誤或連續進攻。 掌握原理 首先應該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識,例如影響球速的動量定理,影響球旋轉的力矩的概念等。 影響球速的主要因素在于指向球心的分力,影響改分力的大小一是合力的大小二是合力與指向球心的夾角大小,所以提高發球時的球速主要取決與運動員給予該球的合力以及多撞擊乒乓球以減小此夾角的大小。 影響旋轉的主要因素在于力矩,乒乓球的角加速度與力矩成正比,而力矩又分別取決于作用力與力臂的乘積。所以在擊球時,在擊球力量不變且在保證球拍與球具有必要的摩擦角度的前提下盡可能使力的作用線遠離球心(即增加力臂)。 通過原理有抽象變具體 如果上面的的理論講的太難于理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易了解的動作來提高發球的質量。 1 在擊球過程中注意調節好撞擊球的角度,在擊球力量不變的前提下,撞擊球角度越小速度越大,撞擊球角度越大旋轉越強。 2 增加力臂,在擊球力量及角度相同的情況下,增加力臂有利于增加球的旋轉性和球的速度。為了增加力臂往往在發球時使用拍頭部位發球,相反如果想發一些旋轉較小的球則盡量使用靠近拍柄的拍面發球。 3 增加擊球力量,由上面的原理可知,力量是速度與旋轉的源泉,所以平時可多練習下臂力。 練球方法 1 練多球苦練。練球時分別練速度為主發球和旋轉為主發球。練速度為主的球時應以準確性為主,可以在對方臺子上放一個乒乓球,在練習過程中試試發球時能否撞到該球,練旋轉應主攻下旋球,練下旋球時乒乓球盡量能夠自旋轉不出臺。 2 同一動作多種效果。發球時除了速度、旋轉和落點之外,更重要的是隱蔽性,能夠做到用不轉的動作發出強旋轉,用強旋轉的動作發出不轉或是速度較快的奔球,這需要提高手腕的爆發力以及身體的整體協調性。 3 發球提高小口訣。先長后短,先快后準,轉與不轉,虛實結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