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修建于1904年7月13日,歷時13年才完工。它穿越烏拉爾山脈,在西伯利亞的針葉林上延伸,幾乎跨越了地球周長1/4的里程;它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連接起來。其中歐洲部分約占19.1%,亞洲部分約占80.9%,共跨越8個時區、3個地區、14個省份。鐵路設計時速為80公里,從莫斯科到達終點站海參崴共9288 公里公里 公里 公里,需要七天七夜的時間 。 西伯利亞大鐵路曾經被稱為俄羅斯的“脊柱”、連接歐亞文明的紐帶,對俄羅斯乃至歐亞兩大洲的經濟、文化交流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條鐵路為蘇聯打敗德、日法西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2011年8月20日晚上23點,在經過了大半年的策劃之后,我帶著12個從多多自助游網上招集的旅友(有3個是旅友帶來的朋友)踏上了K19次國際列車(從北京到莫斯科),在國內晃晃悠悠走了1天2夜后,于22日凌晨到達俄羅斯的遠東國門——后貝加爾火車站,因為列車要在這里換軌(中國鐵路和俄羅斯鐵路寬度不一樣),所有人都要下車在這個小站等候6個多小時: 下午1點57分,列車駛出了后貝加爾火車站,窗外很快就看不到人煙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陽光下異常美麗,我趕快打開相機開始記錄這迷人的畫卷:  列車在美麗而遼闊的草原上開了4個多小時才到達這個小火車站,我發現這種水塔應該是很久遠以前修建的了,不知是否還在使用?!  從中國到莫斯科的火車有兩條線路,一條要經過外蒙,我們走的這條是從滿洲里直接進入俄羅斯,22日夜里在“赤塔”火車站,鐵路就并入著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了;這是列車自進入俄羅斯后,在莽莽草原上開了1天后才看到的第一個大城市——烏蘭烏德的郊區:  烏蘭烏德火車站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個大站,也是個交通樞紐,從蒙古過來的鐵路也在這里并入西伯利亞大鐵路,我們在火車站看到幾個學生來接人,看他們打著“長春理工大學”的牌子,還以為他們是中國留學生,上去想問問這是什么站,沒想到他們聽不懂中國話,原來這些長相像中國人的孩子是俄羅斯人,提醒我們想起多年前,腳下的這片土地曾經屬于中國!  既然烏蘭烏德是個大站,就讓多多旗幟留下“到此一游”的紀念:  俄羅斯的火車時速慢,大站的停車時間也很長,列車在烏蘭烏德車站停了40多分鐘才開出,約莫開了20多分鐘,經過了下面這個看起來很大的城鎮,不知道叫什么,也許就是烏蘭烏德 市區?!   看到這條美麗的河流,雖然不知道她叫什么,不過我知道她最終一定要流向貝加爾湖,因為按時間估算,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貝加爾湖應該不遠了, 河邊的風光太美了 ,只可惜相機隔著火車車窗,照片有些模糊!     河邊的小村子看起來是那么安逸清秀  與這條美麗的大河分開不久,想到就要到貝加爾湖了,我們都站到了車窗旁,希望在第一時間看到這個想念已久的湖泊,可惜這時的天空烏云密布,終于看見了,美麗的貝加爾湖在遠方若隱若現,因為天陰,看起來幾乎水天一色:    關于貝加爾湖,說是有336條河流注入貝加爾湖,所以我們看到一條河就拍一張照片,在繞湖行車的兩個多小時里(有網友說從東邊過來到伊爾庫茨克的火車會繞湖6個小時,實際也就2小時左右),我們看到了大大小小20多條河流! 看看這火車鐵軌離湖是多么近!拐過這彎,我們的火車就要進入貝加爾湖的最南端了。  在霧茫茫中,火車停在了貝加爾湖最南端的這個好像叫“柳斯揚卡”的小火車站,不讓下車,我們車廂里的俄羅斯人叫來了賣魚的小販,開始以為是生魚,看到俄羅斯人拿起來就啃,才知道是熟的了,心急的兩個同伴又將賣魚的老太太籃子里剩下的2條買了過來,如果不在貝加爾湖停留游玩,一定記得在這個小站買這種叫“奧姆魚”的熏魚,很好吃,又便宜,我們后來在貝加爾湖玩的3天中,每天都要吃這種熏魚!  離開小火車站往伊爾庫茨克走的這段繞湖火車路兩邊的風光更加清秀迷人:     非常羨慕在這湖灣里生活的人們,同行的老楊發誓說下輩子要投胎到這兒:  火車終于開出了美麗如世外桃源的貝加爾湖區,其實我們旅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就在湖邊一個叫“利斯特維揚卡”的小鎮,但只能到伊爾庫茨克下車后再回來,從湖邊到伊爾庫茨克的路邊,村鎮就多起來了,但都是蓋著美麗木屋的小村子,不像中國農村那亂轟轟的鋼筋水泥房,因此,仍然吸引著我們的眼球:  從湖邊到伊爾庫茨克的70公里路程很快就走完了,看到這座橫跨在從貝加爾湖唯一流出的那條叫“安哥拉河”的大橋,我們的第一段西伯利亞大鐵路旅行暫告結束:  在貝加爾湖休息游玩了3天后,26號下午6點(當地時間,莫斯科時間是下午2點),我們又回到伊爾庫茨克火車站,踏上俄羅斯國內的063次火車,開始了我們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旅行的第2段——伊爾庫茨克到弗拉基米爾,這一段路程需要走的時間更長,幾乎3天3夜,要到29號的22點(莫斯科時間)才到弗拉基米爾!  這一段鐵路兩邊的森林(主要是西伯利亞針葉林 )明顯比上一段的多,但依舊人煙罕至,幾個小時見不到一個村鎮,讓人不得不感嘆俄羅斯土地的遼闊,這么水草肥美的土地閑擱在那兒,真是羨慕死人了:      可惜我們這趟車是在夜里翻越歐亞交界的烏拉爾山脈(從葉卡捷琳堡火車站就能看到 ),一覺醒來,已經腳踏歐洲的土地了,只好讓多多旗幟在“彼爾姆”火車站留個紀念了:  火車上與我們坐在一起的這對祖孫,讓我感受到了俄羅斯人的修養氣質:  尤其這個書卷氣很濃的小姑娘,讓我想起了托爾斯泰筆下的“娜塔莎”:  似乎沒有誰會嫌棄火車速度太慢,俄羅斯的旅客太會享受火車生活了,只要到飯點兒,他們就會拿出一塊方巾,鋪在桌子上,把面包、奶酪等食物和刀叉擺上,女士們幾乎都要拿一個漂亮的陶瓷杯子泡上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男士則會慢慢地喝著酒,簡單的(相信也沒啥味道的)食物被他們吃得有聲有色:  火車上也有攤販,托著這樣一盤子貨物,一攏一攏地擱在下鋪,讓旅客自己選,選中了才開始談價:  進入歐洲后,車站開始密集一些了,連流浪狗也會按時來車站找吃的:  還有麻雀和鴿子,一點兒都不怕人,大搖大擺地在站臺上的人群中穿梭覓食:  火車站上基本都有食品銷售亭,搞笑的是只開一個小小的窗口,說話很不方便:  歐洲的俄羅斯大地,一望無際的平原要多一些,人煙也比亞洲部分稠密多了:     從后貝加爾入境以來,看到的俄羅斯火車站都很簡單樸素,站臺上基本都是石板路,很經久耐用,不像中國那些大火車站,鋪些華而不實的瓷磚,用不了幾年就得換一次:  進入歐洲后,村鎮多起來了,草原上能看到人工堆放的草垛,火車站上也有當地人來售賣食物了:      這是“下諾夫哥羅德”站,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東到西最豪華的一站,站臺上有電子顯示屏,還有遮雨蓬!地板也鋪了瓷磚,因為停車時間長,我們同行的老楊在站臺上吹奏葫蘆絲,吸引了不少聽眾:  看著快到我們的目的地了,在”基洛夫“火車站,我們拿出多多旗幟與這位一路和我們用蹩腳的英語艱難而愉快交流的俄國高中生留個影,她告訴我們說她正在辦理到美國上大學的事宜,看來不僅中國孩子喜歡為美國學校送美元、做貢獻?!不過好像俄羅斯的高考是不考英語的:  要想知道俄羅斯有多大,最好的辦法就是走走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當然沿著這條路線自駕游會更精彩),晃晃悠悠地欣賞歐洲部分那一望無際的平原風光、亞洲部分人煙罕至的森林山巒、貝加爾湖風光旖旎的湖面峽灣,還有風情萬種的俄羅斯小鎮木屋,看看車廂里那些俄羅斯胖大嫂們悠然自得而有津津有味的火車用餐,旅途雖然漫長,但我還是感覺挺舒服、挺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