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看了一些關于思維心理與大腦等方面的書以及劉未鵬,萬維剛等人的一些博客,對這些總結。 -------------------------------- 情緒(emotion)是一系列主觀認識經驗的通稱,包括喜怒哀樂愛等,它常和心情,性格等因素相互作用,并受到荷爾蒙與各種神經遞質的調節,比如憤怒是低血清素,高多巴胺,高去甲腎上腺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在羞愧的時候,這三種遞質含量都比較低,興奮與感興趣時這三者含量都比較高。大腦中掌控情緒的區域主要有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人類擁有強大的情緒系統,它無時無刻不影響我們的行為,是動機的源泉。 從進化上看,可以將我們的大腦分為三個部分:爬蟲腦,哺乳腦與皮質腦。爬蟲腦是連接脊柱的那一部分,主要負責一些條件反射的活動,比如心跳、呼吸等。哺乳腦主要是指包括杏仁核在內的邊緣系統,主管基本情緒(如興奮,恐懼等)并對環境做出應激。最外層的是皮質腦,屬于高級哺乳動物的特有功能,可以進行復雜的計劃、判斷與創造性活動,是理維工作的部位。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時,信息會傳入邊緣系統,然后產生最基本的情緒反應。比如你走在河邊,忽然看到一條彎彎曲曲的東西橫在路邊,你會立即產生恐懼的情緒,然后跳開。同時這條信息也會傳入皮質,這時你會判斷這個究竟是蛇還是繩子,如果是繩子,皮層會發出信號,停止過度的應激反應。控制情緒的“情緒腦”的主要特點是快,但不準確,這在人類遠古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具備強烈的傾向性,它寧可把繩子錯誤的判斷成蛇,也不會冒著將蛇錯認成繩子的風險。將繩子錯認成蛇只不過浪費些能量,但將蛇錯認成繩子則是性命攸關的事情了。又如在石器時代,你在森林中打獵,忽然聽到周圍發出一陣不同尋常的聲音,你會立刻邁開步子逃竄,而不等看清楚判斷這個究竟是兔子還是虎狼,那些會采取理智分析是否是兔子的人在進化中已經被淘汰。 進化也讓我們很早就學會了如何通過人臉與情緒判斷,研究表明嬰兒剛出生幾天就能識別不同的面部表情,六個月就能識別同的人臉,我們在潛意思下就會根據別人的面部表情與情緒來判斷此人的真誠程度與事情的輕重緩急。 我們會下意識的根據情緒做出一些行為,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只能感受到結果,但并不明白為什么會這么做,這時我們的理性會為自己根據情緒做出的行為尋找一個合乎情理的解釋,而并不承認這時一時情感與情緒的迸發。特別是在外部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時,理性會在自己內部尋找原因,這樣就愈發的相信自己先前所做的判斷,相信自己是從心底喜歡這么做的。 根據情緒做出的判斷非常迅速,它十分適應處于石器時代的人類,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問題可以通過武力來解決,但是對于處于現代社會的我們往往更加需要理性大腦的支配,但是我們仍然可能會屈服于情緒大腦的威力之下。比如在晚上,你可能會思考是玩游戲還是看書,你的情緒大腦會給出玩游戲的答案,但你理性大腦明白看書會對你更加重要,在大部分情況下,你的情緒大腦會占用優勢,而你的理性大腦不僅會屈服,還會編造一些理由來說服你自己,比如“就玩一會”,“需要勞逸結合”,“明天做更多的工作看更多的書來補償”等等。為什么人的理性會輸給情緒呢?我們掌控情緒腦區主要位于杏仁核等哺乳腦區域,它對物種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它們是隨著物種一起進化而來的,遠比代表高級認知功能的皮質腦深刻。但現在的社會發展迅速,遠遠超越了人類的進化速度,大腦的原始功能已經適應不了這種變化,它依然停留在石器時代。因此,我們難以抵御情緒等非理智的誘惑,只要我們的情緒大腦首先認定了一件事情,理性只能屈服并為它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釋。 在現代生活中,很少會有人會因為肉體上的消耗... 這段時間看了一些關于思維心理與大腦等方面的書以及劉未鵬,萬維剛等人的一些博客,對這些總結。 -------------------------------- 情緒(emotion)是一系列主觀認識經驗的通稱,包括喜怒哀樂愛等,它常和心情,性格等因素相互作用,并受到荷爾蒙與各種神經遞質的調節,比如憤怒是低血清素,高多巴胺,高去甲腎上腺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在羞愧的時候,這三種遞質含量都比較低,興奮與感興趣時這三者含量都比較高。大腦中掌控情緒的區域主要有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人類擁有強大的情緒系統,它無時無刻不影響我們的行為,是動機的源泉。 從進化上看,可以將我們的大腦分為三個部分:爬蟲腦,哺乳腦與皮質腦。爬蟲腦是連接脊柱的那一部分,主要負責一些條件反射的活動,比如心跳、呼吸等。哺乳腦主要是指包括杏仁核在內的邊緣系統,主管基本情緒(如興奮,恐懼等)并對環境做出應激。最外層的是皮質腦,屬于高級哺乳動物的特有功能,可以進行復雜的計劃、判斷與創造性活動,是理維工作的部位。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時,信息會傳入邊緣系統,然后產生最基本的情緒反應。比如你走在河邊,忽然看到一條彎彎曲曲的東西橫在路邊,你會立即產生恐懼的情緒,然后跳開。同時這條信息也會傳入皮質,這時你會判斷這個究竟是蛇還是繩子,如果是繩子,皮層會發出信號,停止過度的應激反應。控制情緒的“情緒腦”的主要特點是快,但不準確,這在人類遠古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具備強烈的傾向性,它寧可把繩子錯誤的判斷成蛇,也不會冒著將蛇錯認成繩子的風險。將繩子錯認成蛇只不過浪費些能量,但將蛇錯認成繩子則是性命攸關的事情了。又如在石器時代,你在森林中打獵,忽然聽到周圍發出一陣不同尋常的聲音,你會立刻邁開步子逃竄,而不等看清楚判斷這個究竟是兔子還是虎狼,那些會采取理智分析是否是兔子的人在進化中已經被淘汰。 進化也讓我們很早就學會了如何通過人臉與情緒判斷,研究表明嬰兒剛出生幾天就能識別不同的面部表情,六個月就能識別同的人臉,我們在潛意思下就會根據別人的面部表情與情緒來判斷此人的真誠程度與事情的輕重緩急。 我們會下意識的根據情緒做出一些行為,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只能感受到結果,但并不明白為什么會這么做,這時我們的理性會為自己根據情緒做出的行為尋找一個合乎情理的解釋,而并不承認這時一時情感與情緒的迸發。特別是在外部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時,理性會在自己內部尋找原因,這樣就愈發的相信自己先前所做的判斷,相信自己是從心底喜歡這么做的。 根據情緒做出的判斷非常迅速,它十分適應處于石器時代的人類,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問題可以通過武力來解決,但是對于處于現代社會的我們往往更加需要理性大腦的支配,但是我們仍然可能會屈服于情緒大腦的威力之下。比如在晚上,你可能會思考是玩游戲還是看書,你的情緒大腦會給出玩游戲的答案,但你理性大腦明白看書會對你更加重要,在大部分情況下,你的情緒大腦會占用優勢,而你的理性大腦不僅會屈服,還會編造一些理由來說服你自己,比如“就玩一會”,“需要勞逸結合”,“明天做更多的工作看更多的書來補償”等等。為什么人的理性會輸給情緒呢?我們掌控情緒腦區主要位于杏仁核等哺乳腦區域,它對物種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它們是隨著物種一起進化而來的,遠比代表高級認知功能的皮質腦深刻。但現在的社會發展迅速,遠遠超越了人類的進化速度,大腦的原始功能已經適應不了這種變化,它依然停留在石器時代。因此,我們難以抵御情緒等非理智的誘惑,只要我們的情緒大腦首先認定了一件事情,理性只能屈服并為它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釋。 在現代生活中,很少會有人會因為肉體上的消耗而累死,但是會受到各種情緒的困擾,會因為各種壓力而煩惱,這些情緒與壓力會對人們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包括影響腸胃功能,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等。這是為什么呢?從進化上說,當你遇到壓力時,會首先將能量用到更加重要的方面上去,比如肌肉,但能量總體是有限的,此時就不會顧及到其他部位的需求,你在打斗時可能根本感受不到疼痛。這在遠古也是相當有利的,當你打獵遇到危險時,首先保證你能戰斗或逃跑,其他的在生存面前都是一時浮云,在危險解除之后,身體重新恢復平衡。但在現代生活中,大腦不能區分這種壓力的區別,人們在考試來臨時或者丟掉工作時等方面也會造成生理上的失衡,我們的大腦在遇到負面情緒時總會緊張到做好戰斗的準備,但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理想狀態是在越重要的場合下就越冷靜。 既然我們在根本上存在情緒方面的缺陷,那如何緩解呢?(to be continue)。。。。。 |
|