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投資
固定收益策略包括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資產證券化產品具有固定利息收益和到期本金保障的特點,基本上符合低風險穩定收益的特點。
轉債策略和帶杠桿的債券投資策略也具有市場風險;信用債和城投債有違約風險。
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積極尋找同類資產內證券錯誤定價的機會或者是跨資產的交易性機會,目標是在可控風險下實現絕對收益。
對沖基金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風控能力和尋找錯誤定價(alpha)的能力
對沖基金根據資產類別和投資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基本面價值投資策略、多因子模型量化對沖策略、統計套利策略、高頻策略、大宗商品(CTA)策略和宏觀擇時策略。
大類資產配置
股票、債券,大宗商品、貴金屬、海外股票、海外債券等有不同的收益風險屬性和較低的相關性,通過有效的搭配可以降低組合風險和提高收益率。
根據均衡理論,任何金融資產都有相應的風險溢價,常態下預期收益率都是正的;大類資產組合的收益是相應資產收益的平均值,而組合風險則在分散化投資下大幅下降。
根據投資時限和目的的不同,大類資產配置有戰略資產配置(長期)和戰術資產配置(動態)。
全球宏觀策略
在大類資產范圍內根據全球經濟失衡和市場動蕩積極尋找錯殺或泡沫資產,采用有效的工具集中投資,短促突擊。
問題1:量化是不是消除市場信息不對稱的一種手段?它跟高頻交易是什么關系?
王紅欣:高頻交易是量化策略的一部分,一定要建立模型,所以量化本質上就是一種科學的研究分析方法,靠歷史數據,發現歷史規律。這個規律不是一層不變的,所以模型也可以是動態的模型。指導思想就是把基本面的基金經理的思路,讓股票市場去估計,用程式化、固定化的模式去體現出來,然后通過計算機實行高效的覆蓋。從行業的生態角度講,量化投資不是真空的,它是一個現實的東西,它也是一個發展的東西。
問題2:您怎么看Alpha策略發展在國內的發展前景?
王紅欣:首先Alpha策略本身是有效的,就像我們的量化增強策略、指數增強策略是提供超額收入的,只是對沖以后,做絕對收益的路徑比較艱難,因為超額難度增加了,風險加大了,規模上很難體現出來,是短期現象。長期來講,它在國內還是開放的,長期來講,量化多因子選股不是投機,因為它是基于價值成長等基本面的一種選股模式,是符合國家大的產業政策和金融行業發展規律的。但是短期來看,投資策略,中國市場環境變,你的投資策略也要變,要多元化,要開發新的策略,要有其他策略的儲備和搭配。
問題3:您能否介紹一下聰明的Beta型指數基金?
王紅欣:聰明的Beta,聰明不聰明在于怎么去使用。比如杠桿型ETF它屬于Smart Beta,反向ETF也屬于Beta。中國市場現在的Smart Beta領域發展還比較慢。一是策略開發,要找到一些合適的主題,二要能賣出去,要有規模,沒有規模的產品,基金公司不愿意去發。中國市場的大起大伏,更多的投資者和投資機構關注的是整體行業的發展、市場的擇時,作為Smart Beta這塊,發展還比較慢,將來會是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