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個名人都有黑歷史 否則就是人名 愛迪生有黑歷史 牛頓有黑歷史 萊特兄弟也不例外 偉大的飛機發明人 航空事業的先驅 萊特兄弟能有什么黑歷史呢? 呵呵噠 其實他們也不是神 只是自私的凡人罷了 他們在成功發明飛機之后 一直固步自封 為了把專利留在自己手中 他們想盡一切辦法 不讓有才華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技術 不折手段地打壓競爭對手 而完全不去考慮技術的進一步革新 這一切一度使美國在二戰空戰中 完全無法與德國抗衡 而這個被他們打壓的年輕人 叫作 格倫·柯蒂斯 柯蒂斯是一個發明界的天才 他不但發明過膠卷機器、機動自行車 而且這個哥們對于航空制造業的貢獻, 并不比萊特兄弟少。 作為和萊特同時代的天才 他一直被萊特兄弟打壓 直到今天都鮮為人知。 只有偶爾的一部紀錄片 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故事 以及萊特兄弟的真面目
1878年,柯蒂斯生于紐約州哈蒙茲波特, 四歲時,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他。 在小學校園里, 柯蒂斯的成績并不如人意, 而且到了八年級時 由于生活貧困 他只能輟學回家 靠打工支撐自己的生活 他這么一個舉目無親的初中輟學生 唯一的小天賦是愛搗鼓機械 總是喜歡搞一些“小聰明”式的發明創造 這樣的柯蒂斯要如何在大城市生存呢? 沒想到,正是由于他 對于機械設計的熱情, 以及對于發明創造的天賦, 他很快在一家名為 “伊士曼干板和膠片” 的公司中找到了工作。 在那里,柯蒂斯一展頭腳 他發明了一種模板機器, 被這家公司采納, 并用于制造膠片。 哦對了,這家公司 后來改了個名字, 叫做“Kodak” 沒錯,就是今天你我都知道的那個 柯達膠卷 這對于柯蒂斯來說只是小試牛刀罷了 他的第二個目標是: 研發機動自行車 最初對自行車了解不多的他 從膠卷廠離職之后 選擇先以賽車手的身份 為當時的“西部聯盟”工作 并一邊做學徒 學習自行車的有關技術 居然選擇這么曲線救國的戰術 也是蠻拼的 在那里,他積攢了足夠的經驗 終于開辦了自己的自行車制造公司。 1901年,柯蒂斯開始研發機動自行車, 他發明了一種單引擎發動機, 并加裝于自行車上, 這便是早期摩托車的雛形。 他把薄紗布覆蓋在一個 番茄湯空罐頭上, 利用虹吸效應,制造了化油器, 用于自己的摩托車上。 他駕駛著自己的摩托, 在紐約州到馬里蘭州的耐力賽上, 把所有對手都遠遠地 甩在了身后。 配裝了這個裝置的摩托, 跑出了103公里/小時 創下了當時的吉尼斯紀錄 然而此時的柯蒂斯, 并不僅僅滿足于此。 他的夢想,從陸地 上升到了空中。 這是因為他得知,就在不久前, 有一對叫做萊特兄弟的家伙, 成功地試飛了他們的飛機。 對,人類歷史上第一次, 真正在天空上飛行。 和柯蒂斯一樣,萊特兄弟也是 出身于自行車制造公司 這對兄弟有著驚人的天賦, 哥哥威爾伯·萊特, 擁有著天才的創作力, 和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而弟弟奧維爾·萊特, 則是個技藝精湛的工匠, 他的一雙巧手, 能夠將一切設想化為現實。 威爾伯·萊特 從觀察鳥類的飛行中得到了靈感, 并設計出一種名為“翹曲機翼”的發明。
這的確是一項驚世駭俗的創造 因為在此之前,任何關于機翼的設計 機翼本身都是不能形變的, 這樣的飛行器,自然無法在高空中 氣流瞬息萬變的情況下 實現對其的控制。
柯蒂斯仔細地研究了萊特兄弟的飛機。 他也被他們的設計深深地折服了, 但是他卻發現了萊特兄弟的一個缺憾。 那就是—— 他們飛機引擎的系統實在是太落后了。 這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為萊特兄弟本來就并非 對引擎設計見長。 圖:萊特兄弟在試飛中 柯蒂斯帶著自己的引擎設計, 親自找到了萊特兄弟, 向他們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 然而,當時正紅得發紫的萊特兄弟 完全看不上這個從來沒聽說過的小毛孩 他們傲慢地拒絕了這一請求。
碰了一鼻子灰的柯蒂斯, 反而激發出了一身斗志, 他決意設計出自己的飛機, 以此來回擊對手。 就這樣,一場萊特vs柯蒂斯的對決 拉開了帷幕 下面我們將為您呈現 這一場航空史上最有名的撕逼! 首先,當時的柯蒂斯, 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萊特兄弟已經為自己的 “翹曲機翼”申請了專利 任何人想要采用他們的設計 都必須繳納一筆天價費用 他們甚至特意警告柯蒂斯 禁止其使用他倆的發明 而據稱他們這樣做的原因, 正是因為不希望有人, 像愛迪生那樣, 竊取了特斯拉的創意, 成就自己的偉業。
面對氣勢洶洶的對手,柯蒂斯笑了。 “你倆真的以為, 這個機翼設計就是最完美的嗎?” 柯蒂斯苦思冥想, 終于想到了一個 和萊特兄弟截然不同的方案。 “副翼”
直到今天, 副翼依然出現在 大多數飛機的機翼上。
通過將副翼設計, 和他那擁有四十匹馬力的強大功率引擎 柯蒂斯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飛機 “金甲蟲號”。 雄心勃勃的他, 向萊特兄弟發起了挑戰, 用各自的飛機一較高下。 這將是雙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然而謹慎的萊特兄弟, 又一次拒絕了這份邀約。 手握專利權的他們, 不想參加有任何 潛在專利侵犯者加入的比賽 所以這場比賽, 變成了柯蒂斯的獨角戲。
在比賽前的試驗中, 柯蒂斯的飛機雖然成功上天, 但卻遭遇了墜機。 萬幸的是,柯蒂斯只受到一點擦傷。 他表示,是自己的操作失誤, 將節流閥放得過快, 才造成了墜機。 他堅信這并非是設計的問題, 并拒絕延后公開試飛, 而是立刻投入到機體的修復中去。 正式公開試飛中, 柯蒂斯成功飛行了約兩分鐘, 飛行距離約1.6公里, 最后成功地安全降落, 這一切都突破了萊特兄弟的紀錄。 這次公開試飛, 成為在美國被公認的首次飛機飛行。 柯蒂斯也因此成為, 持有美國飛機俱樂部飛行員執照的 第一個會員。
在這一場只有一個人出戰的比賽中 柯蒂斯占得頭籌,搶盡了風頭 萊特兄弟怒火中燒。 他們決意猛烈反擊,試圖扳回一城。 1908年8月, 在法國勒芒郊外的漢努狄耶斯賽馬場 威爾伯·萊特進行了公開示范飛行 這次飛行雖然只持續了1分45秒 但威爾伯依靠自己精湛的飛行技巧 毫無壓力地操作著飛機 轉彎、盤旋、 變著花樣玩高難度動作, 令在場觀眾驚叫連連…… 這些高難度動作, 展示出萊特飛機遠超同類的高性能, 也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訂單。
次年10月,威爾伯·萊特 又在紐約市的一場慶典中, 當著100萬紐約人的面, 繞著自由女神像盤旋。 這場表演震撼全美, 就比起今天的阿爾法狗圍棋大戰, 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次飛行表演之后, 萊特兄弟在美國家喻戶曉, 連美國軍方也開始和他們合作。 他們的演出, 也吸引到了一個特殊的觀眾, ——格倫·柯蒂斯。 他同樣被萊特兄弟的完美表演所震撼。 他又一次面對面地, 向他倆提出合作。 風頭正勁的威爾伯不由分說地 再次拒絕了柯蒂斯的好意。 非但如此,他們正式對柯蒂斯 提出侵害翹曲機翼專利的起訴, 試圖打擊這個最可怕的對手。 就此,雙方的撕逼正式變成一場 曠日持久的訴訟案。
面對巨大的法律壓力, 柯蒂斯焦頭爛額, 他只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訴訟案中去 飛機的設計工作被無限期地延后了 在那一刻,他想到了放棄。 然而想到自己同樣付出的心血, 柯蒂斯又病不甘心。 然而這一刻, 一個神奇的大人物出現了。 他誠懇地表示, 愿意幫助柯蒂斯渡過難關。
這個大人物, 就是亨利·福特 彼時的亨利·福特, 正是美國汽車制造業, 如日中天的巨頭,沒有之一。 巧合的是,福特也曾經 花費長達八年的時間, 和另一對兄弟 道奇兄弟,就汽車的專利權 進行法律訴訟并最終獲勝。 圖:道奇兄弟 他和柯蒂斯 同樣是發明和機械愛好者 同樣作出了改變人類交通史的發明 同樣是一個人面對一對兄弟的無力感 亨利·福特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他主動提出用自己的律師團隊, 幫助柯蒂斯打這場官司。 他給出的策略是, 不停地改造飛行的設計, 因為每一次修改, 法院就要進行一次重新審核, 這樣就可以長時間地拖住對手, 反而讓萊特兄弟, 陷入這灘法務的泥沼中去。 圖:亨利·福特 啊,大老板就是心機重啊。 事實證明,這個計劃果然可行。 把一切交給律師的柯蒂斯 從此心無旁騖, 又繼續專注于航空研發, 也讓人類航空事業, 可以繼續保持前進的腳步。 隨后幾年, 柯蒂斯發明了海軍水上飛機 模擬了空中轟炸, 成功將飛機引入了軍事領域。 而另一邊,此事的萊特兄弟, 卻被官司纏住。 固執而小氣的威爾伯·萊特, 一心要打贏這場官司, 讓柯蒂斯身敗名裂。 由于長時間把精力放在官司上 萊特公司的發展開始滯后 而威爾伯更是積郁成疾 健康狀況一再惡化…… 最終,他因為傷寒一病不起, 在僅僅45歲的年紀, 就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他的弟弟奧維爾·萊特, 認定哥哥是被柯蒂斯氣死的 一定要為哥哥報仇 堅持要把官司打到底。
這場恩怨, 在1914年1月13日那一天, 來到了一個分界點。 美國最高法院作出判決, 萊特兄弟被判定為 “航空事業的先驅者” 所有在美國生產的飛機, 都必須支付20%的專利金給萊特兄弟。 但奧維爾并不滿足于此, 他拒絕給柯蒂斯專利授權, 他認定是柯蒂斯害死了哥哥。 復仇之心熊熊燃燒 如此一來, 又將柯蒂斯逼到了破產的地步。 他非常地苦惱, 明明同樣為航空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為何自己卻深陷這樣的困境? 然而就在他瀕臨絕望的邊緣, 又一次重大事件拯救了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德國人大量生產飛機, 投入戰爭, 此舉使得同盟各國 不得不同樣地投入航空戰力。 雙方的競爭進入白熱化。 而到了1917年美國參戰時, 萊特兄弟公司的飛機, 早已經遠遠地落后于 德國人的先進飛機。 可是由于他們的訴訟協議, 導致美軍甚至沒有自己的戰機可用, 居然不得不向法國采購。 這無疑是美國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最后由政府出面, 成立了航空器制造協會, 并做出決定,萊特兄弟與柯蒂斯雙方 都能在為美國所生產的飛機中, 各取得1%的專利金。 這個判決, 終于結束了航空天才之間 無休止地糾纏。 柯蒂斯也終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 航空事業的發明創造中去。 他設計的“珍妮戰機” 居然賣出了7000架之多 也幫助美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柯蒂斯的公司, 一次性從中賺取到了3200萬美元, 相當于如今的3億美金。 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但是柯蒂斯, 將其發展成為航空產業。 正如他的前輩, 亨利·福特為汽車所做過的那樣 而這場撕逼的最終結局 更是讓人感慨 在萊特兄弟和柯蒂斯相繼過世之后, 他們留下的公司居然合并了, 成為了“柯蒂斯·萊特公司” 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這樣狗血的劇情 成為航空史上的一段佳話
人非圣賢,都要吃飯 在人類追求飛行夢想的路上 像柯蒂斯這樣做出巨大貢獻 卻由于種種原因不為人所知的人 也遠遠不止他一人 是他們一代又一代的付出 才使得今天的我們 可以翱翔在藍天上 本文作者:眠眠,酷玩實驗室簽約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