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重兵在握,萬事俱備,他不光守,還要反擊——有限度的反擊,以便更好地達到防守目的。 就兵力而言,起初集結于諾門罕的主要是蘇軍第57特別軍、外蒙軍騎6師等部隊,如果是單純防守,差不多已經夠用,但如果要進行反擊,這些力量尚嫌不足。 斯大林曾關照伏羅希洛夫,只要朱可夫掛帥出征,他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支援。 斯大林確實下了最大的決心,因為“紅色間諜”佐爾格剛剛傳來了最新情報,情報中對日本軍事實力進行了揭示。 佐爾格發現,侵華戰爭的長期化,已經使得日本資源和生產力極度緊張,在缺乏德國支援的前提下,沒有能力與蘇聯作戰,要戰,也必須重整軍備。 從1939年6月算起,佐爾格預計日本需要用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重整軍備的任務。也就是說,日本如果要對蘇聯大規模用兵,最快也得是1941年以后。 佐爾格的結論是,盡管日本在諾門罕采取了主動進攻的姿態,但實際上未能做好與蘇聯大規模作戰的準備。
既然日本還未做好準備,斯大林便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利用自己相對先進和充裕的軍備資源,對日本陸軍予以狠狠打擊的機會。 有了斯大林的吩咐和支持,伏羅希洛夫完全照朱可夫開出的菜單上菜。包括武官所說的那兩個機械師在內,蘇軍精銳部隊陸續從歐洲調往遠東,前線蘇軍的實力逐漸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蘇軍的這次兵力東調中,各式特種部隊的聚集最為引人注目。從第一次諾門罕戰役中的兵種對比來看,蘇聯空軍從指揮機構到飛行部隊,都明顯落于下風,此次新任空軍主任(相當于空軍司令員)斯穆什科維奇中將奉調而來,負責對在蒙空軍進行統一指揮。 穆什科維奇抵達外蒙后,馬上對前一階段空戰的失敗教訓進行了剖析。 飛行員們的水平沒有日本航空兵高,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但個人能力不夠,完全可以通過集體配合來彌補,偏偏在先前的空戰中,因為缺乏經驗,飛行員基本上都是單刀獨斗,這就上了日本人的套。
在現有飛機性能上,單翼的伊-16速度比九七式快,但是滯空時間不長,雙翼的伊-15速度慢一些,不過具備足夠的滯空能力,二者正好優勢互補,如果能使這兩種戰機有機配合,就能抗衡和抵銷掉日本航空兵的個人能力。 斯穆什科維奇帶來了一個飛行教官班。這個教官班的成員包括二十多名老飛行員,他們或參加過援華,或經歷過西班牙內戰,在與德意日三國的航空兵交手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空戰經驗。 確定方略后,斯穆什科維奇便將教官們分散到各作戰機場,讓他們以空戰格斗的實戰方式,對年輕飛行員進行配合訓練。在短時間內,每個飛行員都被輪訓一次,雖然不可能立竿見影,但鼓舞了空軍士氣,也給年輕飛行員們壯了膽。 蘇聯空軍的活動變得積極起來,從6月17日起,他們出動機群進行轟炸,日軍屯積在前線的500桶汽油以及大量的糧秣均被炸起火,給第23師團造成很大損失。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實體書《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已出版上市。 |
|
來自: 鄭公書館298 > 《軍隊管理與國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