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地址:莊浪縣中醫院中醫館三樓針灸一科 《針臨床》總第22期 2015年第20期 導讀:患者由于長期勞損,加之偶感風寒,痹阻經脈,致使經脈上實下虛,出現左側腰部肌肉脹痛,左下肢抽痛,故治療以《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之”為治療原則,從而達到經脈調暢,陰陽平和。 王某,男,42歲,礦工,已婚 日期: 2015年10月9日 診次: 初診 患者自訴: 7年前,在煤礦工作時曾間斷性出現左下肢肌肉抽痛,未予重視,也未做任何治療,3天前因受涼后出現腰部腫痛及左下肢肌肉抽痛,并呈逐漸加重趨勢,遂就診于當地診所,給予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之后上述癥狀未見緩解,現行走困難,翻身不便,疼痛晚上尤甚,影響睡眠。 查體:腰骶部皮溫較高,左下肢皮溫偏涼,腰段左側高于右側,且左側膀胱經區域肌緊張,腰陽關附近有明顯瘀絡,且按壓脹痛明顯。左側陽陵泉、三陰交附近壓痛明顯,其它循經查尋未發現異常。 診斷:腰痹(筋痹),足太陽、足少陽經脈瘀堵。 治療思路: 1.調局部及下游瘀堵,解結。 2.開閘放水。 治療過程:腰陽關附近瘀絡處鋒針解結,流出約50ml血,血色黑;左側三陰交、陽陵泉、腰陽關附近壓痛處員利針松解;大腸俞旁大針開閘放水。 療效:針后痛減5-6成,可以翻身起床、基本可以獨立行走。 日期:2015年10月15日 診次:二診 患者自述:腰部脹痛及左下肢抽痛減輕7-8成,翻身起床、行走已輕松自如。 查體:左下肢皮溫已較前暖和,腰段雙側膀胱經區域肌肉松軟,陽陵泉、腰陽關、三陰交附近壓痛已基本消失,其它循經查尋未發現異常。 診斷:腰痹(筋痹),足太陽、足少陽經脈瘀堵。 治療思路:道路已疏通,繼續開閘放水。 治療過程:大腸俞旁大針開閘放水。 療效:整體病痛已減8-9成,療效顯著。 體悟:患者由于長期勞損,加之偶感風寒,痹阻經脈,致使經脈上實下虛,出現左側腰部肌肉脹痛,左下肢抽痛,故治療以《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之”為治療原則,從而達到經脈調暢,陰陽平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