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是對食物殘渣中的水液進行吸收,并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再有度排出的器官。大腸能夠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是消化道的下段,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外形上與小腸有明顯的不同,大腸口徑較粗,腸壁較薄。 成人大腸全長約1.5m,全程形似方框,圍繞在空腸、回腸的周圍。大腸起自回腸,可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五部分。 盲腸 盲腸為大腸起始的膨大盲端(管道死端),長約6~8cm,位于右髂窩(盆腔右側)內,向上通升結腸,向左連回腸?;?、盲腸的連通口稱為回盲口??谔幍酿つふ鄢缮稀⑾聝蓚€半月形的皺襞,稱為回盲瓣,此瓣具有括約肌的作用,可防止大腸內容物逆流入小腸。在回盲瓣的下方約2cm處,有闌尾的開口。 闌尾 闌尾形如蚯蚓,又稱蚓突,上端連通盲腸的后內壁。 闌尾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參與人體的免疫功能,擔負著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大功能。闌尾還能分泌多種物質和各種消化酶,以及促使腸管蠕動的激素、與生長有關的激素等。 結腸 結腸是介于盲腸和直腸之間的部分,按其所在位置和形態,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四部分。 結腸具有類似小腸的蠕動,但其頻率較慢。結腸的另一運動形式稱集團運動,這是一種進行很快且移行很遠的強烈蠕動。這種運動每日約發生3~4次。通常發生于飯后。集團運動常自橫結腸開始,可將一部分大腸內容物一直推送到結腸下端,甚至推入直腸,進而引起便意。 直腸 直腸為大腸的末段,長約15~16cm,位于骨盆內。上接乙狀結腸,下端以肛門而終。直腸有吸收、分泌和排便功能??梢晕丈倭康乃?、鹽、葡萄糖和一部分藥物,也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肛管 肛管是直腸穿過盆膈(封閉骨盆下口的筋膜)后至肛門緣的一段腸管,其上段的黏膜形成6~10條縱行的黏膜皺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皺襞相連,稱為肛瓣。在肛瓣與相鄰二柱下端之間有小凹陷,稱為肛竇。各肛瓣與肛柱下端,共同連成鋸齒狀的環形線,稱為齒狀線,為皮膚和黏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線。齒狀線以下的環形區域,稱為肛梳或痔環。痔環和肛柱的深面有豐富的靜脈叢,此處如淤血擴張則易形成痔,在齒狀線以上者稱為內痔,以下者稱為外痔。肛管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糞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