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安徽,留下了不少的名篇名句,既有開心時的美景作伴,也有不得意時的景旁感懷。安徽的美景,配上這些詩歌,原來味道很不一般呢~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游黃山白岳不果》 徽州位于安徽黃山腳下,深山腹地之中。在這一片皖南山區的古村落里,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恬靜中,八百年的寧靜。 無夢到徽州,讓我陪你一起游歷中國最美的山村。宏村、西遞、棠樾……這里一草一木都蘊含著百年的風霜,這里雄偉的宗祠,從古至今不知走出了多少顯赫的徽州子孫;這小橋流水間又不知留下了多少徽州女人的相思淚...... 涇縣桃花潭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桃花潭位于涇縣境內太平湖畔,系青弋江流經翟村至萬村間的一段水面。縣志《桃花潭記》稱“層巖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潔,煙波無際”。峭巖上古藤綴拂,煙霧繚繞,朝陽夕暈,山光水色,尤顯旖旎。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歐陽修《采桑子》 提起西湖,你立即就會想到天堂杭州的西湖吧?可要是在唐宋元明清那幾個朝代,提起西湖來那可就首推潁州西湖了。從宋代起有先后有晏殊、歐陽修、蘇軾、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并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上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共259首。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五首 安徽石臺縣秋浦河畔,秋浦河景區主要包括秋浦漁村、百丈崖和秋浦河漂流。詩仙李白于唐天寶八載至上元二年(749-761)間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麗的詩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優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為秋浦仙境之魂。其十詩云:“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南陵道中》杜牧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詩仙李白曾留下名句,滿目清翠,云漫霧繞,林壑幽深,格外靈秀,好一派風流不絕之趣。自南齊謝朓《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傳頌后,敬亭山聲名鵲起,直追五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池州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絕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謝脁樓是江南的四大名樓之一。高陵自可脁,況復更層樓。登斯樓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盡人心目,但見山川交錯、阡陌縱橫、煙霞變幻、云樹生輝,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東送兩水婉轉于白云之間。歷代文人墨客紛紛然慕名而來,并且賦詩無數。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題詠天門山的詩詞歌賦甚多,然最富氣勢的仍是李白《望天門山》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天門煙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夜泊牛渚懷古》 采石磯原名牛渚磯,自古以來不僅以風物之秀著稱,還以其扼守長江天險向為兵家所重,成為鎖鑰東南,江山易主的必爭之地。山以詩秀,水以詩麗,物以詩華,景以詩名。繼李白之后,歷代名人雅士300余人來采石磯憑吊詩仙,尋幽探勝,文采風流,至今不絕。 妙有分二氣, 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 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 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瑩玉樹色, 縹緲羽人家。(李白)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唐天寶年間,李白數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 雪霽萬里月,云開九江春。 ——選自《避地司空原言懷》 司空山風景區位于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處。司空山因戰國時淳于大司空辭官歸隱于此山而得名。又名“思空山”、“四空山”乃佛門“思惟空”,“四大皆空”之意。司空山是禪宗圣地,二祖慧可在這里避過北周武帝法難,傳衣缽于三祖僧璨,使禪宗法嗣得以延續。是禪宗南傳的第一個發祥地。它與安徽潛山縣的天柱山(三祖僧璨道場)、蘄州黃梅(四祖道信道場)、東山寺(五祖弘忍道場)并稱長江兩岸'禪宗金三角'。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 天柱山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岳”,歷代都有人文活動。 巢湖 巢湖好比硯中波, 手把孤山當墨磨. 姥山塔如羊毫筆, 夠行青天人行書. ——李鴻章 《絕句》 巢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成湯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余年。 來源:掌中安徽(版權歸“掌中安徽”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