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該詞一方面表達了對恩師的懷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感慨著生命短促、人生無常。
上片寫自己泛舟潁河時觸景生情——深秋時節,淮河就失去了盛水季節那種宏闊的氣勢,只聽到水聲潺潺,那大概是潁河的幽咽悲切吧。您雖遠去,但歌女們至今仍在傳唱著您的“醉翁詞”。轉眼間四十三年過去了,真如電光一閃而過。
下片寫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人生如“草頭秋露”,明澈圓潤,流轉似珠,卻倏忽而逝;十五的月亮晶瑩圓滿,而到了十六,月輪就要缺一分了。當年識翁之人,存者亦已無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
“佳人猶唱醉翁詞”,“醉翁詞”是指歐陽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潁州到晚年退休居穎時所作的詞,如組詞《采桑子》等。數十年之后,歌女們仍在傳唱,足見“潁人思公”。這不光是思其文采風流,更重要歐陽修“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此人民一直懷念他,傳唱他的詞,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說明。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自然難以實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宏愿,也無法得到“佳人猶唱醉翁詞”的懷念,但有一句話,我們卻可以作為你我人生追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即在某個區域,或某個系統,給自己留下一個好的口碑。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呢?我想大概有如下三個途徑。
一是為人正直。為人處世,不損人,不偏頗,不做昧良心之事。所謂“不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二是與人為善。待人接物,寬容為本,不爭強,不好勝。所謂“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
三是精通業務。“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作為一個職場人,最能打動人的,往往是有專業特長。有句廣告詞說得好:“因為專業,所以卓越。”
但愿你我某一天也有這樣的人生際遇——
“自己去意已決,觀眾戀戀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