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門診遇到一位老年人,有多年痛風病,之前一直飲食加別嘌醇片控制尿酸水平,查血尿酸水平一直“尚可”(370ummol/L左右)。 于是他就把別嘌醇片停了,2周前測血尿酸還在390ummol/L,可是之后就犯痛風了,而且5天了疼痛仍然沒有好轉。老人很不能理解,問我:“我的血尿酸水平不高啊?我怎么就犯痛風了呢?”“我問了初診的醫生,醫生解釋說痛風的時候尿酸水平都不高的,是這個樣嗎?” 痛風:持續、顯著的高尿酸血癥,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單水尿酸鈉微小結晶析出,沉積于關節內、關節周圍、皮下、腎臟等部位,引發急、慢性炎癥和組織損傷,出現臨床癥狀和體征。 簡單說,高尿酸血癥是血里的尿酸水平增高了,而痛風是出現了關節的紅、腫、熱、痛。 因為疼痛感來得快去得快,尤其是初發和早期的患者,所以這種與血尿酸有關的關節疼痛,被古人形象的稱為“痛風”。但是如果痛風形成了慢性關節炎,這種疼痛就可能持續存在,遷延不易緩解。少數患者初次發病后就可以呈現慢性關節炎的表現。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生的最重要基礎和最直接病因。但是大多數高尿酸血癥并不發展為痛風,只有尿酸鹽結晶沉積造成損害才出現痛風。 有1%的患者血尿酸水平始終不高。約11%~49%的痛風患者在急性期時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值范圍內。 對于尿酸的控制目標,我們目前中國的治療指南建議: 1.對于合并心血管危險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應同時進行生活指導及藥物降尿酸治療,使血尿酸水平長期控制在<360μmol/L。 2.對于有痛風發作的患者,則需將血尿酸水平長期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以防止反復發作。 為了預防痛風的發作,除了控制血尿酸水平,我們還需要了解誘發痛風發作的危險因素。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影響因素包括: 1.肥胖:肥胖是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誘發因素之一,過量脂肪會影響肝臟、腎臟排泄尿酸,痛風患者中52%為肥胖者。 2.藥物誘發:建議經過權衡利弊后去除可能造成尿酸升高的藥物,如噻嗪類及袢利尿劑、煙酸、小劑量阿司匹林等。 對于需服用利尿劑且合并高尿酸血癥的患者,避免應用噻嗪類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325mg/d)盡管升高血尿酸水平,但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手段不建議停用。 此外,維生素B12、胰島素、青霉素、糖皮質激素、抗癆藥、環孢菌素A等也會升高血尿酸水平。 3.創傷與手術等:外傷、燒傷、外科手術(尤其是手術后3~5天)、出血、急性疼痛、感染等。 4.某些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紅細胞計數增多癥、溶血性貧血和癌癥等可導致細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轉換增加,造成尿酸產生增多。 惡性腫瘤在腫瘤的放、化療后引起細胞大量破壞,核酸轉換也增加,導致尿酸產生增多。 5.飲食習慣:飲食無度、酗酒和高嘌呤飲食等。高嘌呤食物如肉類、海鮮、動物內臟、濃的肉湯、飲酒等均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高蛋白飲食可能導致內源性嘌呤合成增加。 啤酒含有大量嘌呤,此外酒精可抑制糖異生,使血乳酸和酮體濃度升高,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而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尿酸排泄;充足液體攝入可增加尿酸的溶解,有利于尿酸排出,預防尿酸性腎結石,延緩腎臟進行性損害。 6.尿酸水平的突然波動:文中所述各種原因,包括突然中止降尿酸治療(如開頭提到的老年患者),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會誘發痛風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控制飲食,使用降尿酸藥物后,尿酸水平在短期內快速下降,也會誘發痛風的發生。因為痛風石表面溶解,釋放出不溶性針狀結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