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又稱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系腦部或支配腦的頸部動脈病變引起的腦局灶性血液循環障礙,導
致急性或亞急性腦損害癥狀,以偏癱、失語及昏迷等為常見。起病急驟是其共同特點。包括腦出血、動脈硬化性腦梗塞(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及腦血管痙攣等,后三者統稱缺血性中風。針灸主要用于腦出血和腦梗塞的救治。腦出血多見于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病情急劇嚴重,先為劇烈頭痛、眩暈、嘔吐、偏癱,甚者可在短時間內意識模糊而進入昏迷狀態。腦梗塞亦多發于老年人,因急性腦供血不足而表現為偏癱、失語等癥。
本病現代針灸治療,一般用于其恢復期及后遺癥期,亦可用于急性期。近年來的大量實踐表明,中風針灸治療的時機十分重要,無論何種類型的中風都應爭取早期救治。另外,最近有一些針灸工作者開始重視對中風引起的智力障礙及某些精神障礙的治療。
頭針(腦梗塞)
(一)取穴
主穴: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
(二)治法
每次選用2~3區,均針癱瘓肢體之對側穴區(足運感區可雙側同用)。在所選定的刺激區域,分開病人頭發,常規消毒后,采用28號2.5~3寸長毫針沿頭皮斜刺,依一定方向刺至該區應有的長度。以每分鐘240~260次頻率持續捻針3~5分鐘,最好能使患側肢體出現麻熱感、抽脹感或出汗,留針15~20分鐘,中間再捻針一次。
靈樞針灸黃曉晨--眼針(腦梗塞)
(一)取穴
主穴:上焦、下焦。
(二)治法
主穴均取,以患側為主,可根據情況配合健側。先用點眼棒或三棱針柄在眼周眶區的范圍內,輕輕按壓穴區,以出現酸、麻、脹、重或發熱、發涼及有舒適感處作為刺激點。針刺時,以左手指壓眼球,使眼眶皮膚繃緊,右手持32號5分毫針,輕輕刺入,在經區界限內沿皮直刺或橫刺,不用手法。根據癥情,順著眼針經穴分布順序進針為補,反之為瀉,留針5~15分鐘,每日1次。
穴位敷貼
(一)取穴
主穴:氣海、命門。
(二)治法
敷藥制備:黃芪60g、威靈仙60g、鹿角霜60g、赤芍20g、川芎30g。上藥混勻制成酒精浸膏。再取肉桂9g、丁香9g,提取其揮發油加入浸膏中,脫去酒精,制成乳劑,置于冰箱中備用。
使用時,將乳劑均勻涂在兩塊小方紗布上(涂藥面積4cm×4cm),分別置于2個主穴上,然后在紗布上用坎離砂腰帶固定加溫。每日1~2次,每次1小時,二周為一療程。
靈樞針灸黃曉晨--體針(之一:腦出血)
(一)取穴
主穴:水溝、內關、三陰交。
配穴:合谷、足三里、太沖、委中、極泉、風池、翳風。
(二)治法
本法用于腦出血后1~4周之病情相對穩定的階段。
先刺雙內關,直刺1~1.5寸,施提插結合捻轉瀉法,運針1分鐘,復刺水溝,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震顫)法瀉之,至流淚或眼球濕潤為度;刺三陰交,針尖向后斜刺,與皮膚呈45度角,進針1~1.5寸,提插補法,至病人下肢抽動3次為度。極泉,直刺進針1~1.5寸,提插瀉法,至上肢連續抽動3次為度,尺澤同極泉。委中仰臥抬腿取穴,進針1~1.5寸,采用提插瀉法,以下肢抽動3次為度。針風池,針尖向結喉,進針1.0~2.0寸。采用快速捻轉手法,運針半分鐘。針刺翳風,同風池。針合谷,針尖斜向三間,第二掌骨下緣部位,采用提插瀉法。每日針2次。
腦出血的操作手法,一般要求輕捷熟練,用弱刺激;癥情穩定,情況較好的病人可酌用中強刺激或強刺激。除極少數穴位外,均不留針。在治療過程中,要隨時測量血壓,如血壓明顯升高者,操作需謹慎,必要時暫停針刺。
靈樞針灸黃曉晨--體針(之二:腦出血)
(一)取穴
主穴:風府、啞門。
配穴:意識障礙加腦清、百會、人中;血壓高加曲池、太沖;大小便障礙加秩邊、陰陵泉;上肢癱加肩 、肩 、尺澤、外關、二間;下肢癱加環跳、風市、陽陵泉、三陰交。
腦清穴位置:脛骨外緣,解溪穴上2寸處。
(二)治法
主穴為主,據癥酌加配穴。從急癥入院起,每次選1主穴,兩穴交替,以得氣為度(昏迷患者,進針深度以不起過頸圍的12~14%為宜)。配穴每次取6~10個,一般用針刺之法,得氣后留針15~20分鐘。如為閉證,可用三棱針點刺井穴出血;如為脫證,可艾卷雀啄灸足三里、氣海。待癥情穩定,用G6805電針儀通電10~20分鐘。每日1次,14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靈樞針灸黃曉晨--體針(之三:腦梗塞)
(一)取穴
主穴:內關、水溝。
配穴:極泉、委中、三陰交、尺澤;假性球麻痹加風池、翳風。
(二)治法
先取主穴,根據病情輕重和突出和癥狀表現,加取配穴。操作手法與腦出血穩定階段所用針法一致。每日1~2次,10次為一療程。
靈樞針灸黃曉晨--體針(之四)
(一)取穴
主穴:百會、肩{4}、曲池、外關、合谷、陽陵泉、絕骨、涌泉。
配穴:足三里、太沖、豐隆。
(二)治法
每次取4~5個主穴,酌配1~2配穴。深刺后采取提插加捻轉的平補平瀉之法,運針2分鐘,留針30分鐘,間隔5~10分鐘行針1次。每日針1~2次。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胸椎2~8夾脊穴,腰椎1~5夾脊穴。
(二)治法令患者取臥位或正坐位,選取上述穴位,常規消毒后,迅速將針刺入皮下,然后針頭斜向椎體緩慢深刺,當有麻脹感覺時立即停止進針,并將針退出。然后以閃火法在針刺部位上拔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
|
|
來自: 樂山有大佛 > 《★針灸、手法、經絡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