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有機肥的基礎知識及如何施用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和食品品質產生了獨特的要求,渴望得到口感好、富營養的食品,追求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成為一種時尚。但農業的過渡開發,尤其是長期偏施單質化肥,沒有適當給土壤補充有機質,導致土壤質量下降,可利用農業資源逐步枯竭,土壤退化嚴重,最終影響優質農產品的生產。我國目前的土壤資源現狀迫切需要通過人為措施補充土壤有機質,確保農業種植水平和農作物產品水平。為此,編寫生物有機肥基礎知識,希望對營銷人員有所幫助,也為指導農民合理使用生物有機肥能起到借鑒作用。 1.什么是生物有機肥 目前國內外對生物有機肥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許多專家認同的概念是:生物有機肥技術是以畜禽糞便、腐植酸、城市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產生的有機廢物為原料,配以多功能發酵菌種劑,使之快速除臭、腐熟、脫水,再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劑,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量功能性微生物的有機肥料統稱為生物有機肥。 2.我國肥料行業發展有哪些趨勢 由于我國長期不合理的施肥習慣,土壤養分失衡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一個制約因素。農業部和科技部提出中國農業用肥要走有機、無機配合使用的方向,同時研制適應市場需要的新型肥料,滿足不同生產目的的需求。新型肥料能有效改善施肥結構,促進作物營養的平衡吸收,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同時還能補充土壤養分,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專家指出,以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和葉面肥為代表的新型肥料,其發展前景相當廣闊。 3.生物有機肥與農家肥有何區別 農家肥是指農民自行將禽畜糞便、廄肥或農作物秸稈等堆制而成的有機肥。二者之間的區別:一是有益微生物差異。生物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其活動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促進作物生長;農家肥微生物含量較少,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共生。二是肥效差異。生物有機肥發酵時間短,腐熟徹底,養分損失少,肥效相對較快;農家肥露天長時間堆制,養分特別是氮素養分損失較多。三是安全性差異。生物有機肥經過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基本消滅了禽畜糞便中原有的對作物有害的蟲卵和病原菌;農家肥自然發酵,不受人為因素的控制,內含對作物生長有害的病蟲。另外,生物有機肥經過發酵,充分腐熟后施入土壤,不會造成作物燒根燒苗,而農家肥腐熟不徹底,用量稍大,就會出現燒根燒苗,導致減產。 4.生物有機肥與精制有機肥有何區別 精制有機肥是指通過物理方法將禽畜糞便中的水分降低而制成的成品有機肥。二者之間的區別:一是微生物的有無。生物有機肥內含有多種有益微生物,而精制有機肥經過高溫處理,所有微生物基本被殺死,難以為土壤提供有益微生物。二是養分不同。精制有機肥通過高溫處理,養分受高溫損失較多。三是效果不同。精制有機肥只是通過高溫熱空氣減少產品中的水分,沒有經過腐熟,直接使用容易燒根燒苗。四是氣味不同。精制有機肥通過干燥處理,除臭效果不理想,返潮即發出惡臭味,而生物有機肥可將尿酸變成菌體的尿蛋白,從根本上消除了臭味。 5.生物有機肥怎樣為作物提供營養 生物有機肥從多方面為作物生長提供營養。生物有機肥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各種養分,它不僅可以為植物提供直接養分,而且可以活化土壤中的潛在養分,增強微生物活性,促進營養物質轉化。豐富的有機質還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增加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間接為作物提供養分。生物有機肥中的有益微生物本身沒有肥效,但在繁殖過程中向土壤分泌多種代謝產物,拮抗有害微生物,有效菌中的解磷、解鉀微生物還能把土壤中緩效和礦物性磷鉀及多種中微量元素釋放出來,促進土壤中養分的轉化,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增加土壤肥力。 6.如何施用生物有機肥 生物有機肥根據作物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施肥方法,常用的施肥方法有: 種施法:機播時,將顆粒生物有機肥與少量化肥混勻,隨播種機施入土壤。 撒施法:結合深耕或在播種時將生物有機肥均勻地施在根系集中分布的區域和經常保持濕潤狀態的土層中,做到土肥相融。 條狀溝施法:條播作物或葡萄等果樹,開溝后施肥播種或在距離果樹5cm處開溝施肥。 環狀溝施法:蘋果、桃、梨等幼年果樹,距樹干20-30cm,繞樹干開一環狀溝,施肥后覆土。 放射狀溝施:蘋果、桃、梨等成年果樹,距樹干30cm處,按果樹根系伸展情況向四周開4-5個50cm長的溝,施肥后覆土。 穴施法:點播或移栽作物,如玉米、棉花、西紅柿等,將肥料施入播種穴,然后播種或移栽。 蘸根法:對移栽作物,如水稻、西紅柿等,按生物有機肥加5份水配成肥料懸濁液,浸蘸苗根,然后定植。 蓋種肥法:開溝播種后,將生物有機肥均勻地覆蓋在種子上面。 二、有機肥的發酵方法 用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廢棄原料,因各種原料復雜,養分含量各有差異。各種畜禽糞便養分含量也不盡相同,這里不能一一列舉單項制作方法。 如:用作物秸稈等原料發酵為主時,可填加20%左右的畜禽糞便,用畜禽糞便為主做原料時可填加20%左右的秸稈粉,發酵方法同上所述。如果用酸性較大的原料發酵,在發酵時應填加1-3%左右的石灰粉,以調整酸堿度至中性 用作物秸稈、樹葉、雜草、鋸末、酒糟、糠醛渣等有機廢棄物做原料。先將原料水分控制在70%左右,如原料中水分較少,要用水澆濕澆透,保證水分適當。較長的作物秸稈如玉米稈、高梁桿需進行粉碎,(因原料太長,不便拌種和翻倒。)每1000公斤干基原料用水澆濕澆透后可用5公斤菌液+1%的豆餅或尿素拌均,撒在原料中翻倒混勻,然后堆成寬2米、高1米長度不限的條形堆,用塑料布蓋好即可。經過24小時堆內溫度可達50℃左右,48小時溫度可上升至70℃左右,經過幾天的持續高溫,堆溫逐步下降,大約二周左右時間,發酵后的原料全部腐熟,原料中的蟲卵、草籽及病源菌全被殺死,秸稈變成褐色或黑褐色,堆體比剛堆時塌陷1/3或1/2。發酵后的原料用手握之柔軟有彈性,干時很脆,容易破碎。此時秸稈等原料發酵過程全部完成, 用雞糞、豬糞、羊糞等畜禽糞便做原料,水分控制在40%左右,約含1.6噸左右原料+5公斤菌液+2-3公斤玉米粉混合拌均倒碎。堆成寬2米、高0.5米、長度不限的條形堆,用舊麻袋片或草簾蓋好,一般在24小時內,堆溫可升至50℃左右。48小時內,堆溫可升至60℃以上,甚至高達70℃以上,這樣的溫度春、夏、秋季節一般7-10天即可使堆中原料全部腐熟,惡臭消失,原料中的病源菌、蟲卵、草籽等全部殺死。用這種方法發酵成的肥料可稱為生態有機肥,也可稱為無公害有機肥料。 |
|
來自: laonunanya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