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
高中生是一個朝氣蓬勃,富于幻想,胸懷遠大理想,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可以說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但是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不足,對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和阻力往往估計不足,以致在心理、生理、學習等問題上困惑。或者,面對社會中各種影響,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緒波動,出現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觀失望,嚴重的陷入絕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一、生理結構因素 步入青春后期的高中生,由于處于身心健康趨于定型的時期,是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情緒情感激蕩是他們的典型特點之一。高中生情緒很不穩定,在咨詢過程中接觸了很多這樣的學生:一件小事,比如某人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可以使他們情緒飛揚、激情蕩漾、徹夜興奮無眠,然而一句不怎么動聽的話有可能使他們情緒低落到底,苦惱、消沉;有時,他們內心里激動、興奮或者苦惱、消沉,但是表面上又顯得相當平靜:他們常常感覺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訴,可無論碰到父母還是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類似這些,反映了高中時期這一特殊年齡階段的典型心理困惑和矛盾狀態。 高中時期,亦是性意識萌發和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心理發展和生理發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生表現出戀愛心理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出現強烈情緒反應的“性困擾”心理。這方面問題主要表現為早戀,有的是暗戀,致使情緒反復無常;有的是談戀愛受到挫折,感到痛苦或者不平;有的是畸戀,比如悄悄喜歡上自己的老師,同學之間的暗戀,痛苦而又不能自拔。這些,說明高中生生理的迅速發展與相對滯后的心理發展之間存在著不統一甚至矛盾。
1.父母關系 通過問卷調查中發現有70%的學生反映父母的爭吵對其影響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父母關系相關較大,父母不和、經常吵架的學生往往性格內向、抑郁,對人缺乏信任、冷漠甚至敵對,對自己沒有信心,行為放縱,缺乏自制力,嚴重的導致神經一心理的某些病態。有學生表示:看到父母的長期不和,經常爭吵或者長時間冷戰,真希望他們干脆早點離婚。另有一定數量的農村學生,父母一方長期在外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顧孩子家庭,雖然聽不到父母之間的爭吵,但是明顯感覺到親情不濃,使孩子心理明顯帶有一些消極特點。 2.父母期望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過高或者過低的期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都是不利的,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挫折感、壓抑、敵視等不良心理,過低的期望則容易使孩子對自我的評價過低、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等。
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而且還體現在對學校教育的效果起促進、干擾或者抵消的作用上。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曾把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即專斷型、放任型、權威型和民主型。這四種類型的教養方式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影響具有不同作用。專斷型的教養方式使子女常常產生不滿情緒,并且具有畏縮、不信任人等個性缺陷;放任型的教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子女也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沒有樂趣,悲觀失望,敵視、抵觸,個性不熟,達不到同齡人的正常發展水平;權威型的教養方式使子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滿意足;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使子女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個性意識,善于與人交往和取悅他人。可見,權威型和民主型是比較好的家庭教養模式。
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許多心理學工作者研究了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孩子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家長本身的不良思想道德素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嚴重危害,這種危害主要表現在:當孩子發現父母品行不良時,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心理上會蒙上消極的陰影,產生沮喪、怨恨、煩惱和自卑等心理。個性的消極化使他們厭惡集體、厭惡家庭,一旦接觸了壞朋友或不良思想,特別容易走上歧途;父母自身不正的家庭,父母親在孩子心目中喪失了威信,無法合理地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容易產生虛偽、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父母不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往往不能對孩子的錯誤及時糾正,甚至會采取默認的態度,這樣,會使孩子在犯錯誤時缺乏恥辱感和罪責感。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榜樣如何,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自身行為不當給孩子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三、學校方面 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1.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機械化、模式化,何談技能、創新。 2.抹殺了學生個性發展,在模式化和機械化的狀態下學生很少有自己興趣和特長,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只有產生興趣,才會專注,通過強化就能夠成才。而現在的教育形式都是通過學習來衡量孩子,學習能力不足的孩子很容易自信心下降,甚至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3.重學輕德,德育素質低下。學校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孩子的德育教育淡漠,人們只重分數不看道德,使一些學生分數遙遙領先,道德品德每況日下,缺乏愛國情感,沒有起碼的尊師敬長觀念,教師無私奉獻和他人的關心呵護被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恩,缺乏同情心,對弱勢群體毫無憐憫之心,對后進同學態度冷漠;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見義勇為這種基本的傳統美德幾近消匿。 4.追求升學率導致學生休息和鍛煉時間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重視不夠,投資不足,體育設施和條件不足,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難以保證。現在學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部分農村青少年營養狀況亟待改善。加強體育鍛煉,不能讓孩子考上大學,體質卻差得一塌糊涂,那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他們今后的路還很長,有一個好身體是最基本的保障。”這些問題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至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高中生心理健康應對策略 1.首先,從教育對象來看,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全員教育,而不僅僅是個別輔導。高中學校需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不是一個小群體,根據目前高中學校的各方面條件,個別輔導不可能照顧到這么大面積的教育對象。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全體教育。消除心理障礙;培養良好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充分開發潛能。消除心理障礙只是其中的一個層次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充分開發學生潛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所以,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對象不能限制在有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的學生身上。 2.社會的關注,定期請心理專業人士給予健康教育和指導,定期心理健康體檢。營造人才蓬勃成長的社會生態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