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主題,鑒賞古詩 1、談話 師:其實,不只曾老師喜歡蜜蜂,古往今來,不管是作家,還是詩人都對蜜蜂情有獨鐘。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關于蜜蜂的古詩《蜂》。 2、揭示主題 師:(幻燈出示古詩并板書“蜂”)我們齊聲讀一遍。(生齊讀) 師:這是羅隱筆下的蜜蜂。同時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其他詩人筆下的蜜蜂是怎樣的了?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些古詩,想想從詩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只只怎樣的蜜蜂。 穿花度柳飛如箭,粘絮尋香似落星。 小小微軀能負重,器器薄翅會乘風。(自強不息) ——明·吳承恩《詠蜂》 蜂兒不食人間倉,玉露為酒花為糧。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帶百花香。(舍己為人) ——宋·楊萬里《蜂兒詩》 百花頭上選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眾口,一身雖苦又何妨。(無私奉獻、碧血丹心) ——宋·姚勉《詠蜂》 紛紛穿飛萬花間,終生未得半日閑。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誰憐。(兢兢業業) ——明·王錦《詠蜂》 3、談談蜜蜂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過渡:這樣一群小精靈,(他們勤勞、無私奉獻--------句式訓練)它們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是在羅隱筆下的蜜蜂又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細細來品味。(多媒體出示整首古詩) 二、初讀感知,暢吟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一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古詩的味道。 2、指名生讀一讀古詩。 師:詩詞的讀法和文章可不一樣,詩詞在古代都是用來唱的,所以,詞句本身就含有很強的音樂感,這就要求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師: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注意把古詩的味道讀出來。 3、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感覺讀了古詩,接著我們也來學著古人吟誦古詩,你們準備用什么形式來吟誦,小組討論一下。 4、老師這邊也有一曲《蜂》的古詩新唱,我們一起來聽聽。 (師:從你的吟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快樂的小蜜蜂在花叢中采著蜜。在懸崖峭壁上,在花園里,在春風里-------) 過渡:是啊,只要有花的地方,便有了蜜蜂的蹤影。那一簇簇、一群群,不辭勞苦的蜜蜂默默地采著蜜。(不管風有多大,不管太陽有多猛烈,不管天有多冷-------它依然默默地、默默地采著蜜。) 過渡:在羅隱筆下,蜜蜂就是這樣可愛的一群小精靈,讀------- 師:在羅隱筆下,就是這樣不辭勞苦的小蜜蜂,讀------- 師:在羅隱筆下,就是這樣無私奉獻的勞動使者,讀------- 師:就是這樣的一群可愛的小蜜蜂引起羅隱的興趣,此時此刻,我們對羅隱筆下的蜜蜂充滿了-------(佩服、感慨、震撼) 三、精讀古詩,具象畫面 1、其實,每一首詩的創作都有它特地的創作背景,羅隱的詩也不例外。那么,為什么我們讀羅隱的《蜂》時,充滿了佩服、感慨、震撼?在這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羅隱。(多媒體出示羅隱簡介) 羅隱(833-909), 唐代文學家. 原名橫, 字昭諫, 號江東生. 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廬)人. 20歲應進士舉, 十試不第. 憤而改名為隱,羅隱向有“江東才子”之稱,為什么總是所至不遇?這是因為當時的用人制度已極其腐敗,科場被權貴把持,營私舞弊,任人唯親。直到55歲那年,轉機終于來了,在外奔波了大半生而所至不遇的羅隱,回到了錢塘,投奔雄據東南的杭州刺史。刺史辟羅隱為從事,又請置錢塘縣,表隱為錢塘縣令。 2、當我們隨著詩人進入詩中時,我們會高興,會傷心,會憂愁。接著,我們再讀一讀《蜂》,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樣的佩服和震撼。 (1)我們一起仔細讀一讀第一句詩,想一想,這一句詩讀成“一個字”會是什么字?(盡) ①談一談,從這個“盡”字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生2:我讀懂了蜜蜂默默地采著蜜,毫不怨言。 生3…… 3、是啊,多么勤勞的一群小蜜蜂啊,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峰,只要是有花開的地方就有蜜蜂的蹤影。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蹤影。(多媒體出現蜜蜂采蜜的景象)(板書:勤勞) 4、此情此景,我們會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概括: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師:當我們來到百花盛開的春天,我們會想到這樣一句詩: 師:當我們欣賞到妖艷無比的荷花時,我們會想到這樣一句詩: 師:當我們感受到撲鼻而來的濃郁芳香的菊花時,我們會想到這樣一句詩: 師:當我們面對不畏嚴寒的臘梅時,我們會想到這樣的一句詩: 師:是啊,一只只勤勞的小蜜蜂,一幅幅感人至深畫面讓我們對蜜蜂的辛勤耕耘充滿了敬意。但是,同樣的“盡”在不同詩人的筆下又是不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多媒體出示)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颯颯秋風,驅散不了內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對遠方征人的懷念。)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8226;李白《贈廬司戶》(舉目四望,遠近盡是寒山四繞的一片秋色)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傍晚的落日依著山峰悄悄落下,奔騰的黃河流入浩瀚的大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才停止了吐絲,蠟燭到了結束時才停止流淚。) 師過渡:一樣的“盡”,不一樣的詩意,卻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古詩詞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5、接著我們讀一讀第二句詩,想想詩中給你什么體會? (1)把這句詩讀成三個字,你們覺得應該哪三個字? (2)透過這三個字,對于蜜蜂你們了解多少?(簡單交流關于蜂的資料) (3)此時,我們再回到蜜蜂辛勤的勞動中,有誰了解蜜蜂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甜?(板書) 句式訓練:為 (誰)辛苦? 為 (誰)甜? 生:為自己的家人辛苦,讀這句詩。 生2: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讀…… 生3:為幫助過自己的人,讀…… 師:此時,我們想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蜜蜂,(不辭勞苦、無私奉獻、不求名利) 師:是啊,小小的蜜蜂它們采盡了百花,釀成蜜后供人享受,可這一切的一切,究竟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師:讓我們帶著對蜜蜂不辭勞苦的深深敬意,讀全詩。 師:讓我們懷著對蜜蜂無私奉獻的崇敬之心,讀…… 師:讓我們因為蜜蜂的不求名利而嘆服,讀…… 師:這就是蜜蜂一生的真實寫照。唐代詩人羅隱就是采用這種托物言志的方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們帶著對蜜蜂的崇高敬意再讀一遍古詩。(出示內容鏈接) 師:現代作家楊朔也是采用這種方法來寫蜜蜂,我們一起來讀讀。 分享楊朔的《荔枝蜜》 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 透過荔枝樹林,我沉吟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 (4)讀完了這首詩,欣賞完了楊朔筆下的蜜蜂,我想對于蜜蜂,我們會有更深的了解。每當我們看到母親起早摸黑忙碌時,我們想到了這樣的一句詩:(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師:每當看到清潔工人在馬路上忙碌時,我們想到(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師:每當我們看到因為執勤而無法再除夕晚和家人團聚的警察叔叔時,我們想到…… 6、過渡總結:此時此刻,我們內心深處充滿了對所有無私奉獻的勞動者的無限敬意,對那些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不勞而獲的人充滿憎恨。我們更加清楚的知道:勞動最光榮!(板書) 7、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師過渡:是啊,當我們感慨蜜蜂的無私奉獻之時,也仿佛看到了《秋浦歌》里那面紅耳赤的冶煉工人他們辛勤勞作的情景,同時為冶煉工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而折服。從而我們深深地明白了勞動創造了美和幸福的生活。 四、作業: 1、收集羅隱的古詩,品讀古詩。 2、舉行古詩吟誦會。 蜜蜂諺語透哲理(多媒體展示) 蜜蜂出窩天放晴,雞不入窩陰雨來。 兩畝果園一箱蜂,蜜旺果肥吃不清。 要想水果長得好,還得蜜蜂把花咬。 谷雨不放蜂,十桶九桶空。 養蜂不用種,只要勤做桶。 天無二日,蜂無二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